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7 日,農歷立秋,700 年前修建在長江巨型礁石上的鄂州 " 閣堅強 " ——觀音閣,已全部露出水面屹立江心。
水退後,觀音閣高出水面數丈,石壁上依然能看出洪峰最高時的淹沒線。
觀音閣位於鄂州市小東門外,建造在江中一塊巨型礁石之上,建築長 24 米,高 14 米,以紅石青磚砌就,2006 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閣又稱龍蟠磯寺,始建於宋,元至正五年(1345 年)重建,明清多次重修,距今已有 700 多年。
洪水退後,當地民眾在長江遊泳後,到觀音閣休息。
觀音閣閣內自西向東,分別是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和純陽樓,是一處佛道合一的建築。
閣內一口神秘的古井。
7 月 8 日,長江洪峰到來時,觀音閣下方十幾米高基座被淹,成為水中奇觀。
為防止來往船隻撞上觀音閣,距離觀音閣不遠有一艘紅色小船,前輩們回憶紅燈船系英國人所造,全身打滿鉚釘,作為航標燈默默守護觀音閣百餘年之久。這艘紅燈船應是該江段年歲最長,仍在服役的航標船瞭。
7 月 7 日,防汛人員在洪水中看護觀音閣。
洪峰最高時觀音閣大部分建築沉於水下。
觀音閣有 " 萬裡長江第一閣 " 的美譽,屹立長江 700 多年,經歷無數次洪峰。
觀音閣在湍急的江水中依然巍然不倒,引來不少市民前來觀看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