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微信的移動支付“二戰”要來瞭

01-31

2017 年,二馬不斷引起刷屏風暴。一方面,從隔空鬥嘴到烏鎮風雲,二馬博弈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界的一大熱議話題,甚至比娛樂圈新聞還要勁爆 ; 另一方面,業務尚有交集的二馬時刻揮師南下北上,戰場上的纏鬥也在所難免,兵戎之聲不絕於耳。

在支付戰場上,根據易觀的數據,2017 年第 3 季度,支付寶占比 53.73%,騰訊金融占比 39.33%; 在市值戰場上,截止 1 月 29 日的數據顯示,阿裡巴巴市值已破 5200 億美元,而騰訊市值則已經突破 5700 億美元 ; 在社交戰場上,微信用戶已經接近 10 億,而釘釘也在不久前宣佈用戶突破一億 ; 而在投資上,根據 IT 桔子的數據,騰訊去年出手 125 次,阿裡則有 77 次。

即使以上數據隻是冰山一角,也足見二馬決戰紫禁之巔的激烈程度。在彼此的一較高下和明爭暗鬥中,二馬共同制造瞭 "AT 雙巨頭 " 的現象。有趣的是,也許從電商、遊戲、社交等領域來看,二馬的摩擦似乎並不太大,最多也就是派小弟們出面解決問題,但 2C 基因的騰訊和 2B 基因的阿裡都難以繞開的一個正面交鋒領域便是金融,微信和支付寶的直接沖突在 2017 年以二維碼、紅包補貼等拉鋸戰被用戶熟知,而且至今為止,這場一戰的戰火依舊在蔓延。

一戰餘溫尚存,移動支付仍遍佈淘金之地

所謂一戰,通俗點可以理解為線下移動支付戰爭,但主要還是停留在比較淺層的市場份額之上,簡單來說就是培養用戶的支付習慣,以增加用戶粘性和提高對用戶支付行為的預測準確度。

去年,微信和支付寶紛紛推出各自的紅包補貼政策,雙方的博弈也造就瞭移動支付普及率的進一步拓展,從支付寶全民賬單來看,2017 年支付寶平臺上移動支付筆數占比為 82%,而在 2016 年,這個數字僅僅是 71%。

隨著移動支付效應的進一步滲透和蔓延,移動支付領域依舊可深挖,而微信和支付寶未來也將繼續深耕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增長潛力巨大的欠發達地域。根據支付寶的全民賬單,移動支付比例 90% 以上的省份在 2016 年僅有西藏一個,而 2017 年則猛增至 11 省,且發達程度均不高。一方面,移動支付的載體——手機發展迅速,加之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大規模推廣活動,充分釋放瞭這部分地區的移動支付潛力 ; 另一方面,移動支付相對 PC 端支付更便捷,消費升級下的支付習慣也發生瞭升級,因而造成移動支付比例提升。

由於欠發達地域的金融體系尚不完善,而滲透能力強的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力還將進一步擴大,支付寶和微信隻需順勢而為,交易份額和交易頻率的上升可以說是勢在必得。

其二,線下大流量移動支付場景,比如公共交通系統。去年,微信支付成功上位,獲得 12306 垂青。而 2017 年 7 月份的數據顯示,12306APP 月活用戶達到 4156.86 萬人,可謂一座流量金山。而且,據悉有超過 30 座城市的部分公共交通系統在去年都接入瞭支付寶。以此來看,微信和支付寶都已瞄準瞭這一潛力場景,而且我國的大流量線下場景除鐵路外,還有公交、地鐵等等,這些處女之地未來將成為移動支付的新寵兒。

其三,中小商傢。馬化騰去年反復強調騰訊要有更強的 2B 能力,不僅僅是因為騰訊的擴張野心,更主要的一點可能在於,B 端的大數據資源在未來的金融交易中能夠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而根據支付寶的數據,2017 年中國有 4000 萬小商傢使用支付寶收錢碼,這其中還不包括一定比例的使用個人收錢碼的商傢。所以這塊蛋糕是騰訊所垂涎的,也是支付寶要守衛的。

縱然如此,微信和支付寶一戰的印記也已經淡化瞭許多,一方面由於紅包補貼已經走向常態化,比如支付寶獎勵金,所以用戶積極性需要靠新的東西來激發 ; 另一方面,微信和支付寶對移動支付的探索路徑也正在發生變化,技術性整合與功能性簡化成為瞭下一戰的共同議題,二戰的前兆正變得愈發明顯。

山雨欲來風滿樓,移動支付走向融合時代,二戰將至 ?

所謂移動支付走向融合,要從支付寶和微信深度發力交通系統說起。2018 年 1 月 1 日,支付寶啟動瞭 " 低碳出行百城計劃 " 並將西安作為首站,用戶隻要掃碼便可直接進出地鐵站。而在去年 11 月,廣州地鐵便能用微信的乘車碼過閘。

雖說在此前的猛烈攻勢之下,微信和支付寶已經占領瞭不少城市的交通系統,但都局限於移動支付這一單點行為之上,僅僅是幫助用戶增加瞭一種付款方式。但掃碼乘車有所不同,通過掃碼直接進出站或乘車的方式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站式服務,而這一點表明移動支付正在發生融合並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首先,消費行為的效率發生質變。原因在於傳統的地鐵乘用車至少需要買票、刷卡進站、出站這三個步驟。而現在的掃碼乘車服務直接將這一過程縮減為掃碼進站,無疑提升瞭這一消費行為的效率,用戶體驗也會大大提升。這其實是技術賦能的一項特點,科技簡化瞭不影響體驗的中間消費環節,從而提高瞭整個消費過程的交易速度。

仔細想想,掃碼乘地鐵其實已經有一個參照物——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目前也是掃碼即騎、事後結賬的快捷運營模式。而掃碼乘地鐵的意義正在於此,簡化中間流程能夠充分改善公共交通的流程效率低下現狀。

其次,支付弱化,服務強化。原來掃碼的目的可能是支付,現在掃碼的目的是進站,而且是用戶使用交通服務的第一步,這一改革使得用戶更專註於乘車服務本身。而且,像共享單車那樣的事後結賬方式分散瞭用戶在移動支付行為上的註意力。

與原先乘車前單獨支付的行為相比,移動支付顯然已經脫離售票機,被存在瞭微信和支付寶之中,化作一個方方正正的二維碼。支付的弱化,也表明消費過程中的服務被強化,對用戶來說是好事。

為什麼微信和支付寶會推出掃碼乘地鐵的技術 ? 其一,掃碼兼具支付和進站兩項功能,可以進一步獲取消費者出行大數據,並優化相關服務 ; 其二,公共交通出行中的服務流程往往超過一項,技術有更大的操作優化空間 ; 其三,線下大流量場景獲客成本低。

不論怎樣,掃碼乘車中支付與進站相結合的方式已經具備一站式的屬性,由於科技的不斷迭代加上人們對便捷高效的追求,移動支付會不斷與其他服務內容相融合,並衍生出越來越高效的消費方式。有關資料顯示,機場這種通行流程更復雜的交通場景未來有望以類似方式參與進來。

或者說,這種嵌有移動支付的一站式服務未來將打通更多的線下場景,而在這場全新的競賽中,微信和支付寶依然會再次針鋒相對,那麼這場仗相比於此前的紅包補貼大戰,又有哪些全新的博弈點 ?

據要地、育良民、比進化,二戰一觸即發

一戰時,微信和支付寶主要爭得是用戶移動支付入口的優先級。如今,地鐵、機場等大流量線下場景如同一個個巨大的試驗場,微信和支付寶未來可能會從三個角度展開博弈。

其一,技術與服務迭代的博弈,誰更高效誰就獲勝。金融科技時代,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持續進步,就交通出行領域而言,技術的博弈主要集中於出行效率、出行體驗等方面。從初步的掃碼乘車改革來看,未來微信和支付寶將會進一步專註於優化乘車體驗,比如當刷臉技術等生物識別技術非常成熟後,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用戶乘車,甚至可以省略進站這一道步驟,直接讓用戶上車。比如瑞典就有公司在人體植入技術芯片以實現更便捷的出行服務。

像此前支付寶提出的 " 如影計劃 " 也是基於這些技術所描繪的藍圖。由於其中的移動支付環節是交易的核心,不可消滅,隻能不斷通過技術簡化或融合,而交通出行領域擁有的眾多場景未來可供微信和支付寶進行測試。在這個基礎上,誰能開發出符合用戶胃口或者說更高效的出行方式,誰就能稱霸未來移動支付市場。

其二," 地推 " 速度的博弈。待開墾之地往往講求先發優勢,即要快速占領市場。雖說我國的交通出行場景按城市來分可謂不計其數,但培養用戶的支付習慣應該是商業化的第一步。即使微信和支付寶目前不會短兵相接,但發達城市由於人口因素和經濟因素等吸引力更強,仍然會成為微信和支付寶擴張的首選,雖說微信和支付寶的下一個落地點暫時不會重復,但等到想分羹的那一天,可能眼前的這塊肥肉早就固若金湯,喧賓奪主的事更不可能發生。

這也就意味著,與一戰不同的是,二戰下的微信和支付寶需要搶城市先發權並提前建立起壁壘,一方面能夠穩住一方水土,與用戶建立更深的情感聯系 ; 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鞏固自己的強者地位,暫時立於不敗之地。

其三,市場教育的博弈。支付寶在西安按照推廣慣例也輔以優惠活動來教育用戶,比如用戶可本月乘車下月還錢,還可以享受隨機立減的優惠。由於掃碼乘車是一項突破性新服務,所以對用戶進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前奏,而補貼等方式不失為一種快速打破習慣壁壘的方法。最好的例子就是此前微信在分食支付寶的線下場景時,利用瞭狂撒紅包補貼的方式獲得瞭大量用戶的青睞。

顯而易見的是,微信和支付寶即使目前各自為陣,在不同的大城市玩得正嗨。但由於公共交通出行是民生服務,所以他們必須註意的是用戶對新服務的使用滿意度,稍有不慎,可能就會破壞已有的品牌好感度。

一言以蔽之,從餘溫尚存的一戰到一觸即發的二戰,微信和支付寶的摩擦還在繼續,如果說一戰是為自己而戰,那麼二戰則是為用戶而戰,這場戰爭中,誰能讓用戶的出行更舒服,誰就勝出。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