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一開始,人民網就開始瞭連載模式,針對算法推薦進行評論。一評、二評、三評,從 " 不能讓算法決定內容 " 到 " 別被算法困在‘信息繭房’ ",再到 " 警惕算法走向創新的反面 ",用一個現在比較時髦的詞來形容的話,可以說是把把都是實錘,把算法推薦給信息傳播帶來的壞處拋到瞭陽光之下。
但有一些人就不樂意瞭,他們嗅到瞭人民網作為黨報的控股媒體這個身份,發出來這些評論背後會有莫名的意味。對此,我隻想說,你真是一個戲精 !
這裡並沒有隱含的意味,隻有作為它媒體身份的擔當,以及對算法推薦摧毀傳播價值的憂慮。
也有高手使用其辛辣的文風去反諷今日頭條,可惜很多人都看不太懂。其實,全文隻需要這一句就行瞭:
不能因為這是傢年輕的公司,就對今日頭條還有什麼道德和價值觀上的幻想。事實證明,能喚醒理工男的,隻有翟欣欣和魏則西。
不過我覺得有點負能量瞭,非得出人命嘛 ? 不盡然,來自各方的社會指責都讓今日頭條 " 低下瞭頭 "。
不管其他人怎麼說,三評之後,今日頭條趕緊給出瞭回應,稱正視不足,勉力前行。而且從今日頭條最近一年的招聘動態,也可以看出他們在逐漸擴充自己的編輯團隊,這不就是一個轉變嗎 ?
媒體發出評論指控不足,當事人認錯,並且采取瞭實質的行動來糾正。可謂是皆大歡喜。但我的討論卻不能就此打住。因為這背後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沒有挖掘出來。
算法推薦是一個新型的內容分發方式。正如今日頭條在回應中所表示的的 " 機器學習已經在信息分發中表現出瞭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長尾內容的分發和觸達。它和信息傳播介質的升級一起,降低瞭人們獲取信息的知識門檻,讓 " 知識普惠 " 從口號變成瞭現實。" 這是一個好東西。
更何況,人民網的評論中並沒有把算法推薦一棍子打死,而是指出瞭算法推薦存在的各種問題。既然是一個好東西,為什麼要批評它、指責它 ?
張一鳴之前在接受《財經》采訪的時候說,技術是中立的,算法沒有價值觀。但是,人有價值觀。無論是內容生產者還是內容消費者,他們都有價值觀。前者可以迎合算法,後者可以影響算法。
首先來說,為什麼內容消費者為何能夠影響算法。當前很多人在評論今日頭條算法的時候,都沒有真正的關註過今日頭條的算法邏輯,或者說在評論文章中沒有體現出這一點。
在品玩 ( PingWest ) 在 2016 年 10 月份舉辦的 HAY16 活動中,張一鳴介紹瞭今日頭條的算法邏輯:
今日頭條的算法推薦與內容識別大部分是依靠用戶的行為。在冷啟動的過程中,會給出有標簽或者說有屬性的內容去給用戶消費,然後用戶在消費的過程中就形成瞭用戶畫像。然後把用戶進行歸類,然後通過用戶消費內容的行為,即他們消費瞭什麼樣的內容,去判斷這個內容的屬性是什麼樣的,如果同一篇內容被喜歡看科技內容的讀者看瞭,那麼這個內容就是一個科技相關的文章,也將會推薦給更多的喜歡閱讀科技相關文章的人。
很顯然,這種建立在內容消費者行為上的算法模型,內容消費者是可以左右算法推薦的,不僅僅會影響你自己,也會影響到與你屬性相近的人的推薦。
然後是內容生產者迎合算法。盡管今日頭條在頭條號作者後臺一再強調要創作者註意內容質量。但內容分發哪是這些給出提醒的人能決定的 ? 算法決定瞭內容的分發,結合上一部分的討論來看的話,想要把內容分發給更多的人看,獲得更多的流量,內容創作者就會迎合算法,迎合那個被內容消費者影響到的算法。
更何況,在當前各個內容平臺為瞭擴充內容源動輒給出瞭巨額補貼,就導致瞭這樣的一個情況,誰更能去取悅機器,就能獲得非常高的流量,然後獲利就高。這種流量與收益綁定的情況下,就會不停地刺激內容生產者去把內容生產給套路化,就衍生出瞭所謂的 " 做號者 ",所以就標題黨橫行,平臺中的內容也就出現瞭低質化。
算法就算是再厲害,分發的內容源整體上就是低質的,到達用戶手機裡面的內容又怎麼能夠優秀呢 ? 這也就是人民網的評論所要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說不能讓機器去決定內容 ? 因為機器決定的內容往往會充斥著人性與欲望,很大程度上都是低質的內容。所以,需要編輯來當內容的守門人,對算法推薦之前的內容源下手,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