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比 iPhone 8 Plus 短瞭 15mm,窄瞭 8mm,由此帶來單手操作的黃金尺寸。
騰訊數碼訊 各位土豪,你們的 iPhone X 還有幾天到貨?是不是無心上班每天就盤算著到貨之後怎麼曬朋友圈?
再快也沒我們快,今天我們就體驗到瞭國行版 iPhone X,第一時間告訴你關於它的上手體驗。
最佳 iPhone 尺寸
賬面上來看,iPhone X 比 iPhone 8 Plus 短瞭 15mm,窄瞭 8mm,由此帶來單手操作的黃金尺寸。
不過有些人要奇怪瞭,為什麼機身沒有 iPhone 8 Plus 大,但屏幕尺寸卻增加瞭?
因為屏幕尺寸是用對角線距離量出來的,所以 iPhone X 的全面屏由於采用 18:9 的 " 帶魚屏 ",所以屏幕向瘦長方向發展(截屏一比就知道),換個說法就是,相比 iPhone 8 Plus,iPhone X 的屏幕雖然窄瞭,但卻長瞭,因此對角線距離增加,屏幕尺寸更大。
iPhone X 瘦長的機身拿著確實舒服,這一點 iPhone 7/6 Plus 的用戶一上手就知道瞭,不會由於一隻手握不過來而造成操作上的不便,公車 / 地鐵上也可以一手扶把手另一手玩手機瞭(都用上 iPhone X 瞭還坐公交?);屏占比大幅提高也增強瞭機身利用率。
但是厚度方面卻不那麼爽,雖然從數字上來看 7.7mm 相比 7.5mm(iPhone 8 Plus)和 7.3mm(iPhone 8)沒有什麼變化,但由於金屬中框視覺上的厚重感,導致很多摸過 iPhone X 的人都有 " 這手機好厚 " 的錯覺感。
沒有 HOME 鍵才知道它是多餘的
一開始上手的時候我還有那麼一秒 " 尋找 HOME 鍵 " 的愣神,但各種手勢操作越用越熟練,就發現 HOME 鍵真是多餘。
一方面是由於屏幕底部總有一個 " 虛擬 HOME 鍵 " 的存在來提示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各種手勢操作比較人性化,不用多想就能直覺反應出來。
比如從底部上滑是退回到主界面,直接左右滑動就是切換 app,上滑到一半進入多任務後臺,從左上 / 右上下滑是控制中心,從正上方下滑是通知界面,這些我不用想就能數得出來,而且使用成功率非常高。
不過截屏這個操作得想一下,iPhone X 改成瞭側鍵 + 音量增加,好處是現在單手就能截屏瞭。強制重啟變成瞭依次按下音量增大、音量減小以及側鍵,最後的側鍵需要長按,這個操作一年用不著幾次,不會誤觸就好。
至於 Siri、Apple Pay 就都交給瞭側鍵,這倆操作倒沒有不適應。
但想要關機就沒以前那麼利索瞭,需要按住側鍵和任意音量鍵,再橫掃屏幕,好在這個操作基本也隻有坐飛機才有。
相比來說,比較需要用戶適應的操作是在鎖屏界面開啟閃光燈和相機,當你看到鎖屏界面出現這倆圖標的時候,肯定覺得一按就開瞭,但是會發現怎麼按也沒反應,其實是需要 3D Touch 深度按壓,雖然這麼設計是怕誤觸,但我敢說很多第一次上手或是不熟悉 3D Touch 的用戶,一定會摸不著頭腦,特別是當你需要抓拍的時候,這個新手勢還要慢慢適應。
全面屏需要第三方 app 適配
由於屏幕分辨率和長寬比的改變,因此 iPhone X 的全面屏需要第三方 App 的適配,否則就會出現很寬的黑邊,顯示區域都集中在中部。當然這就看開發者的適配速度以及 App Store 的審核速度瞭,說不定你們拿到產品的時候已經適配好瞭。
而 " 適配 iPhone X" 的第三方 App 是什麼樣呢?左右兩個邊角顯示手機信號、WiFi、時間等信息,就像主界面或者蘋果自己的原生應用那樣,中間沒有任何信息,看起來利用瞭屏幕的每一寸空間。
其實軟件還比較好解決,視頻和遊戲則需要在適配上動一些腦筋。因為面臨這樣兩個問題:第一,iPhone X 的全面屏四個角是帶有很大弧度的圓角,而非以前的直角,雖然我們還沒發現這樣會裁切掉什麼文字(一般不會有開發者在四個邊角放文字),但電影和遊戲全屏之後邊角變成瞭圓形,對於畫面來說是會稍微損失一點的。
第二,那個虛擬 HOME 鍵即便全屏之後也是無法隱藏的,不僅影響觀看效果,遊戲中也會對操作產生幹擾,這就需要第三方 app 處理一下,既不能影響操作,同時還要能夠像以前的實體 HOME 鍵一樣隨用隨有。
囉嗦這些其實就一句話,適配 iPhone X 全面屏的第三方 app 肯定正在火速趕來,因為程序猿都是處女座,不能眼瞅著自傢 app 在 iPhone X 上顯示不完美。
最後說一個之前我百思不得其解的 " 截屏 " 問題,用過之後發現 iPhone X 解決得很巧妙,截屏是非常完整的,既沒有 " 劉海 " 也沒有 " 貓耳朵 ",這時候你才會發現,其實所有界面和 app,屏幕頂部中間部分其實都是有內容的,隻不過顯示的時候是被屏蔽的,隻有截屏才知道它們的真面目——當然大多是空白或者漸變色。
面容 ID 註冊速度快過 Touch ID
這麼說可能很多人不信,但是我掐表做瞭個試驗,註冊一張臉隻需要 5 秒,這裡還包括點按兩次屏幕的時間,而註冊一個指紋卻需要 10 秒,無論我多熟練,由於手指要在 HOME 鍵上反復挪動,所以速度快不瞭,而註冊面容 ID,隻需要在屏幕面前完整地晃兩圈腦袋,且速度可以很快。
不過解鎖的速度就正好相反瞭,Touch ID 至少經過瞭兩代進化,已經達到一觸就解鎖的程度,而且手按 HOME 鍵這個動作幅度本身就比較小,沒有明顯的 " 解鎖意識 "。但是面容 ID 就不一樣瞭,當你把手機拿起來且註視屏幕的時候,你會自己提醒自己說 " 我這是在給手機解鎖 ",這個拿手機的動作以及心理暗示,會讓你覺得面容 ID 解鎖要花一點時間。
不僅如此,由於需要讓屏幕頂端的原深感攝像頭檢測到臉部,因此至少需要大幅度傾斜身體或者拿起手機才行,大概是什麼樣一個傾斜幅度呢?如果你把手機放在桌上,90° 直立身體肯定是不行的,至少需要 75° 才能讓原深感攝像頭 " 看到 " 你的臉。
另外距離也是有要求的,粗略計算就是一個臂長的距離,再長久檢測不到瞭,當然超出臂長的距離解鎖就已經不是正常使用瞭。如果真有雙臂過膝的人,歡迎你們分享一下使用體驗。
另外我們也試驗瞭幾個特別的情況,看看是不是面容 ID 能夠順利解鎖,化妝、戴眼鏡、全黑環境、戴墨鏡、戴口罩,除瞭最後一種情況外都能解鎖,戴口罩由於擋住瞭半個臉所以根本認不出來,如果隻擋住半個嘴的話,還是可以解鎖的——話說現在是不是有些人戴口罩就是擋住個下巴——嗯,這麼戴可以解鎖。
面容 ID 的使用場景和 Face ID 大體一樣,Apple Pay 也沒有想象得那麼繁瑣,首先雙擊側鍵激活 Apple Pay(直接靠近 POS 機也可以),然後抬起手機檢測面容 ID(願意把臉湊過去也行),再把手機放回到 POS 機的感應位置。相比 Touch ID 付款來說,多瞭一個抬手機的動作而已。
不過再次提醒大傢的是,面容 ID 解鎖後也依然停留在通知界面,而不會進入主界面,除非你在解鎖的同時點按屏幕,蘋果這樣做的邏輯是希望你解鎖後查看通知 ……
當然啦,這麼牛 X 的技術不會隻用來解鎖加密的,大眾化的娛樂體驗才是王道。我們體驗瞭 iMessage 裡的動畫 emoji,可以有幾十種表情變化;再比如 PITU 這樣一款軟件,結合 AR 功能,可以玩變臉,而且實時效果非常好,變臉刷新速度非常快,甚至光影效果都保持得不錯,比如在現場我的兩側臉的光線不一樣,就能在臉譜中反應出來,墨鏡的反光效果也會根據光源變化而改變,一款娛樂軟件做到這個效果,真是沒得說。
人像模式前置鏡頭也能玩
如果你已經入手瞭 iPhone 8 Plus,應該會喜歡玩人像光效模式,畢竟它在前代模式上進化得比較快,但也會糾結這個功能隻能給別人拍照,因為 iPhone 8 Plus 前置攝像頭隻有一枚,而這個功能是依賴於雙鏡頭的景深探測功能,而 iPhone X 由於前置瞭紅外線以及原深感鏡頭,所以就能輕松地給自拍加上人像模式瞭。
人像光效這個模式之所以很贊,就是因為它在虛化背景的基礎上,加入瞭光效模式,讓照片看起來不那麼楞,iPhone X 的前置人像拍攝與雙後置鏡頭沒有不同,同樣需要保持在合適的距離內,當感測到景深之後就能拍攝,而且拍攝時完全是所見即所得的。
當然最贊的是拍攝之後,也可以在 5 種效果之間再次調節,比如拍攝時用瞭工作室光效,後期一看不滿意,改成舞臺燈光模式也是一秒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