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共喝一鍋粥 怎樣堅持 209 年?

09-12

頭一天晚上,查幹哈達村的村民們都各自忙碌瞭起來——

村南頭 71 歲的康景芹在自傢果園裡摘下一大筐山楂;村東頭 64 歲的邢桂英把核桃殼砸碎,把核桃仁掰成小塊兒;村西頭的王福全則下地把地瓜和花生刨瞭出來 ……

你傢有大棗,我傢有榛子,都裝在籃子裡準備貢獻出來。

(安代舞是查幹哈達村睦鄰節上的保留節目,不僅是村民,還吸引瞭鎮上其他的熱情舞者來一起表演。 遼沈晚報 · ZAKER 沈陽 記者 查金輝 攝)

2017 年農歷 6 月 28 日這一天,村民們準備的所有食材都被丟進一口大鍋裡,全村人共同喝起瞭這鍋粥。

一碗粥下肚,查幹哈達村特有的睦鄰節也第 209 次正式拉開帷幕。

相傳公元 1808 年,查幹哈達村不少新生兒染上瞭天花,天花病毒迅速在村落裡蔓延,為瞭控制疫病,全村人團結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最終控制住瞭天花。

為瞭紀念全村人齊心協力共渡難關,也為瞭告誡後人時刻謹記要珍惜鄰裡,查幹哈達村的先人們便將每年的農歷十月十五日確定為查幹哈達村的睦鄰節。

鄰裡鄉親,守望相助、互動和諧的理念也一直傳承至今。

睦鄰節當天眾人奔向同一地點

睦鄰節開幕前 20 天,鄰村村民也自告奮勇要求加入睦鄰節,共同慶祝這一喜慶和諧的節日。

2017 年農歷 6 月 28 日這天一大早,村頭大公雞的打鳴,仿佛吹響瞭 " 集結號 "。

雖然不是查幹哈達村的村民,但 63 歲的吳學榮還是早早上瞭淡妝,又縫瞭縫頭飾上的流蘇,作為舞蹈隊骨幹,她必須身先士卒。

55 歲的韓英福因為擔心鋼弦聲音太 " 賊 ",特地把低音四弦胡從鋼弦換成瞭皮弦。在睦鄰節上,他將一個人演出胡爾沁說書,贊美傢鄉。

村東頭的闞福平燉瞭一條鯉魚,還翻出瞭傢裡最好的一瓶白酒。這天,他還穿上瞭藍色的蒙古族衣服,脖子上搭瞭一條象征著永恒、堅貞和忠誠的藍色哈達。睦鄰節上,他準備幹什麼去呢?

67 歲的前任老支書白寶山又熟悉瞭一遍在睦鄰節上要講的發言詞,雖然已經不知道經歷瞭多少個這樣的場面,他還是希望自己能把最新的祝福和期望,在睦鄰節當天獻給鄉親們。

而 58 歲的黨支部書記吳秀英在忙碌瞭 20 多天後,終於要等來查幹哈達村第 209 屆睦鄰節,作為主人,她將和 400 餘位村民共同迎接來自鎮上 12 個村和全國各地的賓客。

雖然是查幹哈達村特有的節日,但鄰村早已有提前打招呼的村民自告奮勇加入睦鄰節,並準備好瞭節目。

" 因為時間有限,而且本村的節目已經非常豐富,所以隻能將外村的節目壓縮到 5 個,也非常感謝他們的支持。" 吳秀英隻能忍痛割愛,又要考慮到大傢積極參與的熱情。

(胡而沁說書人韓英福。 遼沈晚報 · ZAKER 沈陽 記者 查金輝 攝)

過節時有矛盾的鄰居必須主動化解

無論誰傢發生過小摩擦,都要在睦鄰節上互相道歉,一笑泯恩仇。接受對方送上的哈達即是接受道歉。

村裡的山頭上,紅毯、藍幕早已搭好,查幹哈達第 209 屆會音巴雅爾(睦鄰節)的主題被定義為 " 睦鄰友好,和諧幸福 "。

正因為有瞭這樣的主題,睦鄰節上特別的一幕會經常上演:有過矛盾的鄰裡鄉親,必須主動化解,在睦鄰節上相互道歉。

闞福平還記得當年的情景—— " 我以為是我傢的地被他占瞭,錯占瞭一畝,我理直氣壯地跟人幹起來,還罵瞭兩句。我說,‘你自己傢多少地還不知道嗎,我種我自己的,擋得瞭嗎?’ "

理直氣壯地跟鄰居吵瞭一架之後,氣憤難平的闞福平還有些耿耿於懷,可回傢一翻底賬,壞瞭,錯怪人傢瞭。

" 我那賬本上記著一口人多少地、多少壟,記得清清楚楚的,仔細一看,完瞭,錯瞭!錯怪鄰居瞭。" 賬本上清晰地記著:反而是闞福平占瞭人傢 0.3 畝地。

" 把人傢地占瞭,還罵瞭人傢,當時確實有點過分,回想起來,真有點後悔。" 闞福平端著鯉魚、拎著白酒,來到瞭鄰居傢,真誠地向對方道歉。

按照當地的習俗,如果接受道歉的話,主人傢會把對方留下,那一天,闞福平和鄰居大哥都喝醉瞭,說瞭很多話。

睦鄰節這天,鄰裡如果曾經有過小摩擦,都需要在現場相互道歉,還要獻上哈達,接過瞭對方獻上的哈達,就算是接受瞭道歉的心意。

蓋房時占瞭兩傢之間的路,村民邢國實也在睦鄰節上向鄰居杭瑞殿真誠道歉。

" 我們村子裡鄰裡間比親人還親,誰傢有事兒大夥一塊兒上,有個小摩擦,鬧紅臉的事兒也必須盡快解決,不要耽誤鄰裡的感情。" 村民敖海林說。

治療心理疾病的安代舞跳上瞭十二運

傳統的民族舞蹈如今已成全村的娛樂項目,各種喜慶的日子都會跳起這一舞蹈。

姑娘媳婦揮舞頭巾跳,小夥子脫去馬靴光著腳丫跳,孩子們做著鬼臉跳 ……

63 歲的吳學榮和姐妹們有幸從鄰村加入到睦鄰節,臉上不自覺地露著笑容," 跳舞讓我們快樂,每天和姐妹們在一起跳舞時,感覺什麼煩心事都沒有瞭。"

紅綢飛舞、歡快節拍,其實早在十二運開幕式的暖場表演中,這種特殊的民間舞蹈已經曼妙地舞動 12 分鐘,這是來自阜新的 80 名身著蒙古族傳統服飾的舞者表演的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安代舞。

吳學榮沒有想到,自己熱愛的這個舞蹈會登上這麼大的舞臺。

安代舞於明末清初發祥於科爾沁草原南端的庫倫旗,曾是蒙古勒金部落用來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神秘舞蹈,含有祈福、消災的意思,後來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傳統的安代舞已不復存在,而是把它作為一種民間歌舞傳承下來。

如今,在查幹哈達村,每天晚上的 " 廣場舞 " 都是村民們跳起的安代舞。在逢年過節時、在慶祝豐收的日子裡、在喜喪婚嫁和迎賓的宴會上,人們都要跳安代舞。

舞蹈動作有甩巾踏步、繞巾踏步、擺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沖跑、翻轉跳躍、凌空踢腿、騰空蜷身、左右旋轉、甩綢蹲踩、雙臂掄綢等等,這些優美瀟灑的動作,融穩、準、敏、輕、柔、健、美、韻、情為一體,觀賞起來非常壯觀。

傳承 209 屆的睦鄰節的全景考證

具有傳統文化色彩的睦鄰節,卻在新時代賦予瞭它全新的內涵,喚起村民共同的情感和價值觀。

睦鄰節,蒙古語中叫做會音巴雅爾,每年的睦鄰節上,查幹哈達人都要祭拜祖先,白色的蓮花塔中供奉著查幹哈達全村 23 個姓氏的祖先牌位。查幹哈達村的先人們之所以這樣做,為的是告誡後世子孫,查幹哈達人雖不同姓同宗,卻和如一傢。

這一屆的睦鄰節,查幹哈達會音巴雅爾(睦鄰節)第八代傳承人官奇格 · 忠耐無法出席,他的女兒趙秀華代替已故的他再次站在瞭睦鄰節的舞臺上。

致力於會音巴雅爾文化研究的她正在編著查幹哈達村的村志,而對蒙古族會音巴雅爾的考證,是村志的一個重點章節。

根據趙秀華的考證,會音巴雅爾即 " 會 " 的節日,蘊含 " 消災祛病,睦鄰親善,團結進步,和諧共生 " 的內涵。

" 會音巴雅爾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以其穩定形態保留在查幹哈達村民靈魂中的文化,是全體社會成員凝聚和團結的紐帶和基礎。" 趙秀華說。

趙秀華認為,來到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傳統文化會音巴雅爾賦予瞭新的內涵,以宣傳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正能量為主題,新的 " 會 " 文化體系正在形成和完善,喚起村民共同的情感和世界觀,把友愛、團結、協作、上進的價值觀念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形成行為準則。

村書記將粥送到沒法到現場的老人傢

全村人同喝一鍋粥,這碗粥凝聚瞭全村人的力量,也匯聚瞭全村人的祝福。

村民們自發帶來的紅棗、核桃、榛子、地瓜等,被一股腦丟進廣場旁支起的四口大鐵鍋,從清晨 5 時許,十多年前開始負責制作睦鄰節專用蓮花粥的侯秀華,便帶著 7 個村民開始熬粥," 今天煮粥用瞭 150 公斤大米、50 公斤肉餡,足夠上千人敞開吃一頓瞭。"

趙秀華介紹,喝會音蓮花粥是睦鄰節的主打內容," 會音 " 有 " 和諧 " 之意,會音蓮花粥是用大米、肉糜、紅棗等食材熬制的一種蒙古族特色食品。

在當地的民族傳統中,會音蓮花粥是和諧之粥,隻要喝瞭粥就是一傢人,所有矛盾會就此化解。在睦鄰節當天的蓮花粥宴上,有過矛盾的幾傢人同坐一張圓桌,同喝蓮花粥," 一笑泯恩仇 "。它凝聚瞭全村人的力量,也匯聚瞭全村人的祝福,所有人都能分得一碗粥。

節日當天,除瞭唱歌跳舞、喝蓮花粥、下蒙古棋等環節,向大傢介紹並表彰村裡的好婆婆、好兒媳也是節日的重頭戲。

這一年,尊老愛幼典型代表敖金鳳、好媳婦典型代表白傑、好人好事典型代表韓鳳英和勞動模范典型代表代文慶。

45 歲的白傑,丈夫常年在外打工,80 多歲的公公、婆婆,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都需要她一個人來照顧," 這就是我每天要做的事情,換成誰,不得這麼做呢?"

又一年的睦鄰節落幕,人群漸漸散去,村書記吳秀英沒有馬上回傢,而是盛瞭幾碗蓮花粥,送到瞭村裡幾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傢裡。她們都應該得到祝福。

對話村黨支部書記吳秀英

"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

遼沈晚報:睦鄰節對查幹哈達村意味著什麼?

吳秀英:可以說睦鄰節已經不止是一個節日,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次總結,一個縮影。其實,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遼沈晚報:這個查幹哈達村特有的節日,給村裡帶來瞭怎樣的積極變化?

吳秀英:睦鄰節的友好實際上傳遞的是和諧的幸福、闔傢的歡樂,也讓我們形成瞭 " 鄰裡相親、守望相助、敬老愛幼、熱愛自然 " 的村訓,成為村民共同恪守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它將世世代代影響和教育我們全村的人。

遼沈晚報:在新的時代,睦鄰節將發揮怎樣新的功能?

吳秀英:我們也會把睦鄰節的精神帶到日常工作中去,構建 " 遠親不如近鄰,百姓以和為貴 " 的良好道德風尚和村風民俗。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村民們相互幫助,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遼沈晚報 · ZAKER 沈陽 主任記者 楊帆 記者李毅 駐阜新記者蔡紅鑫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