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比賽充滿不確定性。
就算賽前做好瞭萬全的準備,到比賽時你還是可能會因為地板太滑、燈光太亮、觀眾太吵、裁判黑哨等意外因素輸掉比賽。面對這種無法完全掌控的狀況,人們難免心生焦慮。
好在人類擁有理性。我們總能在看似毫無規律的事物中找出一點自圓其說的道理,然後把這種邏輯當做信念,獲得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良好感覺。吉祥物就是這麼來的。在誕生之初,吉祥物是種迷信的產物,跟現在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可不大沾邊。
吉祥物的英文單詞是 "mascot",詞源是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俚語 "mascotte",原意和 " 女巫的魔法、護身符 " 類似。這個詞歷史不長,1867 年才第一次有書面記載,傳到英語國傢已經是十九世紀末瞭。
最初的吉祥物其實就是賭徒們用來祈求財運亨通的物件,一般是沒有生命的東西,比如一縷頭發、一個木偶等等。後來體育迷們把吉祥物借鑒到瞭體育比賽中,並且有瞭更大膽的發揮,他們開始用活物作為吉祥物。
根據迪克遜棒球大詞典(The Dickson Baseball Dictionary)記載,史上第一個體育吉祥物大約始於 1883 年的美國,這個吉祥物很特別:他是一個名叫 "Chic" 的小男孩。Chic 是個幫球隊背棒球棒、跑腿打雜的孩子,但球員們都深深相信他有帶來好運的特殊能力,把他看作球隊的 " 吉祥物 "。
後來,運動隊一般喜歡用比較兇猛的動物當做吉祥物,其中的用意很簡單:吉祥物除瞭得為本隊帶來好運,最好還得有震懾對手的功能。耶魯大學橄欖球隊是最早將動物當做吉祥物的運動隊之一,他們的吉祥物是一條名叫 " 帥丹 "(Handsome Dan)的英國鬥牛犬。
據說,1889 年,耶魯大學橄欖球員安德魯 · 格雷福斯(Andrew Graves)從一位鐵匠手中收養瞭 " 帥丹 "。格雷福斯和 " 帥丹 " 形影不離,連比賽也要帶上它。在橄欖球場上,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是耶魯的死敵," 帥丹 " 每次看見哈佛標志性的猩紅色或者普林斯頓的老虎標志就狂吠不止,霸氣十足,這讓它贏得瞭耶魯全校的青睞,從此成為代表耶魯的吉祥物。" 帥丹 " 還開創瞭耶魯的一項傳統:每次主場比賽前,這條鬥牛犬都會在球場巡視一圈,以鼓舞士氣。
1897 年第一任 " 帥丹 " 退役。此後,耶魯每一任吉祥物都叫 " 帥丹 ",到 2017 年已經有 18 條名叫 " 帥丹 " 的鬥牛犬在耶魯吉祥物這個光榮的崗位上服役。
MLB 芝加哥小熊隊是最早擁有吉祥物的職業運動隊之一。1908 年,小熊隊用一具熊的標本當做他們的吉祥物。但當時動物標本制作技術有限,這具熊標本不但沒顯出威風凜凜的氣勢,反而有點像隻滑稽的大松鼠。
雖然 1908 年的小熊隊拿到瞭 MLB 總冠軍,但他們還是很快放棄瞭這頭標本熊,直到 8 年後的 1916 年才第二次宣佈擁有瞭新的吉祥物,一頭真熊。可惜這頭熊並沒能在小熊隊堅持多久,服役 3 個月後就被賣給瞭一傢動物園。此後的 98 年裡,芝加哥小熊隊一直沒再發佈官方吉祥物,而沒瞭吉祥物似乎確實影響瞭小熊隊的運勢——他們再也沒能染指總冠軍。2014 年小熊隊第三次推出吉祥物,一隻卡通小熊,兩年後的 2016 年,他們終於再次奪冠,而距離上一次奪冠已經過瞭 108 年。
小熊隊吉祥物的故事聽起來是有點邪乎,但畢竟時代在召喚,歷史在發展,吉祥物身上的迷信色彩逐漸褪去,它們成為瞭俱樂部或賽事的象征物,身負承載體育文化、拉近俱樂部或賽事與觀眾距離的任務。
1968 年第十屆冬奧會上首次出現瞭奧運會吉祥物的概念。那是一個在滑雪板上的小人,形象介於物和人之間。它並非奧運會官方發行,但可以看作是奧運會吉祥物的開端。
第一個奧運會官方吉祥物在 1972 年慕尼黑奧運會上亮相——一個彩色的裝飾性德國純種小獵狗形象,名為 Waldi。奧組委官方稱,小獵狗的靈活、忍耐和堅韌的特性是運動員的性格象征。
這個小獵狗吉祥物大受歡迎,被制成瞭毛絨玩具、塑料玩具、海報、紐扣等各種形式的紀念品,不但起到瞭傳播奧運精神、宣揚主辦地城市文化的作用,還產出瞭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這之後,歷屆奧運會吉祥物的設計都成瞭一件大事。
北美職業體育各俱樂部幾乎都有自己的吉祥物。這些吉祥物從形象上看大多憨態可掬,穿著色彩鮮艷的服裝,表演風格也多走幽默滑稽的路線,對年紀較小的孩子比較有吸引力。
對這些體育聯盟來說,將小孩子拉進賽場、培養現場觀賽的習慣越來越重要,因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隻願意用手機看球瞭。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註明 www.lanxiongspor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