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爹攤上大事瞭?他觸動美國式禁忌

08-01

拉瓦爾 - 鮑爾身上有很多標簽,大嘴巴、炒作狂,男版卡戴珊 …… 現在,又多瞭一個 " 直男癌 " 和 " 厭女癥 "。為什麼?在上周拉斯維加斯的一場 AAU 比賽中,他在場邊與女裁判克裡斯汀 - 萊希針鋒相對。

" 她就是個想要搏出位的女人,想在裁判圈裡混出頭。但吹我技術犯規可不對,我知道她什麼意思:吹瞭拉瓦爾一個 T,顯得自己很強大。這可要不得,她得好好吹比賽。想有做裁判的資格,她最好多瞭解比賽,好好鍛煉身體,她做得可不好。她可肥瞭,也不會吹比賽,就是想出名。她覺得自己是這裡唯一一位女裁判就要有特權,但不管是男是女,都要做好工作。"

在美國,對外講這麼一番政治不正確的話堪稱 " 大罪 "。球爹遭受瞭 NBA 裁判協會的嚴厲聲討,為瞭表示態度,負責這次 AAU 訓練營的裁判公司也直接終止瞭跟贊助商的合作(因為贊助商為瞭拉攏倫佐,向球爹妥協,換掉瞭女裁判)。

· NBA 的女人們

不管是在表演性質的 AAU 聯賽,還是在正經的 NBA 賽場,女裁判都是稀有物種。NBA 隻有過三位全職女裁判:維奧拉 - 帕爾默、迪 - 坎特娜和勞倫 - 霍特坎普。目前隻有勞倫是現役。

這份工作從來都不輕松,帕爾默堪稱女裁判中的傳奇,在 1997 年進入 NBA 做裁判,也成為瞭北美體育圈第一位能進入頂級賽事吹罰的女性。她遭遇過很多球星的質疑,查爾斯 - 巴克利曾經因為性別問題看不起他,最終向她道歉:" 維奧拉,我看錯瞭你,我道歉。"

帕爾默經歷過很多大事件,包括 2006 年掘金和尼克斯的嚴重鬥毆事件她也在場,那場比賽兩隊 10 位在場球員都被驅逐。

坎特娜跟帕爾默同年進入 NBA,但她隻做瞭 5 年裁判就被 NBA 炒掉,理由是 " 職業水準未能得到應有提升 "。

現在的霍特坎普還很年輕,36 歲的她擁有雙碩士學位,曾在杜瑞大學女籃效力。2014-15 賽季,她才變成全職 NBA 裁判,當然也收到過不少質疑。上賽季,克裡斯 - 保羅就公開批評她能力不足,吹罰糟糕," 不適合當裁判 ",結果被聯盟罰款 2.5 萬美元。

女裁判顯然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事實上,在 NBA,女性從事任何工作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教練席上,全聯盟隻有一位女性助教,是一向不拘一格的波波維奇打破常規選擇的貝基 - 哈蒙,她目前已經在馬刺做瞭三年,能力頗受肯定(然而跟帕克耳語一番照樣被指指點點),媒體都看好她有機會成為 NBA 首位女主帥。

再看管理層員工,女性在商品銷售、公關宣傳部門就職的空間是相對較大的,但一旦涉及籃球運營業務,幾乎徹底絕跡,隻剩湖人大老板珍妮 - 巴斯——而大傢都知道,珍妮是老巴斯(父權)的傳承,有其特殊性——即便如此,她在剛年少出席董事會的時候,照樣被別的老板摸屁股。

唐納德 - 斯特林的妻子謝莉曾經短暫接管快船,而在他們傢不忍直視的醜聞中,大眾都已得知,謝莉跟斯特林根本是一丘之貉,種族和性別歧視都占全瞭。

還有圈外的女記者們少數派,能做到拉莫納 - 謝爾本、傑基 - 麥克穆蘭這樣業內地位跟沃神相當的更是鳳毛麟角。更多的是不負責輸出觀點的熱場主持人、在場邊采訪球員的出鏡記者。但即便如此,也會有讓人側目的事情發生,比如勇士多年場邊記者羅薩琳 - 高德 - 昂伍德,她是標準意義上的美人,結果就被傳瞭緋聞,說是因為跟杜蘭特有一腿。似乎跟一位權勢球星勾搭,她才能有這份工作。

· 卡戴珊是種怎樣的存在

其實在跟 NBA 相關的女性裡,很大一部分都帶有娛樂屬性。啦啦隊是真正的 " 娘子軍 ",而那些 " 籃球女友 " 和 " 籃球妻子 ",才是被關註最多的對象。

最著名的籃球妻子,莫過於卡戴珊傢族的女人瞭。她們本來就是好萊塢名媛,但對運動員真是情有獨鐘,金、科勒和肯德爾全部都跟 NBA 球星交往,很多媒體都諷刺她們是 "NBA 骨肉皮 ",有些球員也自知 hold 不住,對她們敬而遠之。

卡戴珊們是奇葩的,她們並沒有依賴某個具體的男人生存,但卻把自己的一切作為商品打包販賣,隻要 " 博君關註 "。而這 " 商品 " 的基準,則來自於對男性審美的討好,而非女性的自然和真我狀態。

相應的,很多球星的妻子或多或少都有些卡戴珊的影子。無休止的整形、曬奢侈品豪宅、接連不斷地生育 ……NBA 是一個底薪都能有上百萬美元的聯盟,沒有人不想分一杯羹,對於很多女性來說,球員的孩子就是她們的 " 飯票 ",讓她們成為富翁的附庸。

當科比的妻子瓦妮莎在今年生下瞭第三個女兒,輿論嘩然。連保羅都忍不住調侃 38 歲的老科:" 幹巴蝶,一直生到有兒子為止!" ——誰說重男輕女隻是亞洲特色?幸好科比對三公主的愛有增無減,不然瓦妮莎該如何自處?

越來越聰明的球員也有瞭防范招數,比如婚前協議,或者幹脆不結婚。德裡克 - 羅斯就在因性侵官司出庭的時候透露自己的習慣,在跟女性過夜後,他連避孕套都會帶走。沒那麼仔細的,就會落得跟霍華德一樣,私生子一隻手都數不過來瞭。

當然, 也有夫妻成為事業夥伴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女性的地位自然大大提升。看看韋德有多麼寶貝比自己大瞭十幾歲的老婆、在好萊塢黑人演員中非常出挑的尤尼恩——尤其是跟他之前如何對待糟糠之妻的差別——就知道瞭。

科勒跟奧多姆也曾經是事業夥伴,但因為各種原因,跑偏瞭。所以,你猜湯普森會不會娶科勒呢?

· 女人何時變成 " 人 "

" 一個女孩子來到人世間,應該像男孩一樣,有權利尋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假如我是她的父親,我也別無所求瞭。"王小波《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

在美國歷史上,女權主義跟黑人平權運動幾乎是同時發跡的。《人權宣言》、《獨立宣言》的金句良言早已宣稱 " 人人生而平等 ",但很可惜,它並不適用於女人,也不適用於黑人。在很多年裡,女人不是 " 人 ",跟黑人不是 " 人 " 一樣都是深入人心的觀念。

女人在法律上不能擁有財產,也很少有機會接受教育,更別提擁有自己的事業。內戰前後,美國女權運動也受到瞭不小的打擊,直到 19 世紀末,美國西部一些州終於開始認同女人擁有選舉權、財產權和子女的撫養權。1920 年,美國終於通過瞭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宣佈選舉權不分性別,這可以說是女性被賦予人權的開始。

等到二戰結束後,美國女權運動的訴求變得更多瞭,女人變成瞭社會公民,那麼她能否得到跟男性平等的社會地位、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這其中很多訴求一直延續到今天,看看美國各州關於墮胎法律的標準不一就知道瞭。

在第二波女權運動中,著名作傢波伏娃就是代表者,而她因為思想極端而前衛,直到現在也被一些人斥為 " 不知羞恥的蕩婦 "。而在 80 年代以後,很多學者支持一種 "30% 決策權 " 的原則,很多進步派公司企業也都采用這種原則,保持女性在決策層的席位不低於 30%。

女性在事業上確實有瞭更多自主權,在 2013 年的美國,有瞭孩子也堅持工作的女性比例已經達到 70%,比日本高出一倍多。" 婦女撐起半邊天 " 這口號放到現在看才逐漸變成他們的普世價值。

事業出色的女性漸漸開始不冠夫姓,像大姨子這種,就算改瞭名,但在大眾認知裡,她仍然是卡戴珊傢而不是韋斯特傢的人。但不改名的女性要麼是強人,要麼父系祖先顯赫(比如克林頓之女),這種現狀也是耐人尋味的。

當然,就跟種族平權運動一樣,性別平權的爭議也是很大的。強制規定學校企業中的性別比例和種族比例,是否有悖西方提倡的平等理念?

就看球爹的那番話,他說 " 不管是男是女都要做好工作 ",要女裁判鍛煉好身體再來吹比賽。但女裁判的體脂含量註定做不到男裁判那麼低怎麼辦?這就涉及到女權的不同理念類別瞭。女性跟男性在生理上有根本不同,該如何實現適度的平等?這個度又在什麼地方?

當然,球爹言談之中對於女裁判行為動機的分析都堪稱誅心:不吹罰是不會做工,讓他不滿意也是不會做工,讓他滿意也是會被別人批為不會做工。按這個邏輯,裁判就跟司機、工人、科學傢、博士等等一樣,不是女人該做的工作瞭。

· NBA 映射的 " 天花板 "

在 NBA,從來沒有明文規定某個職位不允許女性擔任,但某些職位從來沒出現過女人的情況比比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社會現狀的一個真實倒影。

" 玻璃天花板 ",是讓無數女性憤恨又無奈的名詞。很多職場女性就像玻璃上的蒼蠅,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沒有的,因為社會對她們的刻板印象,讓她們升職隻剩下理論上的可能。或許這些企業做得到在收簡歷時允許女性不貼照片,對婚嫁生育問題絕口不提,但要說高層主管之位,那是基本不會對她們開放的。

今年,矽谷企業 Uber 才因為這個問題鬧出瞭非常大的爭議,不但上司騷擾女員工的醜聞被曝光,其 CEO 卡蘭尼克也因為歧視女性而引咎辭職。原因是他在全體員工大會上吐槽瞭一句:" 董事會(要有瞭女人),很可能會出現更多嘮叨聲。" 當時在場的股東可是有阿裡安娜 - 赫芬頓這樣的牛人,卡蘭尼克才最終在投資人的壓力下離開瞭 Uber,沒保住體面。

所以,就算是思潮和作風相當進步的矽谷也不能脫俗,這些科技企業男女比例一直失調,技術崗位更是如此。理工男的可信度似乎就是比理工女要高,一些在科技公司就職的女性也吐槽過這種問題。當一位女性和一名男性合夥人一起創辦公司,潛在投資者總是將問題拋向男性——哪怕話題很明顯屬於該女性擅長的領域。

即使身處高層,也會遇到男性不會遇到的問題,比如參加酒會時會被提醒小心雞尾酒裡被下什麼東西,在和投資人派對的時候被要求拿出 " 私密的相處時間 ",女性如果學不會一些 " 脫身 " 招數,或許就面臨身敗名裂。

(我不是 " 女性工程師 ",我就是工程師。)

什麼樣的女性是受歡迎的?友好、平易近人,即不太親熱也不太冷漠,保持四分之三的微笑,恰到好處的談論自己的私生活,學會聊體育,還要分得清真正的色狼和無心冒犯者。這跟她們的工作能力要求沒有半點關系。

在好萊塢,也有大批女演員在爭取平權和同工同酬。因《百萬美元寶貝》拿到奧斯卡影後的希拉裡 - 斯萬克就分享過自己的經歷,片方給她開的片酬跟搭檔的男演員相比少瞭足足兩位數,她覺得無比荒謬,然而她不演,立刻就被別的女星頂上。

但很多女性(尤其是公眾人物)不敢為自己貼上女權標簽,因為一提到女權,似乎就代表著 " 爭權奪利 ",引人反感。但其實女權就是平權。艾瑪 - 沃森在聯合國發起瞭 "He-for-She" 運動就很好闡釋瞭女性主義的實質就是平權。

這不是要女性壓過男性一頭,從此頤指氣使,而是希望多種性別的人能夠按自己的意願生活。他們不用被規定應該學文科還是理科,他們的年齡也不會被加上一個保質期。他們在養傢育兒中要承擔一樣的責任,在社會上應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他不再被嘲諷為娘娘腔,她不再被說成女漢子。他無需獨自承擔一套房子,而她也無需被困在廚房和臥室。

沃森小姐是這樣說的:"8 歲時,我開始質疑某些基於性別的假設。我不明白,為什麼我想在學校戲劇裡擔任導演,就會被說成專橫,而男孩們則不會。14 歲時,我開始被媒體報道的某些元素性別化;15 歲時,我的女性朋友們開始退出各自的運動隊,因為她們不希望顯得肌肉發達;18 歲時,我的男性朋友們無法表達他們的感受。"

" 我認為身為女性,我應該和男性同行獲得一樣的報酬。我認為我應該自己為自己的身體做決定。我認為應該有女性代表我參與政治,以及我的國傢的決策制定。我認為在社會上,我應該和男性獲得相同的尊重。但遺憾的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傢能使所有的女性都能獲得上述權利。"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