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零售企業在中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瞭。
9 月 11 日,在中國經營瞭 20 年的韓國連鎖企業易買得與卜蜂蓮花(00121.HK)在上海簽訂股權轉讓協議,6 傢易買得中國門店之中的 5 傢將全部轉交給卜蜂蓮花,具體收購價格並未對外公佈。
接手不足一星期,易買得長江路、牡丹江店已被卜蜂蓮花重新翻牌並於 17 日重新開業。日前,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卜蜂蓮花華東區負責人處獲悉,上海地區剩餘的 3 傢店也即將在 9 月 22 日再度開門迎客。
無獨有偶,另一個韓國零售巨頭樂天集團也在近日宣佈將全面出售在華超市業務 " 樂天瑪特 "。樂天購物(023530.KS)2017 年 Q2 財報顯示,截至第二季度,樂天瑪特在海外共開設 170 傢門店,其中中國地區擁有 112 傢。據韓聯社報道,樂天瑪特近期先後和北京華聯集團、泰國正大集團進行談判,但由於收購價格低於賬面價值,收購事宜暫時陷入瞭僵局。
黯然離場
事實上,易買得早在 20 年前就已進軍國內市場,是 " 起瞭個大早卻趕瞭個晚集 " 的典型代表。
易買得是隸屬於韓國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大型綜合類超市。資料顯示,易買得在韓門店數和銷售額均超過瞭沃爾瑪和傢樂福在當地市場的總和。
擴張初期,易買得曾立下瞭要在中國開設 1000 傢連鎖門店的宏偉目標。1997 年,易買得在上海曲陽開出第一傢大賣場,第二傢店卻在整整七年後才開業。2010 年 -2011 年,易買得在華開出 27 傢店,門店數達到峰值。
自 2011 年開始,由於經營效益不佳,易買得走上瞭關店止損的道路,並先後把門店出讓給新華都和永輝超市。截至 2016 年年底,易買得在華門店隻餘 7 傢;今年 3 月,上海老西門店宣佈關閉,至此,易買得僅剩 6 店。
除瞭近日出售給卜蜂蓮花的 5 店以外,易買得仍有一店位於無錫錫山。據瞭解,由於該店是自購土地建造,因此不在 " 易主 " 范圍內。記者向易買得中國區發言人處瞭解到,該店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被處理掉,印證瞭韓國媒體年初所報道的 " 易買得計劃在年內關閉中國現有的 6 傢店,全面撤出中國 " 消息。
易買得宣佈撤場以後,在華門店員工的安置問題備受矚目。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易買得及卜蜂蓮花瞭解到,所有員工在解約後都會獲得易買得總部提供的經濟補償," 若員工選擇離開,易買得將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 N+1,並從人文關懷角度給予額外的 2.5,合計 N+3.5 個月 "。相反,若員工選擇留下來,卜蜂蓮花可以與之重新簽約。卜蜂蓮花方面表示,原有的八九百名員工中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選擇留下。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實體店全線撤離,易買得在中國仍留下電商業務。2015 年,易買得先後在網易考拉和天貓國際開店。不過,易買得中國官方網站目前已無法正常打開。
上述易買得發言人告訴記者,盡管此次大賣場全面撤離中國,但由於其母公司新世界旗下擁有多種業態,未來不排除還會有其他業態進入中國。" 未來易買得在中國主要發展電商,可能還會有 B2B 貿易,C 端的實體店暫時不會再做瞭,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放棄中國市場。"
水土不服
與易買得處境類似的,還有樂天集團。
受 " 薩德事件 " 影響,今年 3 月中旬以來,樂天瑪特就陸續停業,112 個門店中有 87 傢關門歇業。歇業帶來的影響直接體現在瞭財報數據上面:據樂天集團推算,6 個月間,樂天瑪特的損失高達 5000 億韓元。
事實上,早在 " 薩德事件 " 爆發以前,樂天在華就已經連續多年處於虧損狀態。樂天集團 2016 年財報顯示,樂天瑪特的海外營業額損失高達 240 億韓元,其中有八成以上的虧損發生在中國市場。
樂天集團、易買得這兩傢在韓國數一數二的零售巨頭,為何在中國持續水土不服?曾經在韓國樂天、韓國新世界百貨兩個公司擔任高管的商業策劃專傢盧泰徹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樂天也好,易買得也好,最終失敗均源於沒有看清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 韓資企業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放權,所有的中國業務都由韓國總部管理,入華初期全部采用韓國高管,因此在中國發展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是以韓國人的思維研究,本質上解決不瞭任何問題。" 盧泰徹透露,早在 " 薩德事件 " 爆發之前,樂天就已經找瞭好幾傢中國企業在商量收購,但都沒有談成。
" 近幾年出現瞭不少外資賣場敗走海外的案例,比如沃爾瑪在韓國已經退出,在日本則是用日本公司的名字(西友)在經營,而傢樂福也都退出瞭日韓市場。我個人覺得零售絕對是一個本土企業占優勢的行業。" 盧泰徹分析道。
對此,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國零售企業在其他國傢的滲透率其實並不高,當它們在和本土企業進行博弈的過程中,尋求平衡點的機會偏少。另一方面,有著多年海外拓展經驗的沃爾瑪、傢樂福等品牌,在和不同文化打交道過程中則逐漸開始找到修正的平衡點,從而不斷做出調整。
" 未來如果還想重拾中國市場,外資企業必須放權給中國人,提高本土化程度,毫無疑問,本土業者對當地文化、風俗習慣、飲食起居等各方面的理解絕對會高於外國人。" 胡春才說道。
(編輯:張偉賢,如有意見建議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更多內容請下載 21 財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