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公眾號 " 槍稿 " 推送瞭一篇有趣的文章《我們拜讀瞭純潔心靈畢志飛導演的博士論文》,細數瞭畢志飛 6 年前在北大影視學專業就讀博士時期的畢業論文裡,種種錯誤、紕漏、拼湊應付的跡象,以及他作為一個 " 學院派 " 導演在其中暴露出來的專業水準、電影常識素養之低。
" 槍稿 " 號發出的文章
對於任何對畢志飛導演作品《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稍有耳聞的人來說,這應該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作為一個創新大膽采用 11 條敘事線拍出瞭這樣一部電影的導演,一個寫出 " 逐夢逐夢逐夢演繹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 " 歌詞的編劇,畢志飛能寫出什麼樣的電影研究論文,大傢心裡難道沒數嗎?
《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電影海報
但整件事情的妙處就在於,同為電影學博士的作者灰狼,在分析畢博士的論文時非常認真,從論文選題的過與簡單籠統,到文獻搜集能力、外文註釋率反應出來的學術能力低下,再到對文章理論成就批評、以及空話註水八股文風的控訴,都是認認真真,說話負責——不是來鬧的。
這種認真的背後,真的是指向畢志飛這一個人的嗎?如果是,那麼這位作者也未免太閑瞭。
可畢志飛並不僅僅是一個僥幸畢業的差生,他是 " 作為縣理科狀元考入北京工科大學 ",又 " 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研究生 ",接著成為 " 北京電影學院首位考入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碩士畢業生 "。如此履歷,畢博士怎麼可能是個差生呢?他是中國電影人才選拔、乃至整個中國教育體制下的典型優等生啊。
就是因為太典型瞭,所以他一出手,所有人才會驚呆。十多年的高等教育,中國最高學府的多年學術訓練,甚至公派出國交流訪學,教育出瞭什麼樣的審美和觀念,又訓練出瞭什麼樣的學術能力和知識系統呢?
也就是說,畢志飛話題背後的教育體制,才是引起輿論的重點:
槍稿號文章之下來自網友的熱門評論
至於對畢志飛畢業論文原文感到好奇的朋友,隻消看一下畢志飛昨夜對於批評作出的回應,就能領教到他的行文邏輯,和總能用空洞言語把人繞暈的本領:
來自畢志飛微博回應文章
看瞭兩遍也不太能看懂這一段到底說瞭什麼,大致是在誇自己論文的深度和廣度吧。
上下文段落銜接全靠 " 另外 ",這就不說瞭。對於錯誤、缺點的自我合理化辯解非常理直氣壯:
用 " 這都很正常 " 和 " 我沒有抄襲 " 來反駁關於錯誤的批評,隻能說是心理素質非常強大瞭。
更奇妙的是,畢博士相信引註文獻應該註重權威,卻在研究一個外國導演時,重隻註重中文參考文獻——不是說中文文獻不好,但是外文文獻中的大量研究經典難道就不值得參考嗎?
英語能力不好倒是很誠實地承認瞭——可是如果連查閱學術文獻的英文能力都不具備,卻能獲得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去遊學一年的機會,這 …… 這可真奇妙呀。
而另一個舍棄外文資料參考的理由則更出奇:" 畢竟這些外文資料的權威性未知也沒有見到實實在在的書籍雜志 " ——似乎他連判斷哪些外文學者的著作更有權威性的能力都沒有,不知道論文開頭的 " 研究現狀與文獻綜述 " 是怎麼寫出來的,外國的研究情況全憑臆測嗎?
文中還有其他很多看起來很能自圓其說的辯解,相信畢志飛是真心認為自己的論文質量是過硬的——跟這樣心理素質的爭論對象,已經沒有爭執的出路瞭。
原本這個話題到這裡就可以結束。明眼人一看就清楚,《純潔心靈》畢志飛的出現捅破瞭一層什麼樣的窗戶紙、電影界所謂學院派和名校的學術體系出現瞭什麼問題。至於畢博士的反駁和辯解無疑隻是暴露更多他身在體系之中卻似乎毫不自知的問題。
然而就在昨天,我們收到瞭一枚彩蛋——對,這事兒還沒完。
昨天," 文慧園路三號 " 的作者張一條作瞭一篇文,異軍突起對媒體和網友群嘲畢志飛這件事做瞭反思,認為 " 畢志飛隻是笨 ",而 " 槍稿 " 號批評畢志飛博士論文的文章則是壞:
這篇文章後來很快被該公眾號刪掉瞭,但轉載和截圖早已全網瘋傳
基本上這篇文章的觀點是,誰在念書的時候沒寫過東拼西湊、應付瞭事的論文?不能因為人傢讀瞭名校、畢業論文寫不好,就嘲笑他。歧視名校歧視專傢歧視中國電影,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嘲笑畢志飛,是蹭流量、是唯恐天下不亂、是壞。(有沒有覺得語調很熟悉?)
不知道大傢有沒有發現,每一輪熱點話題、輿論群嘲接近尾聲的時候,總要出現一兩個聲音站出來為群嘲對象發聲——作為剝削熱點制造流量的最後一技反殺。
上一次引發如此大規模群嘲的,還是許知遠。有公眾號在上個月就出過一篇文章力挺許知遠和他的《十三邀》,閱讀數和輿論反饋都很好。當然這是因為《十三邀》確實被批評得足夠多、又確實有很多可取之處,作為對群嘲的反思,文章顯出瞭意義。
可今時今日的畢志飛也還能有人為他喊冤抱屈,或者說另辟蹊徑反過來批評對畢志飛的批評,這就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瞭。
名校受到瞭歧視?那麼千百萬考不上名校的莘莘學子,被拒之門外,又是受到瞭誰的歧視呢?畢竟畢志飛都考上並且畢業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