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衛視,幾乎所有工作人員都管他叫 " 大哥 "。
從金鷹閣路過湖南經視,再到湖南廣電主樓,再到 T2。
幾分鐘的路程,他從 21 歲進入湖南廣電開始,已經走過瞭 22 個年頭。
汪涵
在大多數人心裡,他給人一種學識淵博,舌燦蓮花之感。
與何炅的活潑相比,他身上有種說不出的沉著。
中專畢業後的汪涵進入湖南經視做劇務,剛從學校出來,汪涵也調侃過當年的自己:學的是播音專業,做的是訂盒飯,打水,撒金粉,放氣球。
他人緣好的特點在年輕時就表現瞭出來,也因為人緣好又厚道,很快的他獲得瞭走上舞臺的機會。
1998 年,《真情對對碰》欄目需要一個男主持,當時頗有名氣的仇曉就推薦瞭汪涵。
當時的內地,娛樂節目少之又少,《真情對對碰》很快就火瞭起來。
接著第二屆《超級女聲》徹底讓汪涵成為繼李湘、何炅之後,湖南廣電的第三根娛樂臺柱。
在進入廣電十年後,他終於迎來瞭真正屬於自己的節目《越策越開心》。
他和馬可的一唱一和,不僅讓觀眾見識瞭他強大的語言天賦,也將他的機智幽默發揮到瞭極致。
之後的《天天向上》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做的更加豐富,汪涵在這個更大的平臺上,將自己的機敏才華展示給瞭全國觀眾。
記得有一期吳京謝楠夫婦做客《天天向上》,因為吳京是憑借《太極宗師》火起來的,所以采訪免不瞭聊聊太極。
汪涵回憶小時候在公園看見的太極推手,看似很慢很柔,實則力道很大。
說完不忘記調侃,比如:小夥你傢在哪?東三環是吧,走你!輕輕一推,到傢瞭。
接著拋梗給歐弟:老先生你傢在哪?
歐弟回:臺灣的!距離比較遠啊,你得多推幾下。
沒想到汪涵居然機智的回答:臺灣不推,拉回來。
直到話出口,很多人才反應過來這個玩笑的政治敏感性,也為汪涵鼓掌。
《天天向上》與其他娛樂節目不同,它肩負著傳播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的職責。
做客節目的嘉賓更多的是生活中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普通人,涉及的知識面包括瞭佛教建築、海洋、以及醫學等等。
面對各個崗位各個職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他都可以從容不迫、安然自若的解決。
在這裡處處都可以看出,汪涵的博學多才,甚至有點像普及知識的老先生。
可以說沒有汪涵,就沒有《天天向上》。
私下裡,汪涵也是個愛看書的人,愛書愛到開瞭間書屋。
對於書屋,汪涵解釋說:因為我愛看書,也收藏瞭很多書,很多朋友都會來我傢看書,借書,聊書,久而久之,朋友們就攛掇我說開個書屋。
在傢裡,汪涵也有個屬於他讀書的小天地——六悅齋。
洗手,點燃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上一杯好茶,這是他讀書前必不可少的工作。
對他來說,讀書是一件充滿儀式感的事情。
與此時寧靜的他相比,汪涵之前是一個忙碌的人,特別是零幾年,他平均每天隻能睡三四個小時,有時就連唯一的休息時間也被他拿去應酬交際。
後來回憶起來,汪涵坦言:那時候虛榮心很重,總覺得很多事情非我不可,不能不去。
最忙碌的時候一周錄 16 集節目,奔波於四個城市。
終於 2007 年,突如其來的肝病強行打斷瞭他瘋魔似的生活節奏。
出院後,他在長沙附近的小鎮上修養瞭半年,養蟲子,做木工,收古印,搞收藏,過起瞭 "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的生活。
就算復工後,也杜絕瞭大部分應酬,下班就關機,與書籍呆在一起。
" 印第安人趕瞭三天路後會停下休息一天,因為要等自己的靈魂跟上來,我現在也正等我的靈魂跟上來。" 汪涵說。
每周工作三到四天,下午彩排晚上錄制,每天早上九點半到十二點都是我的讀書時間。
在他看來:掙的錢能養起費錢的愛好,養得起傢人就行。
他活在自己的書屋中,與老先生讀四書五經,寫詩繪畫。
與世無爭,與己有益。
不用電子書,不會用電腦,始終與網絡保持距離。
他說:現在過度依賴網絡的人,大多已經失去閱讀和書寫的能力。
或許是因為他們害怕寂寞、害怕孤單,所以需要用別人的熱鬧來緩解自己的無所事事。(小編的心臟受到一萬點暴擊!)
像老一輩人一樣,他也有一顆戀舊的心,這也就不難理解袁弘分享的他用瞭十年的背包和拖鞋。
正是因為的他懷舊,也是因為他是主持人的關系,使他對語言異常敏感。
我們明確可以感受到他精通上海話,粵語,武漢話,四川話等多路方言,成瞭無數人的 " 謎之老鄉 "。
" 全世界現存 6000 多種語言。不過,這些語言正以每兩周消亡一種的速度在減少,很可怕!"
因此他自掏 500 多萬籌備 " 響應 " 計劃,為的是保護這些珍貴的方言文化。
作為一個主持人,他的節奏有搞笑也有嚴肅,在正式的場合中他是嚴肅機敏的。
比如《我是歌手》歌王爭霸夜,孫楠的突然退賽是全場誰都沒有想到的,接下來的幾分鐘後來被人們稱為芒果臺的 " 黑色七分鐘 "。
汪涵雖面帶驚訝,但是還是以最快的速度組織好語言,收起詞卡,沉著冷靜,力挽狂瀾。
而他臨場說出的一番話,則成為一名優秀主持人 " 應變控場 " 的典范。
一夜之間,汪涵被推到瞭神壇的位置。
曾經主持過三四百臺電視節目的他,終於在不惑之年坐上 " 中國第一娛樂主持人 " 的交椅。
此時的汪涵,不僅主持功力名聲在外,人緣也好,朋友圈更是讓人佩服。
在湖南廣電,臺長喜歡他,拿他當小老弟,攝影棚場工喜歡他,因為他沒有架子,工作之餘會和場工一起打一塊錢一把的小麻將。
商界大佬喜歡他,在他 40 歲生日時,馬雲發來長文賀詞,除瞭馬雲,汪涵與任志強、潘石屹等商界大佬都交好。
劉濤在丹麥丟失瞭 400 萬的珠寶,手足無措的她隻得發微博求助,汪涵知道後馬上聯系瞭瞭丹麥駐華大使館,得以找回。
原來,他與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盛私交甚好,還獲邀參加 " 中丹建交 65 周年晚宴 "。
去捷克總理傢裡做采訪,和丹麥王子一起騎單車,法國《世界報》更在頭版刊登對汪涵的圖文采訪。
他被法國媒體稱為:" 中國新面孔 "。
人緣好,情商絕對也高,何炅和汪涵常被放在一起,說什麼 " 一哥之爭 "。
用何炅的說法,汪涵給瞭記者一個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 當然是何老師是一哥,我是他大哥。"
這個回答,既給足瞭何炅面子,同時又表明,兩人是非常親密而要好的兄弟關系,不存在什麼 " 一哥之爭 "。
關於這個問題,在何炅作客《天天向上》時,汪涵也用另一種方式回應過:" 我經常說,湖南衛視如果是一個深宅大院的話,我們兩個就是這個門口的一對石獅子。"
在做客《開講啦》,撒貝寧問道:如果何炅和楊樂樂同時掉水裡,你先救誰?
汪涵的回答是:我還沒下水呢,何炅就把楊樂樂救起來瞭。
撒貝寧接著問:如果你和楊樂樂掉水裡瞭,何炅會先救誰?
" 老何應該會先救樂樂吧,因為他可以從我的眼神中讀出我最想要他做什麼。"
2014 年汪涵當瞭爸爸,為寶貝取名:汪十安,取十方平安之意。
榮生爸爸的他把更多的時間交給瞭傢庭,他希望兒子在多年後提及自己,不是在外面的那些成績。
而是靠譜負責,對媽媽很好的好爸爸。
他活在鏡頭邊緣,下班就與平常人無異。
去超市買菜,穿拖鞋加油,沒有公眾人物意識。
他活在科技邊緣,不開微博不用電腦,與他的卷卷古書為伴。
汪涵像一株蘭草。
花雖不艷,卻靜雅淡泊,幽香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