為什麼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低俗”瞭?

10-01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最近不止一次有朋友抱怨,現在不管是朋友圈、微信公眾號、新聞 app、微博、知乎,內容都越來越低俗和同質化,好的內容不像這些平臺剛出來的時候那麼多瞭。

既然朋友們都不太明白其中的原因,小巴就要解釋得更加詳細一些,這還得從一個蘋果的故事說起。

巴傢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蘋果基地,每年會生產出來 100 個蘋果,20 個好蘋果和 80 個相對次等的蘋果。可是呢,當地的村民巴八靈卻發現,菜市場裡的蘋果又小又難看,還不好吃。他明明看到那些果園裡面有比菜市場大好幾倍、味道又很甜的蘋果。他就很憤怒,好蘋果是不是被人偷偷藏起來瞭,一氣之下就告到瞭村長那裡。

村長就派人開始調查,很快就發現瞭原因。

原來,在本地買一個好蘋果是 10 塊錢,次蘋果是 5 塊錢,那麼吃 1 個好蘋果的花費與吃 2 個次等蘋果相等。

但如果把蘋果運到李傢村賣,就要 5 塊錢的運輸成本,那麼李傢村的人吃一個好蘋果就要 15 塊錢,吃一個次等蘋果是 10 元錢,這個時候,1 個好蘋果就等於 1.5 個而不是 2 個次等蘋果。相對而言,好蘋果變得便宜瞭,李傢村的人就更願意買好蘋果,於是大傢就看到巴傢村的人不停地把好蘋果往李傢村賣,把差的蘋果留給自己村裡的人。

這是確有其事的,調查的人是兩位經濟學傢,一位叫阿爾欽,一位叫艾倫,隻不過調查的地方不是巴傢村,而是美國的蘋果盛產地華盛頓州。

後來這一個發現用他們的名字命名瞭,就叫做阿爾欽 - 艾倫定理:

阿爾欽 - 艾倫定理

當相同的附加成本,比如運輸費用,被加在兩個相似的商品價格上時,產生的結果是人們會增加對優質商品的相對消費量。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如果某一類東西很難得到,那麼這一類東西裡面越是珍貴優質的一個,人們越是願意付出更多的代價去獲得,甚至會被冠以 " 無價 " 之稱。

比如說異地談戀愛,我們常常見到異地戀有兩個極端,要麼過瞭幾年分手,要麼過瞭幾年情比金堅,感情特別好。

我們用這個規律去解釋就是," 遠距離 " 給 " 戀愛 " 額外附加瞭成本,雖然遠距離戀愛未必一定持續,但一旦堅持下來,則雙方的感情必然經過瞭深思熟慮和考驗的,因而結果很可能是高質量的。

舉感情的例子,有人會認為有非理性的因素存在,那麼汽車牌照拍賣的例子應該就更有說服力瞭。

中國不少城市,牌照是限購的,獲取牌照的方式有兩種,要麼搖號、要麼競價,兩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比如在杭州每個月放出來搖號和競拍的牌照數量是 4:1。

參與搖號的需求,會比較接近於常規的情況,有人買 5 萬的車,有人買 20 萬的車,有人買 50 萬,搖到號就買,搖不到號就不買。

而競拍,就相當於給買車帶來瞭附加成本,各個城市的牌照越來越貴,比如在這個夏天,杭州和深圳都超過瞭 5 萬,上海超過瞭 9 萬。

在杭州,如果兩輛車原價分別是 10 萬和 20 萬,在消費者眼中的價值比例是 1:2。但想要通過競拍快點拿到牌照上路,就要付出 5 萬的附加成本,那麼兩輛車上路的成本其實就變成瞭 15 和 25 萬,也就是 1:1.6,高價格的車在性價比上變得相對便宜瞭,競拍人選擇買高價格車輛的也就越來越多瞭,阿爾欽 - 艾倫就此生效。

這其中,還有一個隱含的前提,那就是當需求的量被限定的時候,阿爾欽 - 艾倫定理才會生效,最終呈現出來的,是願意為牌照需求付出最多的附加成本的那批人拿到瞭牌照。而他們往往會買相對價格更高的汽車。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 80 年代的時候,日本車在美國特別好賣,美國汽車廠商就要求對日本汽車進行進口限制。數量雖然限制住瞭,但是日本進口車的平均單價和質量卻提高瞭。這其中可能是有兩個原因:

需求角度。美國消費者想的可能是,汽車進口限制相當於給每輛汽車增加瞭一個附加成本,那麼高價汽車比低價汽車的相對價格降低瞭,前者的相對需求也就相應提升瞭。

供給角度。日本汽車制造商可能想的是,數量被限額瞭,那我們重點賣高價格、好質量的車,這樣總體的銷售額也可以增加。

就像前面巴傢村蘋果的故事裡,如果李傢村村民是對蘋果愛得不得瞭,一年 20 個好蘋果完全不能滿足它們的需要,那麼結果會是怎麼樣?前幾年,也沒有更多的好蘋果瞭,隻能把 80 個差蘋果也拿來賣,好蘋果的價格和差蘋果的價格比例,還是維持在 2:1,可能是差蘋果賣 10 塊錢,好蘋果的價格上漲,賣到 20 塊。

過瞭幾年,巴傢村裡大種蘋果,一年能夠種出來 100 個好蘋果,400 個差蘋果,然後就是李傢村裡的蘋果價格就變瞭,大傢花 15 塊錢買光瞭好蘋果,然後需求得到滿足,沒有人願意再花 10 塊錢買差的蘋果,規律再一次生效。

我們的朋友圈,就是另一個阿爾欽 - 艾倫定理生效的案例。

長久以來人類的信息來源演進是書、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站、自媒體,技術升級讓我們獲取信息的附加成本越來越低,也會對獲取信息的偏好和行為方式發生變化。

它的一種極端,是信息生產和傳遞的成本越來越低,比如今天股票收盤是多少、漲瞭還是跌瞭,幅度是多少,直接套用格式一算幾個數字就出來,鑲嵌在文章裡,配一個驚悚式的標題,不用太費力,甚至可以直接由人工智能自動完成,然後直接推送彈窗,人類完全不需要動腦。

另一種極端,是思辨式的知識密度或致用性價值極高,而供給有限,從而催生出 " 阿爾欽 - 艾倫效應 ",想要獲得必須付出高額的附加成本。

技術在變化,信息或知識的格式和呈現形態在變化,但是人性並沒有發生變化,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行為都傳遞出一種內在理性的方式,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種結果。

小巴相信,我們對於知識和信息的索求行為,位於兩類極端中間,看上去我們的訴求越來越低俗,但那個阿爾欽 - 艾倫定理式的閥值始終存在,它可以是價格、可以是技術,更大的可能,是每個人的時間價值。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