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的中國裝甲部隊數量雖然沒有日軍強大,但是戰鬥的意志和勇氣從來不比他們少。
說起抗日時期的中國裝甲部隊,一般會先想到機械化部隊第 200 師,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參加過蘭封會戰、桂南會戰、第一次入緬作戰等(蘭封會戰結束後,第 200 師擴編為新編第 11 軍,後改稱第 5 軍,而第 200 師徹底成為步兵師)。而機械化第 200 師的前身則是裝甲兵團。
在 1933 年的長城抗戰中,20 多萬中國軍隊面對擁有裝備戰車、裝甲車、重炮的日軍,傷亡慘重。戰後,第 17 軍軍長徐庭瑤寫瞭一份報告書,希望高層能建立現代化、機械化的部隊,以便在今後發生的中日戰爭中與日軍相抗衡。
▲蔣介石視察裝甲部隊
隨後,國民政府高層決定建立一支機械化部隊,但由於人力、財力、裝備等因素,中國軍隊第一個裝甲兵團直到抗戰全面爆發前夕才編成。
裝甲兵團是以原交輜學校的戰車教導營為基幹組建的,總團長為參加過長城抗戰的杜聿明少將,管轄 1 個戰車營、1 個搜索營、1 個戰車防禦炮營、1 個高射炮營、1 個準備營、1 個補充營。
▲裝甲兵團團長杜聿明少將
戰車營管轄 4 個連,1 連— 3 連為戰車連,4 連為補給連,其中第 3 連裝備的是當時裝甲兵團最先進的德制 1 號戰車。據第 3 連連部摩托偵察班班長何嘉兆回憶:" 戰車第 3 連連部共有戰車 2 輛,偵察班摩托車 12 輛,3 個戰車排 15 輛戰車和 1 個補充排汽車 10 輛。全連 17 輛戰車,12 輛‘春達浦’兩輪、三輪摩托車。"(按照《國軍裝甲兵發展史》記載一共購買瞭 16 輛 1 號戰車。)
南京戰役中的戰車部隊
▲當時中國裝甲部隊裝備的德國一號坦克
雖然 1 號戰車的性能是中國裝甲兵團裡最好的,但對日軍裝備的 94 式履帶裝甲車和 89 式戰車造成不瞭太大的威脅。
因為 94 式裝甲車正面裝甲厚度為 12 毫米,而且前裝甲具有非常良好的傾斜角度。1 號戰車口徑 7.92 毫米的機槍(中國的 1 號戰車沒有裝炮)采用鋼芯彈,必須在極近距離,才有幾率擊穿日軍 94 式裝甲車。而日軍另一個型號的戰車—— 89 式戰車則裝備口徑 57 毫米的坦克炮,此炮能在 200 米距離直接擊穿 25 毫米厚的鋼板,而 1 號戰車裝甲最大厚度才 13 毫米。
這批德式 1 號戰車的首次實戰,也是唯一一次作戰是在 1937 年的南京保衛戰。戰前,南京中山陵園住宅內召開的軍事會議上,當時中國軍事最高統帥蔣介石指示,德國戰車全部留在南京抗戰。
大概是 11 月 20 日,軍政部部長何應欽曾找杜聿明談話。何說道:" 現在決定唐生智守南京,委員長要將德國戰車全部留在南京抗戰。" 杜則說:" 德國戰車雖然是我們現在最好的戰車,可是有槍無炮,威力不大,為數隻有 15 輛;在南京河流錯綜的江湖地帶作戰,性能也不適宜。不如留下英國的水陸兩用戰車和炮戰車,有槍有炮,又可以水陸兩用,適宜於南京附近作戰。必要時還可以橫渡長江,開往江北。" 何應欽回應道:" 你不要想撤退江北,委員長說要死守南京,應照命令將德國戰車留下。" 杜聿明見這種情況不敢再說,隻能聽命於上級。
▲中國裝備的英國水陸兩用坦克
其實從戰車性能角度考慮,杜聿明的想法是沒錯的。而蔣介石之所以堅持要留下德國戰車抗戰,蔣介石真實的想法,恐怕已經無法知道瞭。
德制戰車登場
12 月 6 日,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12 萬日軍發瞭瘋似地猛攻中國軍隊陣地,尤其是淳化鎮、方山一帶。日軍第 9 師團第 7 聯隊、第 35 聯隊、第 36 聯隊和第 114 師團第 115 聯隊、第 150 聯隊一部先後猛攻防守淳化鎮、方山的第 74 軍第 51 師。
到瞭 12 月 8 日,日軍以第 36 聯隊進攻正面為重點,集中 20 多門 41 式 75 毫米山炮猛烈轟擊,隨後 10 多輛 94 式輕裝甲車在轟炸機掩護下,實施中央突破。在日軍炮兵、裝甲兵、航空兵聯合進攻下,淳化鎮核心陣地失守。
▲突入淳化鎮的日軍 94 式裝甲車隊
時任第 74 軍 51 師師長的王耀武在得知淳化鎮被攻破後大吃一驚,因為預備隊(第 306 團)已經投入到第一線瞭,也就是說從淳化鎮到上方鎮這 6 公裡的距離內,屬於一個真空狀態。由於事態嚴重,王耀武命令大後方的第 305 團(距離淳化鎮直接距離 11 公裡左右)火速向淳化鎮高管頭陣地進軍,掩護各團撤退。
前面提到的裝甲兵團戰車第 3 連接到命令增援淳化鎮第 51 師,連長趙鵠振命令戰車 1 排和偵察小組前去增援。獲得戰車增援的第 51 師,以戰車為突擊力量,掩護第 305 團反擊。在進軍中,突然和日軍遭遇。原來當時日軍進攻到管頭時,遭到管頭陣地上中國守軍的猛烈抵抗。日軍認為從正面進攻對部隊不利,於是命令第 1 中隊截斷道路,第 2 大隊和第 3 大隊迂回至道路南側向上方鎮進攻。
▲坦克從一片廢墟中經過
就在日軍第 36 聯隊第 2 大隊、第 3 大隊迂回進攻上方鎮時,中國軍隊 3 輛 1 號戰車,在 300 多名官兵的掩護下殺氣騰騰地沖向日軍。
一陣激戰中,兵力屬於弱勢的中國軍隊漸漸不支,向後撤退,而就在這時,3 輛戰車不僅沒有向回開,反而強行攻破瞭日軍防線,隨即迂回至日軍大後方。
日軍戰史《從軍回憶錄》裡的山炮兵第 9 聯隊第 3 中隊的文章記載," 當時司號兵爬上位於右前方約四百米處的小山丘偵察敵情。正在偵察時,忽然機關炮向小山丘橫掃過來,炮彈從我頭頂飛過。仔細一看,敵人的兩三輛輕型戰車間隔二三十米的距離直沖過來。戰車掃射著路面和兩側,不斷向前進行。前方的步兵部隊隊列大亂,紛紛退避到道路的兩旁。"
▲向日軍反擊的 1 號戰車
作傢薩蘇先生認為,一輛編號 312 的德國 1 號 A 型戰車與另兩輛戰車曾配合約 300 名步兵在湯山反擊日軍步兵第 36 聯隊,並試圖繞襲到日軍後方的師團部指揮所(《退後一步是傢園》,第 137 頁)。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進攻湯山的是日軍第 16 師團,而第 36 聯隊不屬於第 16 師團。遭到戰車襲擊的日軍第 36 聯隊,是在淳化鎮方向。
沖破日軍旅團司令部
守衛日軍第 9 師團第 18 旅團司令部的第 36 聯隊第 5 中隊,本以為前線距離他們很遠,不會有中國軍隊突襲,但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瞭。
由於前方日軍部隊在發現敵軍戰車向後退避時,並沒有向後方部隊發出 " 有敵人戰車 " 的警報,導致後方日軍被中國戰車部隊打瞭個措手不及。
後方警備第 5 中隊分隊長山本武 12 月 8 日的日記寫道:" 過瞭一會兒,敵炮火漸漸逼近,讓人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前方有第一線部隊,這是怎麼回事呢?但是炮彈的發射點越來越近,炮彈 " 嗖嗖 " 地飛過來,令人不由感到毛骨悚然。這時,在前面休息的士兵都一邊大聲喊著:‘戰車!’一邊爭先恐後地逃到旁邊的山坡上,由於從眾心裡的作用,我們也跑上瞭山坡。不久,大型戰車轟鳴著一邊開炮(中國軍隊裝備的 1 號戰車有槍無炮),一邊慢慢地駛過來。"
面對中國軍隊戰車部隊突如其來的襲擊,日軍第 5 中隊士兵嚇傻瞭。一下子,日軍後方陷入危機,由於負責警備的日軍第 5 中隊不戰而逃,在後方的日軍第 18 旅團司令部一下子呈孤立狀態。
攻勢兇猛的中國戰車部隊一下子就攻破瞭日軍旅團司令部。而看見中國戰車部隊攻入旅團司令部的第 5 中隊分隊長山本武,問從旅團司令部方向逃來的士兵:" 旅團長閣下呢?" 那個士兵用手指著說:" 那邊。" 原來這個日軍旅團長井出少將和一群人向後方碉堡陣地方向逃去。
也就是說,中國戰車部隊在淳化鎮一帶,攻破瞭日軍第 18 旅團司令部。而不是像薩蘇老師說的,在湯山一帶突破 XX 師團司令部。
▲淞滬會戰時期,一輛孤獨的中國坦克
紛紛潰逃的日軍士兵大喊:" 戰車!戰車!" 在後方,日軍第 9 山炮兵聯隊第 3 中隊的炮兵聽見聲音後,覺得事態危急,趕緊裝上炮彈,向中國戰車方向射擊。
激戰中,中國戰車部隊打死打傷 7 名日軍炮兵。同時 3 輛戰車繼續向前進擊,炮塔連續射出數百發 7.92 毫米子彈,日軍山炮炮盾多處中彈。而中國戰車部隊的一輛戰車,也被一枚山炮彈剛好擊中瞭側面。裝甲兵們鑒於沒有步兵掩護,很可能會被增援的部隊合圍,就掉頭向後開去。
▲日軍站在被繳獲的中國坦克上歡呼
據何嘉兆回憶,淳化鎮一戰,3 輛戰車全部被日軍擊毀,排附王承德、老班長於振江等 4 人壯烈犧牲。不過按照《國軍裝甲兵發展史》的說法是 2 輛被擊毀,1 輛開回城內。日軍《鯖江步兵第三十六聯隊史》記載,繳獲中國軍隊 2 輛 1 號戰車。
當時日軍第 36 聯隊第 10 中隊、第 12 中隊利用夜色,向停在路邊已經癱瘓的 1 號戰車發動突襲,一陣激戰後,戰車內的駕駛員犧牲。(被日軍繳獲 2 輛)
雖然這 3 輛戰車的反擊沒有扭轉戰局,但能直接繞到日軍後方,擊潰日軍旅團司令部,不得不說這是整場戰役中最值得銘記的故事。
- 原文作者 -
冷熱軍史事,微信公眾號(ID:militaryhistory)。有個性,有品位。金戈鐵馬,識破樓蘭,槍林彈雨,隻去山河。
《每日一圖》
▲軍隊裡真會玩系列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購買下方商品
商務合作請聯系 QQ:2901413455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冷熱軍事史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