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承認手機業務退出中國市場:遭遇中國廠商碾壓

02-03

LG 公司表示,華為、OPPO、vivo 等中國手機廠商的崛起,以及零部件成本的上漲都是造成虧損的原因。

LG 承認手機業務退出中國市場

遭遇中國廠商碾壓 LG 手機業務節節敗退

傅碧霄、李靜

2018 年 1 月 25 日,LG 電子公佈瞭 2017 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其營收和利潤均有較大增長,但 LG 移動部門虧損較為嚴重。財報顯示,2017 年第四季度,LG 移動部門虧損達 1.9 億美元。2017 年 LG 手機銷量為 1390 萬部,較 2016 年下降 1%。

值得註意的是,自 2015 年第二季度開始,除瞭在 2017 年第一季度實現瞭小幅盈利,LG 的手機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中。

對此,LG 公司表示,華為、OPPO、vivo 等中國手機廠商的崛起,以及零部件成本的上漲都是造成虧損的原因。2 月 2 月《中國經營報》記者來到 LG 北京辦事處,一位 LG 北京辦事處代表坦陳 " 手機業務退出中國瞭 ",未對記者的采訪予以置評。

被中國廠商擠壓

從全球來看,LG 的市場份額的確受到中國手機廠商的擠壓。

據市場調研機構 Canalys 分析師賈沫介紹,目前,北美是 LG 手機最大市場,約占 45%,其次是拉美市場,將近 20%,其餘市場包括歐洲和亞太地區,如韓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

2017 年,LG 手機在各個市場的表現都不容樂觀。

在北美市場,面對三星、蘋果等競爭對手,LG 手機高端產品表現欠佳,在美國的中低端手機市場中 LG 占有率稍高。不過,在這一市場中,2007 年就開始在美國銷售手機的中興勢頭十分強勁。

從拉美市場來看,聯想收購摩托羅拉以來,憑借著摩托羅拉原有運營商和渠道的優勢,聯想手機獲得瞭不少的市場份額,華為、中興、TCL 在拉美市場也有不俗表現,這些廠商都對 LG 構成瞭威脅。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2016 年第三季度到 2017 年第三季度,LG 手機在拉美的市場份額從 10.4% 下降到瞭 9%。

而在歐洲市場,華為的競爭力更加明顯。" 當初 LG、索尼在西歐中低端市場都曾經擁有很大的占有率,華為進入歐洲以後,以更大的市場投入和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戰勝瞭這兩個品牌。而且華為在渠道方面也建立起瞭優勢,比如大多數運營商與華為有基建方面的合作,這利於華為手機產品進入運營商渠道。" 賈沫對記者這樣說道。

同時,華為也越發重視品牌升級,市場研究公司 GfK 數據顯示,2017 年 1 至 10 月,華為高端品牌榮耀在芬蘭、俄羅斯的市場份額排名已進入前三。

亞太市場方面,LG 的表現分為兩種情況。在南亞、東南亞等發展中地區,走中低端路線的 LG 手機,被小米、OPPO、vivo 等中國品牌擠壓嚴重。小米在印度市場的表現尤為亮眼,數據顯示,2017 年上半年,小米在印度的業績同比增長率高達 328%。

而在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國傢和地區,LG 在高端手機市場依舊保有一定的占有率。不過賈沫指出:" 這些地區的市場規模有限,並且市場相對更加固化,華為、OPPO 等也沒有投入很大精力去開發市場。"

中國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的快速增長已是明顯趨勢。據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數據,2015 年第 2 季度至 2017 年第 2 季度,中國手機品牌全球市場份額從 39% 上升到瞭 48%。市場調研公司 IDC 發佈的 2017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售數據顯示,總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中國一線手機廠商海外發貨量大幅增長的同時,一加、魅族、傳音等品牌在國際市場也有不俗的表現。

" 今年中國手機海外市場占有率仍會快速增長。"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對本報記者做出瞭這樣的預測。

強大攻勢下一再失守

在競爭對手的強大攻勢下,LG 手機自身的問題也不可回避。" 從外觀設計上,LG 手機找不到消費者真正喜歡的那種感覺,系統也不好用。" 知名數碼博主 " 搞機圈的那些事 " 對本報記者這樣說道。

孫燕飚則指出:"LG 近年來沒有重大技術創新,尤其是沒有自己的芯片,同時由於產量、銷量不夠大,很難構築產業鏈優勢。因此,其高端機漸漸失去競爭力。"

2017 年,LG 發佈的年度旗艦機型 G6 就是很典型的例子。G6 手機配置的是高通的驍龍 821 芯片,而同期的競爭對手三星 Galaxy S8 則使用更新一代的驍龍 835 芯片,G6 明顯處於劣勢,這也對其銷量產生瞭不利影響。

而當時 LG 之所以當時沒能拿到高通的驍龍 835 芯片,就與其產量規模不夠大有關。" 高通更傾向於把第一批高端芯片給到他們以往合作更牢靠的合作夥伴,如三星、小米等,這些手機廠商的訂單量足夠大,品牌也足夠強。相比之下,LG 手機處於劣勢。" 賈沫向本報記者這樣解釋道。

失去中國內地市場,正是 LG 手機產銷規模增長乏力的一大原因。在前幾年的 3G、4G 時代,LG 手機沒有把握住機會,經營慘淡,被性價比更占優勢的中國品牌超越。2017 年 LG 的 G6 手機沒有在中國內地正式發售。

孫燕飚強調:"LG 手機雖然在歐美日韓還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從全球來看,中國內地市場非常重要,因為這一塊市場太大瞭。"

同時,成本的上漲也會不可避免地給 LG 手機帶來壓力。本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瞭解到,近年來,全球手機元器件價格不斷上漲,各個廠商的手機均價都在提升。在這種形勢下,強調性價比的中低端手機受到的不利影響會更大。

尷尬的高端手機

2018 年 LG 新款旗艦機型的發佈時間已經推遲瞭數次。2018 年三星的 Galaxy S9 和 S9+ 將在 2 月底召開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亮相,而 LG 則表示屆時不會推出新旗艦機型。

業內人士推測,其原因可能還是與 LG 在供應鏈方面遇到的問題有關。"2017 年 G6 的前車之鑒就說明,如果不采用最新一代的芯片,手機在同檔位產品中就會缺乏競爭力,2018 年 LG 如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高通最新的驍龍 845 芯片,新機的發佈時間可能就會推遲。" 賈沫說道。

同時,持續的虧損也讓市場對 LG 的手機業務表示擔憂。韓聯社引述韓國業內人士的消息稱,LG 移動部門或將取消高端手機業務。不過,LG 一名高管表示:" 我們仍在做最大努力,希望能存活下去。"

那麼,LG 會不會放棄高端手機業務呢?截至本報發稿,未得到來自 LG 方面的回復。

在行業人士看來,索尼的情況與 LG 類似,同樣都是曾經風光無限的品牌,而今在蘋果、三星和中國廠商的攻勢下,市場份額也大大萎縮,移動業務也成瞭索尼公司整體業績的拖累。

但索尼並沒有放棄手機,索尼 CEO 平井一夫甚至有此言論:" 所謂的行業大洗牌基本上每十年就會發生一次,洗牌過後,人們交流的方式會發生巨大變化。如果索尼不繼續堅守智能手機業務,下次洗牌時連入場券都沒有瞭。"

如果堅守市場,能否有機會東山再起呢?賈沫認為:" 這種策略也不一定有效,因為如果手機廠商的規模上不去,他在供應鏈和渠道方面的掌控力都會遜於競爭對手,再想超車也會很難。"

而且," 你無法預計下一次洗牌的時間和突破點,也無法預計自己是否能堅持到那時。" 智能手機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5G 和全面屏等廣為關註的新概念未必能帶來行業格局的大變,隻有在某項新技術方面實現獨傢突破才能給公司的行業地位帶來明顯改變。

雖然前景並不明朗,但智能手機在 LG 整體佈局中占有重要地位。LG 電子 CEO 喬晟金曾對外界表示,智能手機在 LG 的智能傢居和互聯汽車等未來重點業務上有著重要作用。

同時,LG 還是手機屏幕的大型供應商,賈沫對記者指出:" 與索尼類似,維持手機業務,對於 LG 保持在手機原配件市場的地位以及科技實力有很大幫助,所以 LG 不會放棄手機。" 他也指出,LG 手機可通過優化產品線、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來吸引客戶,從而減少虧損。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