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大王”樓仲平:不能承受的吸管之重?

09-23

飛去義烏采訪的當晚,遇到瞭雷暴天氣,對沖的氣流令飛機顛簸不已,在義烏上空盤旋許久。

空姐提醒飛機行將降落,打開遮光板,雙童吸管四個大字映入眼簾,黑夜模糊瞭工廠大樓的輪廓,隻有樓頂的巨型 logo 泛著幽幽的紅光,溫暖,炫目。

這是一則無聲的廣告,這很樓仲平,一個低調、精明,卻又無法忽視的義烏商人。

雙童吸管

" 我希望外界把我看成一個儒商,而不是一個土豪。我也不願意頂著‘吸管大王’的頭銜四處招搖,我更想談一下雙童這兩年遭遇的天花板、困境和反思。" 樓仲平扶瞭一下眼鏡,有些搶白地開場。

當記者試圖追問雙童的過往時,他索性截斷瞭話頭," 過去的東西,它的標桿意義不大,隻能說明我們以前做對瞭事,走對瞭路,不能說明我們有多厲害、多能幹,在那個時代下,我們用客觀的規律、科學的手段在這十幾年做瞭正確的事。但是進一步的挑戰恰恰在 2015 年之後的現階段。"

6 月 31 日,跟瞭樓仲平 21 年的銷售部經理朱芳珍離職,至此,所有跟著他打江山的老團隊全部離開瞭雙童,公司新組建的核心管理層沒有超過 35 歲的成員,除瞭他自己。

然而,樓仲平,似乎也做好瞭離開的準備。

匆匆過客,是他對於企業和個體關系最本源性的解讀," 如果雙童能做到五十年、一百年,每一個人都不要把這個企業看成是自己的傢,這是事業的追求,是一份工作。雙童本質上來講就是解決更多人生存、生活的一個平臺。"

所以他尊重兒子的選擇,不強求下一代接班,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或許能帶領雙童走得更遠," 傢族控股就可以瞭,隻有企業發展好瞭,傢族才會獲益。"

23 年,把一個生產吸管的傢庭式作坊做成行業龍頭企業的樓仲平,對權力並沒有過多的留戀 ……

樓仲平

雙童:我的前半生

盡管樓仲平一再拒絕重提昔日的輝煌,仍舊免不瞭在閑談的間隙感慨創業之初的不易。

1994 年 4 月 5 日,樓仲平夫妻在福田鄉寺後盛村租用瞭兩間普通民房作為生產場地,邁出瞭吸管創業的第一步。妻子主管生產,父親幫忙管賬,樓仲平負責銷售,舉傢上陣的傢族生意,是義烏市場發軔之處幾乎所有企業的雛形。

那一年,樓仲平 29 歲。此前的十五年間,他赴江西雞毛換糖,挑著貨郎擔走南闖北,當過 " 倒爺 ",搞過養殖,先後做過 21 個行當。

" 說實在的,做吸管也是我‘踩著西瓜皮,走到哪裡、滑到哪裡’順勢而作的選擇。" 如今,即便雙童成為行業裡的佼佼者,樓仲平也反復告誡後來者不要選擇這個行當。

" 吸管稱得上義烏甚至是世界上最難做的產品,因為這個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根本沒有訴求,一根吸管而已,要什麼品牌。一旦消費者沒有訴求,商傢是很難的,因為你沒有導入點,你不知道顧客需要什麼,你不知道你的品牌傳播、你的廣告效益應該傳導到哪個環節,這個是最可怕的。如果有選擇,一定不要選擇這類產品,贈品和送品是最難做事業的產品。"

90 年代的義烏,類似的小規模吸管廠已經達二三十傢之多,野蠻生長的吸管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生產的大多是最低端的大路產品,沒有質量觀念,更沒有品牌觀念,大傢賺的都是辛苦錢。

半路出傢的樓仲平意識到,要出頭,必須走差異化競爭的路子。

95 年註冊 " 雙童 " 商標,97 年以後堅持走品牌化和高端化發展,98 年以後不再以義烏市場作為發展平臺,而是走向超市和國際市場。當亞洲金融危機席卷國內,吸管行業面臨第一次大洗牌,雙童基於品牌優勢和外貿為主的業務結構,不僅沒有受到沖擊,反而趁勢收購瞭十多傢吸管生產企業,迅速擴張企業規模。

吸管生產車間

2001 年,雙童問鼎全球最大吸管廠商,沃爾瑪、Dollar Tree 赫然出現在客戶名單之中。光鮮的出口業績背後暗流湧動,客大欺店,雙童毫無還價之力,利潤被擠壓到所剩無幾。

" 我當時隻有一個原則,如果 1 個大客戶頂 10 個小客戶,我為什麼不去找 10 個小客戶來做生意呢 ? 大客戶他說瞭算,小客戶我們能商量。"2003 年,樓仲平壯士斷腕,確立小客戶原則,逃離沃爾瑪,退出瞭利潤微薄的美國市場。

與此同時,雙童把目光投向瞭利潤空間更大的日本,對衛生標準極盡嚴苛的日本人,讓樓仲平首次出師便遭遇折戟。

"2003 年,我們著手開發日本市場,聯系瞭很長時間,終於找到瞭一傢大客戶,同意先來驗廠。當時雙童是租的廠房,全廠上下把裡裡外外每臺機器刷瞭一遍油漆,地面、屋頂都收拾幹凈妥當。結果,客戶來瞭,上瞭個洗手間就走瞭,連車間都沒有進去。" 隨行的日本翻譯告訴樓仲平," 你們那麼臟,人傢就不看瞭。"

幾番溝通解釋,好不容易簽訂第一份訂單。六個集裝箱運到日本,客人卻投訴裡面發現一根頭發,采購商要求全檢。但全檢的費用比吸管本身還貴,樓仲平隻得同意在日本就地銷毀,還額外支付瞭 17000 美金的銷毀費。

緊接著,樓仲平將還未出港的兩個集裝箱從寧波港運回雙童,當著所有員工的面,一把火全部燒掉。

" 海爾的冰箱是張瑞敏砸出來的,雙童的吸管是樓仲平燒出來的 !"

此後的十多年,雙童出口日本的訂單,再未收到過任何質量投訴。

不能承受的吸管之重 ?

做吸管,一切盡在毫厘之間。

樓仲平曾經算過一筆賬:" 一根吸管平均銷售價在 8 厘錢,刨除原料成本 50%,勞動力成本 15%~20%,設備折舊、物流等費用 20% 多,最後的純利潤隻有大約 10%。也就是說,生產一根吸管我們隻能賺 8 毫錢,也就是 0.0008 元。"

0.0008 元,越來越難賺瞭。

樓仲平開始求變。2011 年春天,他任命 27 歲的李二橋做副廠長,一個躍躍欲試的改革者。

" 取消對工人的罰款規定,代以對優秀表現給予鼓勵和表揚 ; 強調技術人員的工作職能,要求他們全力配合車間生產 ; 鼓勵員工給管理人員打分 ……"

強調技術,重視員工,觸怒瞭以經驗自居老一輩管理層,一些人在公開場合揶揄反對,另一些人暗自消極怠工。新老團隊的激烈交鋒,令雙童出現瞭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衰退,2012 年 1 月到 11 月,雙童的銷量下降瞭 11.7%。

" 雙童一批批地招不到人,招來瞭又走,招來瞭又走 ……" 憶起那段艱難的歷史,這個滔滔不絕的小個子男人,瞇起眼睛,停頓瞭些許。

在他的支持下,以李二橋為首的年輕團隊完全接管瞭雙童。在新任管理層的第一次集體亮相會上,樓仲平直言," 你們不要覺得我對你們好 ! 老團隊的今天也有可能就是你們的明天,如果你們若幹年之後,像今天的他們一樣,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們。"

對於那些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 " 老臣 ",他從來隻論功過,不曾言對錯。

雙童年輕的管理團隊

雙童開始回歸正軌。2012 年 11-12 月,僅兩個月銷量就增長瞭 27%,2013 年更是實現瞭從未有過的增長,漲幅高達 22.5%。

新團隊帶來的變化喜人,但是好景不長,2015 年增幅下降到 10.07%,還保持著兩位數,2016 年下降到 5.7%,到瞭今年的 1-6 月份,出現瞭負增長,樓仲平有些急瞭。

"2015 年,雙童盡瞭一切的努力要保持以前的增速,但是難以做到。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團隊重組瞭,為什麼大傢都齊心瞭,為什麼管理各個方面都上來瞭,為什麼增長反而下降瞭 ?"

焦慮、迷茫、探索、突圍,是樓仲平近兩年來的常態。就在雙童的周圍,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傢放棄瞭思考,選擇逃離制造業,遣散員工,取締生產,出租廠房,靠百萬租金瀟灑度日。

根據 " 義烏購 " 從 2014 年 9 月至 2016 年 8 月的數據,義烏商貿城平均每個月有 1039 個店鋪關閉,鑒於同時期新開店鋪不到 700 個,截至 2016 年前八個月,商貿城店鋪總數比兩年前減少瞭 8000 傢。

關店潮、倒閉潮正在全國范圍內蔓延,從華北的中關村電子商城,到華南的華強北商業區,再到華東的義烏國際商貿城,這些傳統的線下商品集散地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戰與危機。

" 上帝要懲罰誰,就讓他去做制造業好瞭。" 這句流傳在制造業老板圈子裡的口頭禪,暴露出中國正在經歷著人口紅利喪失、成本急劇提升之後的制造業寒冬,雙童也不例外。

屢戰屢敗,屢敗屢退,屢退屢轉,屢轉屢升。

這十六個字源於一個媒體人對雙童模式的解讀,深得樓仲平的認可。在別的企業紛紛敗退之際,雙童開始尋求轉機——擴大規模,打造雙童 2.0。" 第二代工廠要實現高度機器化,把勞動力成本壓縮到 20% 以內,唯有這樣雙童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樓仲平花大價錢買下瞭隔壁一塊 18 畝的地,準備投入資金建二期廠房。52 歲的樓仲平,又開始沒日沒夜地爬格子畫圖紙瞭。

跑得瞭的曹德旺,跑不瞭的樓仲平

企業不好如山倒。在制造業浸淫瞭二十多年的樓仲平,深有感觸。

在慣常的媒體報道中,粉飾之辭太多,反思之作太少,樓仲平想要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近兩年來,他幾乎每周都有一兩天在大專院校講課,還兼職瞭許多學校的客座教授," 看起來我們做一根吸管,是一個很小的企業,談論的很多問題顯得虛無縹緲,但實際上我們確實面臨著這樣一個轉型的問題。"

樓仲平認為,在這個轉型的當口,中國的制造業面臨兩個選擇。

第一個是產業轉移。產業轉移是有條件的,不是每傢企業都可以實現,這和行業有關,和企業的體量有關。大的企業例如華為、中興,可以轉移到印度、孟加拉、東南亞,但像雙童這樣高度依賴義烏小商品產業鏈的企業,轉移到國外難以為繼。

第二個是適應高成本。勞動力、稅收、社會要素成本持續上漲,企業必須要掙錢才有活路。在保持原有產業鏈的基礎上,適應不斷提高的成本,如何讓自己盈利 ?

研發團隊

" 曹德旺的產業可以轉移到美國,我們的產業到美國死路一條。" 跑不瞭的樓仲平,把 " 保持高速增長 " 六個字寫進瞭雙童接下來的五年規劃之中。

2003 年,小客戶原則是做減法 ; 如今,雙童 2.0 是在做加法。加減之中,是樓仲平力求差異化的商業邏輯。

" 我們現在原有的老路——高端路線已經遇到瞭瓶頸。所以新的工廠未必是高端,會回歸到基礎產品,會回歸到市場占有量更廣泛的產品上去,也就是原來所謂幾厘錢的客戶,例如肯德基、麥當勞,我們都會重新去做。"

" 那你會不會擔心雙童重蹈客大欺店的覆轍 ?"

記者話音未落,樓仲平笑著打斷," 不會,因為我們是雙童,已經不再是當年為沃爾瑪做配套生產的無名之輩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