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 狂丸 "(ID:kuangwanplay),36 氪經授權發佈。
CG 特效大傢應該都知道瞭,就是吳彥祖變綠皮古爾丹時用的這種:動態捕捉 + 電腦後期合成。
但正如做人不能隻靠美圖秀秀,很多時候拍電影,CG 達不到效果,還是得上點真東西。就像是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拍魔形女的時候這一身藍色:
其實外形根本沒用任何特效,而是實打實的化瞭妝。每次用時 10 小時,拍攝時妝花瞭還要現場補。
還有《冰與火之歌》中的夜王,皮膚的蒼白褶皺是化妝師用瞭 3 個多小時,在演員臉上用多種化妝膠雕刻出來的。
這種操作叫做「特效化妝」,是影視業物理特效中最常見的一種。在化妝師的幫助下,演員「換皮」就和玩捏臉遊戲一樣簡單,比如選擇種族:
調節五官:
改變年齡:
搭配不同的膚色:
創造個性傷口:
甚至把人畫成水果。
這種近乎整容的化妝技巧最早出現在 1930 年,一位紐約藝術傢制造瞭一塊「人皮面膜」。何謂「人皮面膜」?可以看看傳奇化妝師 Dick Smith 在 1970 年為美國國寶級電影《小人物》打造的經典老人妝:演員幾乎戴瞭一張新臉。
之後隨著電影題材的多元化,科幻、恐怖電影開始不斷提高化妝的難度,「面膜」逐漸變換形態、部位。
其中 1973 年的恐怖片《驅魔人》,可以說是特效化妝的一個裡程碑。
這部電影不僅塑造瞭經典的兒童恐怖形象,而且還為 12 歲的蘿莉小演員制作瞭 1:1 的模型替身。同時還創意的在恐怖妝中加入瞭機關,增強鏡頭的真實感。(前方重口 gif 預警)
對於現代大多數化妝大佬來說,沒有什麼是這張「面膜」不能搞定的。
這些膜一般由各種膠類組成,常用的有發泡凝膠、液態乳膠等。它們能夠形成與膚色相近的形態,覆蓋在身上後,看似用刀割手,其實是劃開的是一層厚膠膜。
如何通過雕刻上色使妹子成功變成怪物?
步驟首先是設計出理想的怪物外貌,然後進行翻模與雕刻,根據演員的頭部比例制作雕像。
然後利用雕像制做模具,再對模具灌註乳膠制作假體。
成品也就是一張超大「人皮面膜」。
隨後開始進行基礎上色,讓假體基本符合理想中的形態。
接著為演員「換皮」:
並進行最後的化妝。
然後妹子完美變身大漢,Photoshop 看瞭都要羞愧。
除瞭為演員「換皮」的特效化妝外,影視物理特效還可以作用於場景:「微場景」正是一種可以媲美電腦特效的技術。
說通俗些,就是由一群手工大佬搭建一座「玩具」城市,然後以此為背景場地,進行拍攝。
它主要為科幻題材中的虛構城市服務,例如蝙蝠俠的哥譚市。
很多災難片的場景也都會使用這種玩法。
這種拍攝方式不僅可以縮減開支,同時也能讓展示效果更貼近現實。在科幻電影《雨果》中,有一幕是火車在站臺中肆虐:
它就是用微場景進行拍攝的。
瘋狂的工作人員用微型道具搭建瞭整座站臺,其中包括行李箱和自行車。
最終的拍攝效果堪稱完美。
然而這並不是最讓人眼瞎的,在所有物理特效中,騙你騙的最深的,其實是為機械動物「換皮」的影視仿生技術。
比如說下面這隻會撩妹的小馬,明明是現實中存在的動物,拍攝時應該用真的對不對?
結果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果然電影裡的故事,都是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