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說起 " 山寨 " 這個名詞,有人就會聯想到中國,但其實 " 山寨祖先 " 真的不是中國,是日本!日本制造一直是精巧耐用的代名詞,國人更是赴日瘋狂采購,從電器到感冒藥見啥買啥。。。但是,在之前卻是這樣的。。。
日本史,就是一部 " 山寨 " 史
從重工、汽車、傢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今天的日本制造幾乎在每個領域都有佼佼者。可是在上個世紀中葉,Made in Japan 在歐美就是 " 垃圾貨 " 的代名詞
日本制造之所以當時給人這樣的印象,除瞭產品質量不大靠譜之外,更重要的,是那個時期的日本貨,靠的是 " 山寨 " 歐美的產品起傢。
" 山寨 " 在中國是個貶義詞,日本人可不這麼認為。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個 " 善於學習的民族 "。
1868 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基本上是學習中國的政經乃至文化制度,和服、櫻花、茶道、相撲 …… 這些日本的文化象征,其實都源自中國。
此後,中國的經濟文化日漸凋敝,日本不再學中國,將目光轉向瞭歐美。" 山寨 " 歐美,半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其實,早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日本就已經山寨成風。二戰 " 火柴盒 " 零式戰機完完全全就是模仿歐洲老爺
▲
左圖為歐洲飛機 右圖為日本模仿
20 世紀初,歐美發明瞭一批先進的傢用電器,剛剛起步的東芝遠赴美國考察,然後毫不客氣地就抄回瞭國。東芝生產的日本第一款吸塵器和冰箱,都是完全照抄美國通用電器的產品,甚至連外觀都一絲不茍地模仿
東芝當年就山寨瞭通用電氣公司的電吸塵器,連商品標識都模仿得一絲不茍!
左圖為通用 右圖為日本模仿
不止吸塵器,東芝還山寨瞭通用電氣的冰箱。
這個洗衣機是不是就換瞭個標?
山寨摩托羅拉的第一款手機,這會不會是世界上最早的山寨手機?
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日本一些山寨商品的制造商創建瞭一個名叫 "USA" 的小鎮,這樣他們就能把山寨產品打上 "Made in USA" 的標識。傳聞真假無從查證,但日本九州確實有 1967 年設立的宇佐市,日文拼音寫作 "USA"。
現在小孩最愛吃的日本糖果品牌不二傢,其招牌的卡通形象其實是抄自美國品牌 Brids Eye,從連衣服款式到頭發顏色,這抄襲技能,已達像素級。
快到碗裡來的 M&M's 巧克力豆,也被日本食品巨頭明治公司山寨過。
馬桶蓋也是山寨來的,不過如今的 TOTO 卻早已超越瞭曾經模仿的對象
技不如人,厚著臉皮模仿也就算瞭。日本山寨德國寶馬的摩托,造型抄襲、連寶馬的 LOGO 也不放過,直接把藍白色塊換瞭下位置,BMW 變成瞭 DMW,簡單、粗暴、喪心病狂啊!
汽車就更不用說瞭,說起來就是一段長圖:
大霸王
大發 Mira Gino
GTR
日產 Prince
日產 Sylvia 連名字都照抄藍旗亞的 Fulvia
" 逆向工程 ",日本制造自我美化
正如上文所說,日本 " 山寨 " 起來,不僅毫無心理負擔,甚至還具有瞭某種神聖的意義。
上個世紀 40 年代後期,正是日本戰後最為困難的階段。大量的工廠在空襲中被毀,日本工業萎縮。
被美軍炸毀的三菱工廠的廢墟
要如何在廢墟中生存下去呢?那麼就從模仿開始吧。
" 巧妙吸收美國產生的創意,在此基礎上大量生產高質產品,這是支撐日本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之一。" 有一日本學者這麼概括。
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也在他的書中吐露,他初次見識美國現代化工廠流水線時那種驚羨的心情,並要以此為模板開始復制的願望。
當然,日本人並沒有把模仿看成是 " 山寨 ",而是起瞭一個很有 " 工業黨 " 調調的名字—— " 逆向工程 "。
從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日本在電腦、通信產品、相機等領域緊跟歐美的創意。例如,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照相機是在美國誕生的,日本人經 " 逆向工程 " 消化後,掌握瞭核心技術並有所創新,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數碼相機生產供應地。
從模仿到創新," 日本制造 " 的逆襲
日本汽車行業也是從模仿起步,直到積累瞭經濟和技術基礎之後大量投入才走上瞭正向研發之路。
英國人當年研制出瞭一種微型電機,一時不知用於何處,索尼公司買下瞭這項技術,開發出瞭能裝在上衣口袋裡的 "walkman",風靡全球。
而當時的錄音機,最小的也大如飯盒。日本廠商的這種創新行為,不是硬技術的創新,而是軟技術的創新。善於 " 鉆牛角尖 " 的日本人,似乎更懂得消費者需求的心理。
被稱為 " 經營之神 " 的盛田昭夫和索尼 warkman
" 中國制造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如今被譽為世界工業標桿的 " 德國制造 "" 日本制造 ",在歷史上曾經有著同樣的 " 山寨 " 歷史,相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日本指摘中國高鐵模仿,但是日本的 " 新幹線 ",同樣是綜合瞭多個國傢的技術。圖為新幹線當年從國外引進的技術。
任何國傢都不可能靠山寨立國,從山寨起步到仿造升級,最後發展到原創品質,這是德國、日本等國都走過的路線。
十年前的中國,同樣是山寨成風,但凡有新的電子產品面世,在華強北一定找得到山寨貨。
哪怕是如日中天的騰訊,也有一段山寨的 " 黑歷史 ":QQ 模仿 ICQ、騰訊 TM 模仿 MSN、QQ 遊戲大廳模仿聯眾 …… 馬化騰曾毫無諱言地說," 模仿是最穩妥的創新 ",但模仿之後," 超越 " 成瞭騰訊的主旋律。
中國高鐵,同樣如此。中國高鐵,從誕生之日起," 山寨 " 之說就不絕於耳。前不久,設計時速 400 公裡的中國標準高鐵 " 復興號 " 已經開跑,在 254 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 84%,中國創新正在走向世界。
中國標準高鐵 " 復興號 "
山寨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隻會山寨,卻沒有超越的決心和能力。
最近更有《紐約時報》報道,矽谷進入 " 抄襲中國 " 時代," 中國的科技行業,尤其是移動業務,在某些方面已經領先於美國。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包括某些巨頭,正從中國企業那裡尋求創意。"
比如,即時通訊軟件 Kik 和 Snapchat 的用戶可以用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拍攝二維碼來添加朋友和分享信息;Facebook 正在 Messenger 應用中增加約車和支付功能;臉書與推特已推出視頻直播服務。
始於模仿,成於創新,
這是日本制造崛起的秘訣,
同樣也可以是中國制造的解藥。
-End-
☞來源:機加小諸葛、 TOP 創意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