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歲女孩懷孕 5 個月查出胰腺癌晚期,之後的選擇讓無數人淚目

03-21

與其追問什麼是死亡,

倒不如先想想怎樣才算是活著?

活著

上一期《奇葩大會》,

來瞭一位新嘉賓:秦博。

也許這名字你不熟悉,

但他拍瞭一部賺足瞭

中國人眼淚的紀錄片《人間世》。

這部紀錄片,再一次引起熱議。

《人間世》拍攝於 2016 年,

這是一部隔著屏幕

都能嗅到消毒藥水味的紀錄片。

它記錄瞭醫院裡

最真實敏感的生命故事,

震撼、真實,很多觀眾都是

哭著看完整部紀錄片,

豆瓣評分,高得驚人

—— 9.6 分。

而秦博是《人間世》

第一季的首席編導,

以及第二季的總導演。

提起《人間世》

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

關於生病與死亡的所有問題,

都毫無掩飾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點開視頻,馬上看到

赤裸裸的醫療現場,

外科醫生手速之快,

讓人以為設置瞭快進。

還有冰冷的手術器械。

手術開動,

攝像機就架在一米開外。

和常見的 " 妙手回春 " 宣傳不同,

《人間世》呈現瞭事實殘酷的另一面,

人想救命,但命不由人。

對於秦博團隊來說,

他們在拍攝過程中,

也目睹並經歷著人間所有的世態。

醫生剪病人主動脈的時候,

大傢都是身子往後一仰。

秦博沒有經驗,

結果一股血就噴到瞭他的臉上。

但是在那一刻,

秦博才開始真正地接觸到

現代醫學究竟是什麼樣子,

它怎麼就發展到瞭今天。

那早已司空見慣的醫生,

是不是就能看淡生死呢?

車在前醫生連續 48 小時,

一連做瞭整整三臺手術。

其中一個病人沒救回來,

他都不知如何面對鏡頭。

一個世紀以前,

特魯多銘言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銘,

如今成為瞭廣大醫學生的第一課,

——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有時是治愈,

常常是幫助,

總是去安慰。

這句話大概是對醫生最好的註腳。

醫院是最冷酷的地方,

因為它處處都在見證生老病死,

但醫院卻也是最溫情的地方,

在死亡面前的親情、愛情,

最具考驗,卻也最為珍貴。

秦博除瞭看到瞭那些,

讓人五味雜陳的畫面,

也感受到瞭讓人動容淚目的故事。

張麗君是位漂亮的上海女孩,

才剛剛 26 歲,結婚不到一年,

他與丈夫十分相愛,

肚子裡面還有 5 個月的寶寶,

就在她最幸福的時候,

醫院給她判瞭死刑,

胰腺癌晚期,且腫瘤形狀十分罕見,

無法手術,隻能保守化療,延長生命。

在確認孩子不會感染癌癥後,

她決定留住寶寶,

盡管這樣會使自己錯過

癌癥治療的最佳時期。

" 就算我的生命終結瞭,

我也要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看看,

好歹我已經活瞭 26 歲瞭,

他還沒來這個世界看過一眼。"

" 我老公才 27 歲,

我不可能一輩子,

就這樣叫他一個人過,

他老瞭也要有人陪。"

張麗君的丈夫在她面前,

一直鼓勵、陪伴她,

做她最堅強的後盾,

但在張麗君看不到的鏡頭下,

她老公泣不成聲斷續地說:

" 我傢裡的喜字還沒擦掉呢,

新房子都沒住多久 ……"

這樣的她在 2015 年 12 月 3 日,

提前三個月生下寶寶 " 小籠包 ",

寶寶體重僅 1 公斤。

幸好,早產的孩子活下來瞭,

但是孩子一出生就在,

保溫箱裡接受治療。

張麗君去看過他一次,

為她唱莫文蔚的《寶貝》,

唱著唱著,她自己就

哭得泣不成聲瞭。

孩子出生不久,

張麗君就要開始接受化療瞭,

她知道自己要掉頭發瞭,

但她不敢讓老公看出她的害怕,

沉默瞭幾秒卻突然哭著問老公:

" 還有機會長頭發嗎?"

話音剛落,

秦博的眼淚先飆瞭出來,

病房裡張麗君的父母、

公婆也全在哭。

張麗君最先停下來,

說:" 到時候給我弄一個

Ladygaga 的波波頭。"

她的孩子滿三個月的時候,

從保溫箱接回瞭傢,

張麗君的一隻眼睛卻失明瞭,

她很樂觀,說自己更加珍惜

身體上的一切機能,

可以說、可以聽、

大腦可以正常思維,

以前根本不會在乎的東西,

現在反而無比珍惜。

害怕孩子以後對她沒有記憶,

張麗君決定給寶寶,

錄下 18 年的生日祝福。

化療過後的她,

身體已經很疲倦瞭,

但她說,兒子的生日一定要

看上去精神飽滿,十分開心,

所以她特意換上瞭紅色的大衣。

錄著錄著,

她的頭發就掉光瞭,

腫瘤從額頭長瞭出來。

但是她依舊開著玩笑說,

兒子以後會覺得她娘青春永駐。

秦博在《奇葩大會》,

也分享瞭這個故事,

18 個視頻拍完,

張麗君跟秦博開玩笑:

" 我兒子小籠包 1 歲我 28 歲,

小籠包 10 歲我 28 歲,

小籠包 18 歲我 28 歲,

我青春永駐的。"

趁著老公不在的時候,

她偷偷為他唱瞭一首歌,

是張國榮的《共同渡過》,

錄著錄著,張麗君也忍不住哭瞭出來。

" 謝謝你風雨內,

都不退願陪著我,

沒什麼可給你,

但求憑這闕歌。"

秦博在現場提到的一個小細節,

讓所有觀眾動容,

他說這段視頻素材有點微顫。

因為我們的攝像大哥,

知道要保持專業,

但他控制不住瞭,

他已經哭得不成人形。

張麗君還為自己的

公公婆婆錄瞭一段視頻,

從她生病以來,她的婆婆,

經常躲在角落哭泣。

她的公公說,

希望她下輩子可以做他們的女兒,

讓張麗君的老公韓詩俊,

做她們的女婿。

張麗君在錄這段的時候,

淚水中都透著滿滿的不舍。

她還說自己想死在

一個美麗的地方。

於是決定和老公一起,

去美國邊化療邊旅行。

去美國前老公去理發店剃瞭光頭

理發師問他:" 去度蜜月啊?"

他淡淡地說:" 嗯,度蜜月。"

而幸運的是,期間她的腫瘤

慢慢向好的方向發展。

2016 年 8 月時,

她和傢人還回到瞭上海,

兒子小籠包也長大不少,

一傢三口其樂融融,

大傢都為她鼓掌、祝福。

但最終,

老天還是把張麗君

從她深愛的寶寶和

深愛她的傢人身邊帶走瞭,

幾個月後,她去世瞭。

除瞭張麗君的故事,

秦博還分享瞭另一位,

為瞭喚醒植物人女兒,

絞盡腦汁想瞭各種方法的父親。

監護有探視時間限制,

怎麼辦?

父親就找瞭一個錄音機,

不停地換電池,

讓女兒 24 小時都能聽到,

別人呼喚她的名字。

後來這位父親覺得,

光叫名字是沒用的,

就開始在錄音機裡,

模擬女兒的一天。

從早上起床,

到上班路上每條路和地鐵站,

他都可以像地圖一樣,

精確地報出來。

女兒生病前是位小學老師,

他甚至會模仿一群小朋友,

說:" 起立,老師好。"

在念女兒備課的課本時,

書中一篇繞口令裡的一句是:

" 大傢誇我腦子好。"

念到這裡的時候,

這位父親突然忍不住瞭,

開始嚎啕大哭,

想盡一切好點子的父親,

知道自己終究要和女兒

有個正式的告別。

焦俞 24 歲,患腦腫瘤,

進入醫院不到一周,

被判定為腦死亡。

他的父母主動提出

捐獻兒子身上所有可用的器官。

秦博趕到醫院後,

焦俞的姐姐正坐在地上痛哭,

她說不想其他傢庭

也遭受這樣的打擊,

所以願意捐獻弟弟的器官。

在摘器官之前,

需要傢屬簽四個字:放棄治療。

爸爸是公安廳退休的老幹警,

但他仍然無法下筆。

足足待瞭五六分鐘的時間,

最後才把字簽掉。

一位父親親自宣告兒子的死亡,

這該多麼於心不忍。

一個肝臟,一個肺臟,

兩個腎臟,兩個眼角膜。

當晚,五臺手術同時在醫院進行,

經過四十多名醫生的

連夜奮戰,都很順利。

器官捐獻者變成一顆種子,

又讓新的生命發芽瞭。

梁玉蘭沒有經歷離開前痛苦的醫療,

她提前住進瞭臨終關懷醫院,

她不擔心自己,

但是還有心願未瞭,

那就是為老伴找好養老院。

在打聽好合適的養老院,

一切辦妥之後,

她舒心地笑瞭。

用攝像機,

記錄下告別的話。

接下來,就是平靜地等待

那個時刻的到來。

隻是依舊匆忙,

在養老院的老伴

還是沒來得及見她最後一面。

《人間世》這個名字,別有韻味。

一所醫院,一間病房,

離合悲歡,苦辣酸甜,便是人間。

我們向往幸福,卻要面對死亡,

我們期待相聚,卻又難逃別離,

張麗君在離別之際說瞭這樣一句話,

" 與其追問什麼是死亡,

倒不如先想想怎樣才算是活著?"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或許我們更應做的,

不是去追問什麼是死亡,

而是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好好活著。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