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任性如特朗普,也明白 " 禁槍 "" 擁槍 " 是個爭執不下的死結,此時此刻既不宜結,更不易解。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陶短房
59 死,527 傷,這是截至目前,"10.1" 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場槍案最後公佈的傷亡數據。
這個幾乎相當於一場局部 " 熱戰 " 傷亡的冰冷數據,是 "9.11" 後美國最慘重的一次惡性公眾場合暴力案件,也是自美國建國以來損失最大、影響最惡劣的一次涉槍案件。
一如許多人所預料的,拉斯維加斯大街街頭硝煙未散,特朗普的反對者們已駕輕就熟地借題發揮,將矛頭直指美國現行的允許、保護民間擁槍政策。
▲英國鏡報截圖 64 歲的槍手 Stephen Paddock
前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 " 老朋友 " 希拉裡 · 克林頓上周剛抱怨過對手 " 勝之不武 ",此刻更第一時間跳出來直斥步槍協會 " 罔顧美國公眾安全 ",更含沙射影,暗指一貫支持 " 第二修正案 " 所規定 " 公眾持槍權 " 的共和黨和特朗普政府 " 不負責任 "。
而特朗普則以不變應萬變:不久前曾在美式足球賽場上借 " 國歌風波 " 大肆煽情的這位 " 推特總統 ",事後卻中規中矩地發表瞭一篇缺乏 " 淚點 ",卻充滿政治正確的講話,譴責暴力,呼籲國民團結,同時謹慎地避免在證據充分前 " 鎖定 " 任何組織、階層和動機。
很顯然,任性如他,也明白 " 禁槍 "" 擁槍 " 是個爭執不下的死結,此時此刻既不宜結,更不易解,還是 " 一慢二看三通過 " 為好。
▲特朗普推特截圖
" 擁槍派 " 口中所謂 " 憲法修正案第二條 ",全文為 " 紀律嚴明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各州安全所必須的,因此人民持有、攜帶槍械武器的權力不可侵犯 ",早在 1791 年便已通過。
這條誕生在美國草萊開辟、需要在四面是敵的險境中殺出一條生路背景下的特殊條文,使美國的民間槍支管理和其它任何國傢都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礎和平臺上。
美國首先強調和肯定 " 民間持槍是權利和自由 ",然後再不斷設置附例,為這種權利、自由增設條件、門檻以策萬全;而在其它國傢," 民間原則上不得擁槍 " 才是這一問題的最基本條件,在此基礎上設立 " 白名單 ",允許少數符合條件者經許可持有特定的槍械。簡單說,就是將持槍權當作 " 特權 " 來對待。
正因為這種 " 先承認持槍是基本人權、再談規管 " 的特殊性,因此百餘年來美國的 " 限槍 " 軌跡,就是不斷為持槍設立各種條件和門檻,要求持槍者在享受持槍權前提下承擔一定義務。如 1934 年《聯邦槍支法》,規定瞭規范的槍支銷售、註冊和登記課稅條款,要求自動武器和連發槍支必須登記備案,這是被此前大蕭條和禁酒時期黑幫持械火並、尤其 " 芝加哥打字機 "(湯普森沖鋒槍)橫行無忌的情景逼的。
▲槍擊案現場圖片
上世紀 60 年代,針對肯尼迪、馬丁 · 路德 · 金等相繼遇刺,美國於 1968 年推出《槍支管理法》,規定槍支隻能在掛牌經銷商出售,不能非法經營並嚴禁郵購,被起訴者、逃犯、非法移民、精神病患者、癮君子、紀律部隊除名人員等禁止擁有槍支,並限制銷售將半自動武器改為自動武器的升級包。
1986 年則一方面放寬部分槍支限制,另一方面宣佈,自即日起不得再保存、銷售和轉讓新的民用全自動槍械,但已登記備案的舊民版全自動槍械可繼續保存、銷售和轉讓。
2007 年鑒於新奧爾良風災中當地社會秩序混亂,軍警和民間沖突不斷,通過瞭《災難重建人身保護法》,禁止聯邦雇員在救災時沒收民間合法槍械,以避免今後救災中重蹈覆轍 ……
不難看出,美國社會在民間擁槍問題上邏輯和 " 氣場 " 十分特殊:其它國傢是 " 非許可即不許可 " 的 " 白名單 " 體制,控槍隻須酌情減少 " 許可 " 的數量和范圍;美國則是 " 非禁止即許可 " 的 " 黑名單 " 體制,控槍就意味著和社會約定俗成的慣性作對(即便某些極端擁槍派所強調的 " 違憲 " 有些帽子過大),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美國,禁槍難度非常大
也正因如此,美國朝野 " 控槍派 " 才會 " 每逢槍案即呼風喚雨 ",目的就是借重大槍案的社會震撼度,讓平時幾乎不可能闖關成功的控槍法案得以闖關,前面提到的 1934、1968、2007 年控槍法案,正是這種 " 借熱點闖關 " 的成功范例。
但 " 借熱點闖關 " 也不乏失敗的案例,最突出的就是前任奧巴馬。
奧巴馬任期內多次發生重大槍案,而善於在網絡社交平臺調動人氣的他幾乎不放過任何一次 " 借熱點闖關 " 的機會。
2013 年,華盛頓海軍辦公室發生震驚世界的槍擊案,奧巴馬認為時機成熟,便一口氣推出 " 禁槍 7 款 " 提交國會表決,內容包括禁止向擁有暴力犯罪記錄和精神疾病患者出售槍械,禁止出售帶有軍用步槍特點的半自動步槍,禁止出售 10 發以上容量的彈匣,加強購槍者背景調查,全面推行校園禁槍等,結果竟然無一闖關成功。
心急火燎的奧巴馬索性試圖繞開國會表決程序,通過行政命令形式強推,結果 " 死得更慘 "。
▲雖然奧巴馬一直在呼籲禁槍,但並沒有任何實質成果
為什麼會這樣?
正如許多評論傢所言,禁槍派和擁槍派在 " 民間擁槍是否為涉槍暴力頻發的癥結關鍵 " 這一核心問題上意見完全針鋒相對,如果僅僅放在社會、治安、法律、道德層面上探討,的確可以利用 " 民意如水 "" 社會情緒易受熱點影響 " 的特點,在特定事件發生後達成某些共識和妥協,讓 " 有限禁槍 " 得到某種程度的推動(全面徹底禁槍則如前所述,意味著 " 黑名單 " 體制被徹底顛覆,幾乎不可能在美國實現)。
但如果對立雙方急於求成,將禁槍問題強行與政治色彩、黨爭捆綁,則問題反倒無法解決——因為對方縱然願意在涉槍問題本身 " 靈活一下 ",卻很可能因為其背後的黨爭潛臺詞而不得不選擇 " 站隊 "。
奧巴馬和希拉裡在臺上時,就屢屢借涉槍案抨擊共和黨前政府的 " 不當行政 ",如今臺上換成共和黨政府和不討人喜歡的特朗普,這種 " 一句談槍、三句談黨 " 的風格就更昭然若揭。偏偏這段時間特朗普也好,共和黨也好,都飽受對手 " 凡事必扯黨爭 " 之苦,在涉槍問題上就更難表現出靈活性。
▲特朗普在拉斯維加斯與部分救援人員會面
當地時間 10 月 4 日,特朗普抵達拉斯維加斯視察。他在繼續用 " 精神分裂者 " 的詞藻形容槍案兇手斯蒂芬 · 帕多克同時,毫不含糊地表示 " 此刻不是談論控槍問題的時候 "。
很顯然,特朗普並不打算給對手任何 " 借熱點進攻 " 的機會,而這勢必令原本希望 " 借熱點闖關 " 的禁槍派不得不另想辦法。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本文系網易新聞 · 網易號 " 各有態度 " 特色內容。
(實習編輯 莫子野)
最近更新
48 年再迎背水一戰,阿根廷無緣世界杯的悲劇會不會重演?
沙特女性獲得駕車權,阿拉伯世界轉型的另一種模式?
在中醫辯論中,為什麼人人都覺得自己是專傢?
庫爾德人的百年悲歌
匯聚思想,分享觀點
新公眾號 ID:ibingchuansxk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歡迎權利人與我們聯系以便支付稿酬,
請於後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