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 2851 天後,谷歌想回歸中國瞭

11-04

沒有任何一傢公司能夠不在意中國市場,哪怕它是谷歌。

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值的科技企業,谷歌離開中國已經 2800 多天瞭。七年前,谷歌攜帶著一身傲氣頭也不回的離開瞭中國;七年後,面對著這塊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它已無法繼續保持著自己的高傲。

所以,它選擇瞭回歸。

這次回歸谷歌並非空手而來,而是帶著它的秘密武器——開源人工智能軟件庫 TensorFlow。這是 Google Brain 團隊研發的系統,用於各種感知和語言理解人物的機器學習。

谷歌的意圖很明顯,這次的回歸不再是以前簡單的試試水瞭,它的野心很大——它要分食中國日益崛起的 AI 市場。

為什麼是 AI?

眾所周知,谷歌是依靠搜索起傢的,那麼為什麼這一次它回歸目光卻盯住瞭 AI 市場呢?其實答案很明顯,當初谷歌離開中國市場就是因為在搜索業務上沒有找到 " 符合中國國情 " 的辦法,於是在價值觀與市場中,它選擇瞭後者。如果還想用搜索來撬動中國市場的話,先不說百度這個 " 地頭蛇 " 的圍追堵截,如何維持住自己的價值觀都是個問題。

再來談談它選擇回歸的市場落腳點—— AI。

2015 年,國務院出臺瞭《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 " 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這也就意味著,發展人工智能在中國已經上升到瞭國傢戰略的層面。2016 年 " 十三五 " 規劃綱要更是把 "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商用 " 列入國傢未來幾年的重要發展戰略。毫無疑問,至少在未來十年政府對科技領域的發展,是持肯定態度的。這也意味著,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科技發展絕對是可以享受到政策傾斜的福利的。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的分析,當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百億級別。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到 2020 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的規模要超過 1500 億元,帶動的相關產業規模更是要超過 1 萬億元。面對著這個萬億藍海市場,谷歌不可能將其忽視掉,這也是谷歌選擇用 AI 回歸中國市場的主要動力所在。

再來談談人才;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人才的競爭上。

目前美國 1078 傢人工智能企業約有 78700 名員工,中國 592 傢公司中約有 39200 位員工,隻有美國的 50%。專業人才的缺失確實是中國發展人工智能的最大阻礙,但中美兩國之間的差距並不是永恒不變的。

縱觀 2012-2017 年中國 AI 私募投資股權市場,共有 411 傢 AI 企業獲投,獲投事件總數為 704 起,投資總額達 439.74 億元人民幣,570 傢投資機構參與投資。熱錢不斷的湧入到 AI 市場,無疑在刺激著更多的本土人才以及海外人才來中國發展 AI,百度陸奇、微軟李開復等海歸派的回歸就是例證,假以時日,人才儲備實現超越並不一定是一種幻覺。

目前整個中國的 AI 市場,還是處於萌芽發展狀態,人才欠缺,垂直細分領域並沒有出現顛覆性的巨頭;而谷歌聚集著全世界最為優秀的工程師團隊,早些入場中國 AI 市場,將來成為行業領袖並非沒有可能。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谷歌回歸中國選擇 AI 而非搜索來切入中國是合乎情理的。

入場就能高枕無憂?

答案是否定的!

谷歌此次回歸,主要機制是實現並加快其開源人工智能軟件庫 TensorFlow 在中國的發展。但是中國的開發商無法在不翻墻的情況下訪問外網,這就形成瞭一定的障礙。

此外,谷歌還面臨著來自 BATJ 四巨頭的本土競爭。以 BATJ 為代表的巨頭企業,是中國 AI 投資市場的重要 " 玩傢 "。其中,阿裡巴巴多投資技術導向型企業,覆蓋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各個技術領域。騰訊采取覆蓋型打法,以賭行業第一為戰略,涉及汽車交通、醫療健康、金融、智能傢居等多個行業。百度投資采取 " 少而精 " 的戰略,投資與收購並舉,涉及汽車交通、智能傢居、新零售行業。京東投資企業較多,行業覆蓋面較廣,重點投資自動駕駛領域,此外還涉及傢居、醫療等行業。

本土玩傢們都在馬不停蹄的跑馬圈地,快速在萬億藍海中啃食市場蛋糕,如果谷歌以為入場就能高枕無憂,那無疑會讓人貽笑大方。

Google 首席執行官 Sundar Pichai 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 我致力於更多參與中國業務。" 事實上,僅僅是參與是不夠的。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