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開》不如改名舌尖上的陜西

10-07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劇能說

已授權,謝絕二次轉載

文:卡卡

要說最近哪部電視劇最火,《那年花開月正圓》一定占有一席之地。

這部講述清末陜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一生的年代大劇是最近我聽到頻率最高的一個詞,絕對沒有之一。

該劇劇情已經過半,但大傢的討論熱度依舊不減。而大傢討論最多的,無疑是劇中性格迥異的幾位主角以及起起伏伏的人物命運。

由孫儷飾演的周瑩靈氣、機智,不拘小節。周瑩的出現,讓我們看到瞭真正的"大女主"是如何用自己無可爭辯的實力在男人的地盤裡,爭得一席之地的。

而周瑩與劇中幾位男主的命運糾葛同樣牽動觀眾的內心。

昨晚的推送中,我們也詳細的分析瞭圍繞在周瑩身邊的那些吳聘的情敵們。

傳遞門

除瞭出彩的人設,劇情的推動也已經到達高潮。周老四與胡詠梅在昨晚已經下線,而吳漪在嫁給趙白石之後並不幸福,她也即將成為繼胡詠梅之後,另一個想置周瑩於死地的對手。

周瑩與沈星移在上海重逢,他們之間又將經歷怎樣的磨難?周瑩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她在經歷瞭吳漪的陷害之後,又會如何涅槃重生,成為陜西女首富與慈禧的幹女兒……

這些,我們都將在後期的劇情中找到答案。

不過,作為一枚妥妥的"吃貨",我在這部劇中,還有一個新發現,那就是——吃!吃!吃!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故事發生地是涇陽縣,位於陜西省中部。那可真真是一個有很多美食的地方。

我想,《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組應該是最會吃的一個劇組瞭吧。

那麼多好吃的,就算看著也是一種享受。

都說女演員怕胖,不知道孫儷拍完這部劇之後,胖瞭沒有?

看陳曉吃的那麼香,我覺得我也應該給自己下碗面瞭。

細心的觀眾一定也發現瞭,第一集,周瑩逛涇陽街市的時候,我們也隨著她一路領略瞭許多陜西的美食。

既然有那麼多好吃的,今天,小劇就帶大傢來盤點一下《那年花開月正圓》劇中,都出現瞭哪些讓吃貨們垂涎欲滴的美食。

邊看劇,邊吃美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甑糕

首先來跟大傢說周瑩的最愛,也是全劇出現頻率最高的美食——甑糕。

劇集播出至今,大傢印象最深的一樣美食,恐怕就是這個看上去甜甜的、糯糯的甑糕瞭。

周瑩看到甑糕的時候,總是迫不及待的跑過去。

舍不得買塊大的,就拿塊小的過過嘴癮。

跟吳聘上街的時候,也總是忍不住要吃上一塊。不過,大少爺請客,肯定是要來塊大的瞭。

那麼,周瑩這麼喜歡吃的甑糕有著什麼由頭呢?

甑:是一種底部有小孔的容器,在原始社會後期已經生產。到瞭新石器時代,又有瞭陶甑;商周時期發展為銅甑;鐵器產生之後,又有瞭鐵甑。

糕:是西安和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小吃,用糯米、紅棗或蜜棗、紅豆放置鐵甑上蒸制而成。

甑糕,顧名思義,就是用"甑"蒸制成的"糕"。

每次看到周瑩吃甑糕時候那個滿足的樣子,我都忍不住想去咬上一口。

但是,隨著吳聘下線,"甑糕"也成為瞭周瑩思念吳聘的一個甜蜜的憂傷。而周瑩也已經知道吳聘真正的死因,其實是胡詠梅在吳聘買的甑糕裡下瞭毒,原本是想毒死自己,沒想到陰差陽錯,當日吃甑糕的人,變成瞭吳聘。

葫蘆雞

周瑩的最愛是甑糕,那麼,吳聘的最愛就是這款看上去色香味俱全的葫蘆雞瞭。

有時候,想念一個人,任何一件跟他有關的小事物,都能勾起無限的回憶。

吳漪來給周瑩送飯,送的正好是吳聘生前最喜歡吃的葫蘆雞,這讓周瑩又一次回想起瞭她與吳聘的往事。

說起"葫蘆雞",那就要追溯到唐代天寶年間。唐玄宗的禮部侍郎韋陟對美食的要求近乎苛刻,有一天,韋陟命傢中廚師烹制雞肉,要求是雞肉香酥松嫩,但是,一連試瞭兩位廚師,都沒有達到韋陟的要求。

到瞭第三位廚師,他吸取前兩位廚師的教訓,在烹制之前,就用細繩將雞捆紮起來,這樣烹制出來的雞,不光香酥松嫩,而且雞的身形像極瞭葫蘆,所以,得名"葫蘆雞"。

胡辣湯

如果我問你們,吳蔚文老爺在這部劇中最愛吃什麼,你們會想到哪道美食?

雖然劇中並沒有給出準確的答案,但是,吳蔚文最後被帶走時候的場景,是《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部劇播出至今,讓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動容的橋段之一。

張晨光不愧為老戲骨,舉手投足之間,盡顯一代秦商的風骨與傲氣。

視死如歸的淡定,從容不迫的氣度。

說起"胡辣湯",相傳它是來源於北宋年間宋徽宗身邊的一名小太監。"靖康之難"之後,這名小太監逃往南方,隨後做起瞭早點生意。

有一次,一位北方客人手中的胡椒粉不小心倒入瞭他從宮中帶出來的"延年益壽湯"裡,小太監聞到此湯中的味道既有胡椒的辣味,又有肉桂的辣味,感覺分外不同,於是,他就將此湯取名"胡辣湯"。

肉夾饃

肉夾饃是一種遍佈陜西各地的傳統風味小吃,2016年1月,肉夾饃還入選瞭陜西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肉夾饃,因古漢語"肉夾於饃"而得名。相傳,他源自秦朝名將白起為快速供應戰地夥食而制作。

取精肉,煮熟之後夾於烤制的面餅之中,故肉夾饃又名"白吉饃"。後該方法傳至民間,迄今已有兩千餘年。

羊肉泡饃

說瞭肉夾饃,現在我們就來說說羊肉泡饃。

第一集周瑩逛街市的時候,我就已經被這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吸引住瞭。

辣椒、香菜、糖蒜以及饃您自己掰,短短的幾個詞,就簡單明瞭的告訴瞭觀眾,正宗的羊肉泡饃的吃法。

傳統、地道,又有人情味。

羊肉泡饃與兵馬俑、秦腔,並列為西安的三大特色。

傳說,當年趙匡胤窮困潦倒之際,流落長安,並向一傢燒餅鋪乞討食物。店主人看他可憐,給瞭他兩個燒餅。趙匡胤將這又幹又硬的燒餅放入熱氣騰騰的肉湯之中,吃完之後,整個人都精神瞭。

之後,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依舊念念不忘當年的味道,於是他又去瞭當年落難時候給予他食物的這傢店,隨後,這傢店與羊肉泡饃名聲大振。

那麼,你們又知不知道,為什麼這個饃要自己掰嗎?那是因為被趙匡胤光顧過的這傢羊肉泡饃店的生意實在是太好瞭,所以,吃的人多,店裡的夥計就來不及掰饃,於是,大傢索性就自己動手掰饃,而自己動手吃到的饃,似乎更香瞭。

涇陽茯茶

茶的種類有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等,而茯茶是屬於黑茶類。

《那年花開月正圓》第四十八集中,吳傢東院的涇陽茯茶賣的如火如荼,惹得隔壁二叔傢的生意十分清淡。二叔眼紅,又借此機會,與東院合股,拓展生意。

在這裡給大傢講一個關於"茯茶"起源的小故事:在16世紀40年代,一個陜西涇陽的商隊因天下大雨使得購買的茶葉全部發黴,恰巧遇到一個村子感染瘟疫。商隊中人留下一半發瞭黴的茶葉給村子裡的人,卻意外的使得村子中人的病情好轉。

大傢都沒有想到這種變瞭質的茶葉竟然還有治病保健的效果,而它的產生是在伏天,又同時具有瞭土茯苓止瀉的效果,所以,此茶葉就被起名"茯茶"。

而茯茶也代表瞭涇陽人民勤勞勇敢、開拓進取的豪邁精神。

油茶麻花

油茶麻花是陜西人非常喜愛的一道早餐,他們將麻花泡在油茶裡,等到麻花泡軟之後再食用。

該劇第十四集中,吳蔚文就是一邊將麻花放進油茶裡,一邊聽吳聘匯報三原典當行近況的。

可惜,之後吳聘意外離世,追查三原典當行之事也落到瞭周瑩的身上。

水晶餅點心

水晶餅也是陜西的一樣美食,相傳,它是宋代當地民眾為贊美寇準而制作的一種糕點。

該劇第七集,吳蔚文找周瑩訓話的時候,擺在吳老爺身邊的那盤糕點,就是水晶餅瞭。

吳老爺在劇中也是大飽瞭口福。

油潑面

油潑面又叫扯面、拽面、楨條面、香棍面等,起源於周代。

看周瑩他們吃的那麼香,我還真的很想去大西北吃上那麼一碗豪氣雲天的油潑面。

大刀涼皮

涼皮對於我這樣的南方人來說,吃的其實也不少。但是,大刀涼皮作為陜西的傳統特色小吃,它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切涼皮時候的"用刀"。

這一撮皮子蘸著辣椒油,想必吃起來會十分的過癮。

一部劇中有那麼多好吃的,怪不得連孫儷都忍不住發微博擔心自己的體重瞭。

之前有部《白鹿原》,已經帶領觀眾領略瞭陜西的美食。此次《那年花開月正圓》一劇,除瞭把不少鏡頭給瞭陜西美食之外,比較具有陜西地方特色的行為、文化以及風土人情也貫穿著整部劇。

比如吳夫人比較忌諱的一點就是周瑩的坐姿。

但是"陜西八大怪"中的第一怪就是"板凳不坐蹲起來"。

於是,我們在劇中,就經常會看到周瑩蹲著的場景。

就算周瑩不是蹲著,那雙腳也是"不安分"啊!

名詞科普"陜西八大怪":又稱"關中八大怪",指的是在陜西省關中地區出現的八種獨特的傳統民風民俗。

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來",第二怪"房子半邊蓋",第三怪"姑娘不對外",第四怪"帕帕頭上戴",第五怪"面條像褲帶",第六怪"鍋盔像鍋蓋",第七怪"油潑辣子一道菜",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來"。

還有一段是沈星移以秦腔《遊西湖》中李慧娘的扮相亮相的橋段。

淡粉的外裳,薄雲的水袖,精致的雲鬢,非常具有陜西的文化特色。

此去經年,也許周瑩真的不會再遇到像沈星移那麼愛他的人瞭……

除瞭《那年花開月正圓》劇中出現的陜西美食之外,其實陜西還有許多好吃的東西。

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也就是我上面提到過的"陜西八大怪"之一的藍田褲帶面。它一根面條的長度就可達到一米左右。

灌湯包子

這個當早餐的話應該會很美味。

鐵簽烤肉

喜歡擼串的朋友應該會喜歡這個。

葫蘆頭

光看色澤,我就要流口水瞭。

玫瑰鏡糕

當然,粉湯羊血、臊子面、酸湯水餃、馬蹄酥、乾縣鍋盔等等,這些都是陜西美味,不知道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後的劇情裡,還會不會再出現這些美食瞭?!

大半夜說那麼多美食,簡直是對小劇意志力的考驗,那麼,現在是先去吃碗面呢還是繼續追劇呢?

好瞭,說瞭那麼多,輪到你們來說說自己傢鄉都有哪些讓人流口水的美食啦~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