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手機為何集體沉淪瞭?

09-08

來自臺灣媒體的消息稱,臺灣三大領先的智能手機廠商華碩、HTC 和宏碁均無法完成其 2016 年銷售目標。

華碩今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為 2000 萬部,低於 2500 萬部的銷售目標。HTC 去年的手機出貨量為 1800 萬部,業內估計其今年銷量在 1000 萬部到 1200 萬部之間,其在中國大陸、美國、歐洲市場的出貨量均處於不斷下滑的趨勢之中。排在第三的宏碁,原定 1000 萬部的出貨量也僅完成瞭一半。同時,自從去年從印度市場退出之後,宏碁也在考慮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傢退出。

據 HTC 上個月發佈的 2017 年度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HTC 營收 161 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 35.5 億元),凈虧損額為 19.5 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 4.3 億元),這已經是 HTC 第九個季度虧損據日前美媒爆料,王雪紅執掌的 HTC 有意引進策略投資人,或分拆、出售 VR 事業,與谷歌(Google)接觸探詢可能性。

早在很多年前,臺灣手機廠商曾經是智能手機的一股重要的推動力量,尤其是 HTC,在 2011~2012 年間。2011 年 4 月前後,HTC 市值首次超越諾基亞。

在那個時候,HTC 是很驕傲的。在 2011 年第 3 季度的時候,HTC 是全美最暢銷的智能手機品牌。而如今,HTC 在臺灣之外的市場不斷下滑,在大陸的市場份額已經可以忽略不計,即便在臺灣本土,根據日前臺灣發佈的手機銷售排行榜,HTC 甚至已經被進軍臺灣的 OPPO 超越。

而 HTC 等手機廠商當初的輝煌,更多是搭上瞭 Android 早班車的紅利。HTC 當時成為谷歌最早的合作夥伴,也是最早加入 Android 陣營的手機廠商,也因此拿下瞭 Android 市場的第一波紅利。

然而 HTC 卻過於迷失在自身的成功輝煌之中,忘記瞭自身核心競爭力缺失的現實,重點進軍高端市場,卻欠缺根基來自支撐它的品牌溢價,而 HTC 在品牌溢價層面、技術專利層面、營銷層面、銷售網絡、價格方面。

當前相比華米 OV 也沒有優勢可言,在系統層面與產業鏈佈局層面,早已被蘋果三星遠遠甩開瞭距離。

而華碩較早搶進智能手機市場,也曾有過輝煌時刻,比如在 2015 年的時候,華碩 ZenFone 2 手機是市面上第一款配備雙通道 4GB 內存的智能手機,在 2015 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也曾經風光過,但問題在於,華碩後來的手機發展之路總是慢人一拍。

在大陸市場,華碩卻沒有深耕與重點佈局,導致錯失瞭內地智能手機增長的高峰期與黃金期。

加之華碩身上有太多 PC 時代的品牌印記,內地消費者對華碩手機欠缺認可度與熟知度。而華碩進軍印度市場的時候,小米、聯想、OPPO 及 vivo 等廠商早已先發制人,早早已經在印度市場深耕並建構起銷售網絡與渠道,當前印度市場競爭激烈,留給華碩的機會也不多瞭,可以說,華碩又一次錯失印度市場。

華碩手機的衰落也在於在高端市場過於冒進。

比如說,到瞭華碩 ZenFone 3 時代,華碩在配置上雖然有高通最新處理器,但卻將旗艦機型的售價拔高到瞭 5000 元檔位,導致高端市場遭遇到瞭與 HTC 同樣的困境——即重心轉移到高端市場之後,但品牌與各方面的綜合實力並不足以支持它的高售價,並且錯誤的認為高配置就是高端旗艦,而且應該賣高價,而忽略瞭用戶對其整體手機的創新體驗的認可以及品牌溢價能否支撐。

臺灣還有個手機廠商叫宏基。宏基原本是全球第二大 PC 生產商,早在 2008 年,宏碁收購臺灣知名智能手機制造商倚天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從而正式進入智能手機市場,不過長期以來,盡管宏基在手機領域采取 WP 系統和安卓系統手機雙向發展策略,但始終沒有攪出大的聲響。

去年有數據顯示,宏基手機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僅有 0.04%,雖然早在 2008 年就踏入智能手機市場,但是可以看出宏基始終不得其門而入,也未能抓住智能手機市場紅利窗口,以至於宏基手機一直都處於乏人問津的狀態。

去年年底,宏基宣佈退出印度手機業務市場,不斷縮減手機業務比重。直到今天,估計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宏基原來也賣過手機。

臺灣手機廠商的隕落,在於它們本身沒有長板,而短板太多。無論是 HTC、華碩,還是宏基,它們本質上都是依賴代工產業發傢,其本身的基因就刻上瞭太重的代工印記與硬件思維。過於著重產品的硬件制造而忽視瞭產品設計與創新以及軟件的優化。

在產品的更新迭代上對時代潮流把握不準,在創新設計層面與軟件體驗層面,缺乏基因。而智能手機越到後期,就越註重軟硬件體驗、工業設計、產業鏈、品牌、渠道、營銷、產品創新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實力。

而隨著大陸手機產業的崛起,臺灣手機廠商在市場、渠道、技術與供應鏈等手機產業各方面的優勢幾乎全部喪失,在市場方面,沒有龐大的本土市場作為主戰場與依附,國際化拓展能力有限,而臺灣手機產業沒有對外的市場輻射的能力。

在大陸市場又缺乏渠道網絡以及市場策略與產品優勢、價格優勢,進軍海外市場實力與專利不足,在核心高端元器件方面,臺灣手機廠商又缺乏自主生產的核心零部件。

與此同時,臺灣手機廠商沒有蘋果的操作系統頂層的封閉生態系統,沒有三星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佈局,既缺乏對於產業鏈掌控、議價能力以及產品創新與品牌本身的核心競爭力,也沒有從芯片、攝像頭、傳感器、CPU、面板、存儲器和處理器等硬件層面的核心技術優勢。

但同時,臺灣手機廠商均沒有認清自身的綜合實力以及清醒看到整個行業競爭對手逐步強大不斷搶奪市場份額的事實,也沒有去認真分析學習競爭對手的長處,在智能手機市場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一直不知變通固守原有的舊思維站在原地。

而我們也很難在 HTC、華碩、宏基等臺灣廠商身上看到對創新研發的重視,在國際視野與長遠格局上均有所欠缺,HTC 是一個典型,在其巔峰時刻,並未及時補齊其自身在工業設計、研發、供應鏈與專利等各方面的短板,導致迅速被其他廠商趕超。

總體來說,也與臺灣的大環境相關,整個臺灣在代工界雖然有富士康這樣的典范,但在整個科技產業格局中,臺灣科技行業的影響力逐步式微,智能手機行業的技術、人才、資本、產業鏈重心均不在臺灣,導致其對外的輻射力越來越弱,臺灣手機廠商的衰落與影響力越來越弱也就不難理解瞭,總體而言,臺灣手機廠商的衰落原因,也值得國產手機廠商引以為戒。

(鈦媒體作者:王新喜,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 /redianweiping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