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影業確認將更名為新樂視文娛

11-20

文 / 李儒超

新樂視管委會主席、樂視影業董事長張昭昨日晚間向騰訊科技確認,樂視影業將更名為新樂視文娛。目前,圍繞更名的一系列工作已在進行中,一旦工商信息修改成功,樂視影業將正式更名。

伴隨更名的,是樂視影業日益明晰的未來戰略。今年 6 月,樂視影業方面曾表示,將轉型為一傢以影視內容為用戶主要媒介的 IP 運營公司;張昭則進一步向騰訊科技透露,新樂視文娛將來會更加開放,內容也不僅僅局限於授權於樂視網和樂視電視的范疇,而是定位於整個傢庭大屏娛樂市場。

這是樂視影業謀求的新出路。過去一年,受困於樂視危機的不斷發酵,樂視影業備受重壓。尤其是並入上市公司樂視網的難產,令一部分行業人士對樂視影業心存憂慮。

如何能在不利局面下穩住樂視影業及新樂視的基本面,是張昭的當務之急。

疏離

公開資料顯示,樂視影業成立於 2011 年,由時任光線影業總裁的張昭創立。作為當前樂視體系優勢最為穩固的業務,樂視影業擁有較為強大的地面發行系統,是國內主要的民營影業公司之一。

有趣的是,外界眼中樂視影業的核心優勢,即 " 地面發行系統 ",與樂視體系曾給人留下的互聯網概念相去甚遠。在這套地面發行系統中,遍佈全國各大院線的影院地推團隊是真正的核心;這些地推人員在影片上映之前可為樂視影業帶來大量的宣傳、排片資源,從而為樂視影業發行的影片票房提供充足保證。

由此可見,這一高度傳統的模式深度依賴於地推人員在各個城市各個院線的紮根能力。其優勢難以確立,一旦確立,也難以消弭。

而這些優勢,與樂視生態體系的關聯,顯然遠低於樂視體系的其他業務。一位曾在樂視影業就職的人士向騰訊科技表示,一直以來,樂視影業與樂視體系其他業務都存在著某種層面的疏離;作為樂視體系的 " 一方諸侯 ",張昭是賈躍亭的朋友,是可以和賈躍亭對等交流的人。

這一微妙的境況,保證瞭樂視影業即便在過去一年樂視體系遭遇整體大潰敗的境況下,也並未因此發生明顯的衰退。

樂視影業的堅挺,使得其在而後拯救新樂視的一系列行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今年 1 月,樂視網今日發佈公告,宣佈樂視網、樂視影業、樂視致新與戰略投資者(嘉睿匯鑫,融創中國實際控制)及其他投資人達成協議,共獲得 168 億元投資。完成註資後,融創中國實控的嘉睿匯鑫持有樂視影業 15% 股權,為樂視影業第二大股東。

這一投資案中,樂視影業、樂視電視和樂視視頻共同成為融創的投資標的;其中,最為優質的當屬樂視影業和樂視電視兩塊業務。

而隨著樂視電視的轟然倒下,樂視影業更是成為 " 新樂視 " 碩果僅存的唯一優質業務。

這也從張昭出任新樂視管委會主席可見一斑。據騰訊科技瞭解,張昭出任這一職位原本並不在計劃之中;由於張昭並不懂硬件業務,統領新樂視全局可能會出現一些困難,且樂視影業並入案仍需積極運作,一開始孫宏斌並未將全盤委予張昭。

" 但梁軍走之後,樂視確實沒留下什麼人瞭 ",一位樂視內部人士坦言。

困局

統領整個新樂視,對於張昭,也許不全是一件好事:隻有樂視影業順利並入樂視網,新樂視和樂視影業的發展方向才會達成一致;否則,保全樂視影業和拯救新樂視有可能會有所互斥。

但問題就在於,監管層對樂視的壓力,已經讓重組案變得難產。

近日有報道稱,第一屆創業板發審委委員中,有三到四名委員在 2017 年 7 月底 8 月初被調查,主要涉及樂視網 IPO;其中兩名來自會計事務所,至今仍處於被調查狀態。

隨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已註意到多位涉及樂視 IPO 發審委委員被查的報道,已經轉給相關部門,正在進一步瞭解核實。由於證監會並未明確態度,業內人士均認為,不應由此做出過多解讀,應等待最終定論。

但在此之前,證監會原投資者保護局局長李量案的曝光,早已影響瞭樂視網的資本進程。根據 2016 年 11 月央視新聞的報道,李量 2014 年被查,是因為 2000 年至 2013 年收受包括樂視網在內的九傢公司共計折合人民幣 693 萬元,為上述公司的上市和並購等資本操作提供幫助。

此後,隨著證監會前高官李量張育軍、姚剛等人相繼被查,從 2016 年開始,證監會對於樂視網等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的監管已經變得格外嚴厲。風口浪尖之上,樂視影業並入案的一再擱淺,無疑與此相關。

而一旦重組案最終擱淺,樂視影業的第二條路將會在何處?

直到現在,還沒有人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不僅如此,騰訊科技瞭解到,即便是張昭擔綱的新樂視管委會,仍隻是一個過渡組織。在確立最終的管理架構前,如何擺清樂視影業的位置,以及如何處理電視和視頻業務,仍是一個亟待厘清的重要問題。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