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偷爸爸 3 萬多 想掙錢彌補反被騙 2.7 萬

10-05

小雅買的粘土材料等商品

圖為小雅手機的轉賬交易記錄

王女士(化名)和丈夫發現,丈夫綁定瞭微信的銀行卡內隻剩下 9 塊多錢瞭,而大約一周前,卡內餘額都還是 3.2 萬餘元——錢都被他們 11 歲的女兒小雅(化名)轉走瞭。

記錄顯示,9 月 10 日開始,小雅從父親的微信轉走約 4800 多元,從微店買瞭自己喜歡的工藝粘土,最大的一筆支出達 2225 元;另一方面,想掙錢彌補的她,找到據稱是 " 淘寶刷單 " 的網絡兼職,卻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被騙走瞭約 2.7 萬元。

事後,小雅找到媽媽認錯,並表示要交回手機。王女士和丈夫也很自責," 我們也有責任,平時沒有騰出更多的時間陪孩子。"

轉走爸爸微信裡的錢 11 歲女孩一周內花瞭 3 萬

3 日下午,王女士從女兒小雅的房間抱出來一箱物件," 這些隻是一部分,她屋裡還有,前幾天我們還退瞭五件。"" 這些是粘土和配件,可以做蛋糕模型等。" 小雅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這是仿真果醬,這是粘土,那是奶油膠 ……"

小雅今年 11 歲,是成都某學校六年級學生。去年暑假,她接觸瞭 " 美拍 " 軟件," 看到裡面很多人在玩‘粘土’。"

" 把做好的粘土作品傳到美拍上,就會有人點贊,有更多粉絲。" 小雅說,如果有人送禮物,還可以兌現," 我是同學裡面禮品豆最多的,170 多顆瞭。" 她表示,這大約能兌換成 17 塊錢。不過,在她的 " 美拍 " 賬戶中,成都商報記者並沒有看到上傳的粘土作品。" 被我刪瞭。" 小雅說,自己做的粘土作品被媽媽扔瞭," 覺得不開心。"

媽媽王女士則向成都商報記者談起瞭女兒此前的行為:一周內,她將爸爸微信中的 3 萬餘元轉到自己賬戶中,買瞭約 4800 元的粘土材料,又在參與所謂 " 網絡兼職 " 時被騙瞭 2.7 萬餘元。

" 花瞭爸爸的錢,想兼職掙錢彌補 "

年初,王女士曾給小雅買瞭約 100 元的粘土材料。用完後,小雅又聯系在山東上大學的哥哥,請他給自己買粘土,這樣一直用到瞭 8 月。9 月初,小雅發現微信上有售賣粘土的微店。9 月 10 日下午 3 時許,她從微店下單瞭兩筆總計 152 元的粘土。平時沒什麼零花錢的小雅說,錢是從爸爸那裡來的。幾乎是同時,小雅找到 " 網絡刷單 " 的兼職," 點擊對方的鏈接後將物品放入購物車,然後識別對方發來的二維碼支付。對方說 5 分鐘後會返錢給我。" 她嘗試瞭一次," 付瞭 119 元,對方返給我 129 元 ",這讓她信以為真," 因為花瞭爸爸的錢,想兼職掙錢彌補。"

" 我拿爸爸的手機,把錢從他的微信轉到我的微信,然後自己消費瞭。" 為瞭不讓爸爸發現,小雅每次轉賬完畢後,還特意刪除瞭記錄和短信通知。而在爸爸的印象中,小雅都是以學習名義拿走自己的手機," 我還好奇,明明她自己有手機,我要不給的話,她還要跟我急。"

做 " 刷單兼職 " 掙錢 被騙兩萬多元

小雅共買瞭約 4800 元的粘土材料,最大一筆達 2225 元;為瞭做 " 刷單兼職 ",小雅曾一天用父親的手機給自己發瞭 26 個 200 元頂格紅包,之後覺得紅包太慢,她開始直接轉賬,並在 9 月 15 日和 16 日兩次各轉入 10000 元。然而," 刷單兼職 " 很快證明是個騙局," 第二次我掃二維碼大概支付瞭 9000 多,但是 5 分鐘後對方卻沒有返錢。"

" 對方告訴我,我的賬戶被凍結瞭,要繼續做刷單任務才能解凍。" 接下來兩天,小雅每天繼續掃碼支付一萬元左右做 " 刷單任務 ",但她的錢依然沒有 " 解凍 "。

9 月 16 日夜裡 12 點,聽到小雅的手機發出響聲,王女士走過去打開看瞭下," 看到有人跟她說什麼網絡兼職,我就翻瞭一下她的微信錢包。" 這一看,讓她當晚沒睡好覺," 看到她的交易記錄裡,都是從她父親那裡轉出的錢,數額大的有一萬,小的也有 2000 元上下。"

次日放學後,王女士詢問女兒這件事," 她隻說不知道。" 無奈之下,她拿出丈夫的手機一筆筆核對,接著又去查詢瞭銀行卡餘額," 本來卡裡有 3 萬多塊錢,隻剩下 9 塊多瞭。" 這時,小雅才向父母承認瞭事情經過 . 當晚,小雅跟著父母去報瞭警。事後,她找到媽媽認錯," 她哭著說後悔,讓我收瞭她的手機。" 王女士和丈夫也挺自責," 我們也有責任,平時沒有騰出更多時間陪孩子。"

教育專傢:

孩子想彌補,心性是好的

父母應起到監護教育作用

" 花瞭父母的錢之後想掙錢彌補,這個孩子的心性是好的。" 教育專傢紀大海說道。他覺得,傢長應該正面引導。在紀大海印象中,孩子背著父母用他們的手機購買東西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瞭," 傢長的手機應該和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 他表示,一方面成人世界的信息未必適合孩子,另外也要養成孩子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此外,他指出,在信息泛濫的當下,社會、學校、傢庭尤應關註孩子的教育。

"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 微博 ) 認為,事件中主要是父母沒有起到監護、教育作用。他表示,有的父母不願意花時間陪孩子,就打發孩子自己玩手機、iPad,孩子就很容易受網絡誘惑,甚至遭遇網絡詐騙。

在他看來,父母應陪伴、指導孩子使用智能手機,控制上網時間,並教會孩子識別非法的,帶有色情、暴力、欺騙性質的網站、信息。" 這也是國外防止未成年人網癮,培養良好網絡習慣的辦法。" 此外,他表示,政府部門也要建立和實行分級制度,加強網絡監管。

成都商報記者 彭亮 攝影記者 張士博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