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表明,樓市流出的資金會進入其他大類資產中,但二者歷史走勢確實存在一定 " 蹺蹺板 " 效應。
來源丨 21 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者丨董鵬 成都報道
仿佛回到瞭 2016 年 10 月,樓市再次進入 " 速凍期 "。9 月 22 日至 23 日,2 天時間,西安、重慶、武漢等 8 個省會城市密集加碼樓市調控措施,其中有 6 個城市執行瞭限售政策。
" 今年 4 月開始,沒有被列入限購的城市,或者熱點城市的周邊地區房價出現大幅上漲,近期調控就是針對這些新變化‘打個補丁‘。"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劉璐 9 月 25 日評價稱,本次調控側重於限售,投機群體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隨之上升,預計短線投機資金會有所外流。
如今投機資金進入樓市越發困難,那麼從大類資產輪動的角度上看,堵在門外的資金是否會流入到股市、債市和商品市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註意到,2016 年 10 月樓市開啟調控後,滬指曾連續兩個月上漲,同期期貨市場彼時也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入,持倉金額增幅一度接近 40%。
對此 , 中大期貨首席經濟學傢景川 9 月 25 日指出,2016 年 10 月股、期齊漲的關鍵在於,彼時市場整體流動性相對寬松,而今年資金面則處於收緊趨勢,加上目前債券、股票、商品市場表現一般,所以即使流入作用也相對有限。
調控 " 打補丁 "
" 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 ",此次調控加碼便是針對於此。
除瞭西安、武漢未涉及限售外,石傢莊、重慶、長沙等 6 城均明確瞭限售時間。其中,石傢莊規定,要求新購的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5 年內不得上市交易,其他城市限售時間多為 2 年後方可出售。
對此,劉璐為記者算瞭一筆賬,以期房為例,從買房到入住需要一到兩年時間,入住到拿到房產證又需要一到兩年時間,再加上限售的 2 年 " 鎖定期 ",出售周期最少需要 4 年以上。
一傢大型上市房企人士 9 月 25 日指出,此次調控的直接影響有二,其一購房者買入後,再次出手的時間拉長,其二將會抑制投資性的購房需求,拉動購房者的剛性需求。此次限購加碼的幾個城市,也都是今年比較火的地區,其本身也需要一些政策來穩定樓市。
" 最大的特點就是限售,要限制的就是市場投機,比如你現在買瞭二手房,至少也要等到兩三年後才能出售,而未來房價是漲是跌則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成都一傢本土房企高管 9 月 25 日表示。
他指出,新房因政府限價,使得新房價格低於二手房,部分短線炒房客都是看到瞭這類 " 確定性 " 的機會,才願意接受開發商全款買房的條件,但隨著 " 鎖定期 " 的延長,投資意願也會隨之降低。
與時間成本相伴的是,部分杠桿資金成本的上升。
比如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屋抵押,可以貸款數百萬元,然後到其他未限購的二級城市全款買房,隻要當地房價漲幅超過融資成本,購房者便可以獲得超額收益。
但是,當限售期延長後,其資金成本相應上升,加上當地調控所帶來的市場預期轉變風險,一旦房價滯漲或下跌,短線杠桿資金結局可想而知。
" 尤其是一些高杠桿的炒房資金,資金成本、時間成本都增加瞭,就不得不知難而退。" 劉璐指出,今年資金有從一線城市明顯外溢的現象,此次 " 限售 " 便是打在瞭短線炒房客的 " 七寸 " 上。
在他看來,短線投機資金會放大市場的真實需求,將已有資金鎖樓市中,可以有效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 投機資金很可能會產生溢出效應,短線投機群體不會選擇在裡面等待數年。"
資金何處去?
傳統意義上的大類資產配置方向,主要以地產、股票、債券、商品為主,如今短線投機資金被擋在瞭樓市門外,這會促使其流入到其他市場中?
這並非沒有先例。歷史統計數據顯示,此前的 2016 年 10 月 1 日至 12 月 2 日,A 股新增投資者數量合計 318.25 萬,而 2015 年同期新增數量則為 278.13 萬。
上述數字變動,雖然一定程度受到 2015 年股市異常波動、2016 年市場開始回暖等因素影響,但從 2016 年 10 月樓市開啟本輪調控後,滬指從 3004 點一路上漲至 3283 點。
商品市場的情況與之類似,自 2016 年初市場見底後,鋼鐵、煤炭價格開始上漲,不過都是集中在產業鏈相關品種。
直至 2016 年 10 月樓市調控後,大宗商品行情迅速升級,從少數幾個品種的上漲擴展成全體上漲。
以天然橡膠為例,2016 年初至 9 月底,始終在 10000 元 / 噸至 13000 元 / 噸區間波動,但是從 10 月到 12 月中旬,價格迅速漲至 20000 元 / 噸,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 " 結算價 × 交易單位 × 持倉量 ",以及平均 10% 保證金標準估算的結果顯示,2016 年 10 月至 11 月 11 日,市場整體持倉資金增加近 400 億元,較 9 月底增加瞭 35.7%。
雖然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表明,樓市流出的資金會進入其他大類資產中,但二者歷史走勢確實存在一定 " 蹺蹺板 " 效應。
那麼,在樓市的密集調控的背景下,大類資產重新輪動的情況是否會發生?這取決於市場整體流動性,以及各項資產收益變化趨勢。
" 國內處於金融去杠桿過程中,同時央行貨幣政策偏緊,流動性要明顯弱於去年,即使有新增資金進場,對商品的帶動作用也會相對有限。" 景川分析稱。
他還表示,債市吸引資金的前提,需要具備比較大的投資機會,比如說利率出現周期性的上漲、下跌的預期,但是目前利率表現相對穩定。
" 股市雖然漲一段,但是整體估值還不算太高,充足的流動性也可能會吸引一部分資金進入。" 成都一位負責策略分析的私募人士 9 月 25 日表示,但是投機資金從樓市流出,需要一個過程。
不難看出,可選的大類資產現階段表現均不算理想,投機資金的進駐仍需等待一個轉機,即部分資產收益的提升、" 賺錢效應 " 的顯現。
(編輯: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