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認識下這位花 500 多億買奔馳的中國老板

02-27

" 我大量的時間都在研究,看看這個世界怎麼變,這是第一重要的。"

繼完整吞下沃爾沃汽車,成為沃爾沃卡車最大股東,收購馬來西亞車企寶騰 49% 股份以及英國跑車品牌蓮花汽車的控股股權之後,曾經被當成笑話的李書福又出大牌瞭:

據彭博社 2 月 24 日報道,李書福已以 73 億歐元(約 90 億美元)通過一傢投資基金購得戴姆勒集團 9.69% 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

戴姆勒旗下擁有梅賽德斯 - 奔馳等知名汽車品牌,是世界頂級汽車工業集團。這也讓李書福打破此前由自己創下的紀錄,再次寫下中國公司在西方汽車工業中最大手筆的投資。

我隻能幹實業。

2004 年,聯想以 12.5 億美元收購 IBM 的 PC 業務,一舉奠定瞭集團在 PC 界的地位。十幾年間,盡管不斷有中國企業展開海外並購,牽涉的資金也愈發龐大,但聯想的這筆交易一直被認為是中國企業最成功的海外並購。

但近年間,這一 " 史上最佳 " 的地位受到瞭來自吉利的挑戰。過去四年間,吉利收購的沃爾沃汽車業績連續大幅度增長,不僅徹底扭轉瞭福特治下連年虧損的局面,品牌形象也脫胎換骨。有觀念認為,吉利收購沃爾沃,已經締造瞭超越聯想收購 IBM 的輝煌成績。

沃爾沃高歌猛進之際,吉利汽車亦大步前進。2016 年度,吉利全年累計銷量突破 76 萬輛,同比增長 50%,超額完成兩度調整後的 70 萬輛銷量目標。其凈利潤增幅達 100%,集團市值也順利突破千億大關。

無論是吉利還是沃爾沃,在過去的一年裡都實現瞭令人驚嘆的速度,但對於掌門人李書福而言,這可能隻是算一次" 小躍進 "。

畢竟在早年的創業生涯,李書福曾經數次闖入民營企業的禁區,承受著很多人的嘲笑和斥責,據說當時為瞭造車,他到處求人,差點下跪。但每一次,李書福都能將挫折化作動力。

李書福 1963 年出生在浙江臺州。高中畢業後,他沒有繼續上學,而是選擇創業,找父親要瞭 120 元買來海鷗相機,走街串巷給人照相。半年後,他賺到瞭 1000 元。

用這筆錢,他開瞭一傢照相館。為瞭省錢,他自己動手組裝,甚至連反光罩都是找人敲的。後來,他發現可以從廢棄物中分離出金銀,幹脆關瞭照相館,專門做這個買賣。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做冰箱配件很賺錢,於是與人合夥,成立瞭冰箱配件廠。

第三年,在掌握關鍵零部件蒸發器的技術後,他又組建瞭北極花冰箱廠,效益很好,不久銷售額就做到瞭四五千萬。

然而好景不長,1989 年國傢開始對冰箱進行定點生產,北極花沒進入名單。李書福一狠心,把設備、廠房等給瞭當地政府,自己則南下到深圳去進修。

上學期間,李書福發現一種裝潢材料很好賣,隨即返回臺州,創辦瞭裝潢材料廠。剛開始生產鎂鋁曲板,後來又生產鋁塑板。結果大獲成功,給李書福帶來巨大的回報。

創業初期,李書福像很多私營老板一樣,在利潤的驅動下,抑制不住擴張的沖動,四處出擊,嘗試瞭很多行業。直到有一天,他栽在瞭房地產上。

1992 年,海南房地產熱,李書福帶上幾千萬去炒樓,結果接到瞭最後一棒,血本無歸。這件事給瞭他很大的教訓,事後他總結道:

我隻能幹實業!

萌生瞭造車的念頭

李書福從小喜歡車,他們兄弟四人的床下,全是泥巴做的汽車。在深圳求學期間,他花 6 萬元買瞭一輛中華牌汽車。後來,他拆開發現,裡面也沒什麼太復雜的東西。

於是,他萌生瞭造車的念頭。但彼時,汽車業還沒對民營資本開放,連造摩托車都要許可證。李書福不得已,隻好找一傢國有摩托車廠合作,用對方的許可證來生產,然後每輛車給對方支付一定的費用。

剛開始,做的是跨式摩托車,銷量並不好。這時,一次意外事故發生瞭。

有一次,公司讓一員工去買五金件。該員工借來一輛臺灣產踏板摩托車,結果在路上發生意外,和一輛軍車迎面相撞,幸虧他及時跳車,人沒事,但摩托車卻毀瞭。事後,李書福兄弟在查看車輛受損程度時,發現踏板摩托車其實很簡單,自己也能造。

當時,踏板車在國內沒人做,進口車又非常貴。李書福發現瞭商機,他花一年多時間把踏板摩托車造瞭出來,結果在市場上賣瘋瞭。

眼看銷量暴漲,合作方提高瞭要價,李書福轉而收購瞭臨海一傢摩托車廠,開始獨立生產。1996 年 5 月,吉利集團成立,李書福希望自己的事業能夠大吉大利。而事實上,他的摩托車也確實做得很順利,1998 年銷售 35 萬輛,不但占領瞭國內市場,還遠銷國外。

就要造這種奔馳車

鋁塑板和摩托車很成功,但李書福心中一直有個造車夢。當他提出這個想法時,在內部遭到強烈反對。不過,董事會最終還是同意先投一筆錢試試看,不行就撤。

1996 年 6 月,李書福把剛畢業的安聰慧叫到身邊,指著一張圖紙對他說:" 你去臨海造一個摩托車廠吧。" 但其實,李書福真正的目的是建一個汽車生產基地。

一個月後,在辦事的路上,李書福突然對安聰慧說:" 那塊地我們要用來造車。"

" 是那種車嗎?" 安聰慧很驚訝,指著車窗外的一輛皮卡問。

" 不,就要造這種奔馳車!" 李書福看著對方,拍瞭拍車內的座椅說。

" 我們審批的不是摩托車廠嗎?" 安聰慧驚呆瞭。

" 如果我們說是汽車,能被批下來嗎?這是一個秘密。" 李書福狡黠一笑。

就在基地秘密建設的同時,李書福開始瞭造車運動。他買來幾輛奔馳車,又從一汽弄來紅旗的底盤、發動機等主要部件。然後,用玻璃鋼敲打出外殼,將它們組裝起來。

後來有人問:誰是吉利最早的設計師?得到的答復是鈑金工!

一年後,吉利正式宣佈投資 5 億元,進軍汽車業。消息傳開後,引來很多人嘲笑。在他們看來,汽車行業屬於國企壟斷,一個毫無造車經驗的民營企業也想來插一杠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李書福的回應則是:

造汽車沒什麼難的,不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嗎?

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

除瞭人們的質疑,李書福還面臨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吉利需要一張許可證!

造車之初,李書福就四處走動,爭取汽車生產許可證。他先找到當地經委,得到的答復是不可能;之後又找到省機械廳,廳長說:你好大的膽,造轎車是國傢嚴格限制的。

李書福不服氣,又跑到國傢機械部,得到的答復同樣是不可能。

四處碰壁後,李書福打起瞭曲線救國的主意。在一次閑聊中,他瞭解到四川德陽有一傢瀕臨破產的國有汽車廠,當即投入 1400 萬將其收購。但對方隻能生產微型客車,因此接下來幾年,吉利隻能打政策擦邊球,生產兩廂車。

1998 年 8 月 8 日,吉利第一輛車豪情下線。李書福發出 700 多張邀請函,辦瞭 100 桌酒席,但吉利還是黑戶口,幾乎沒有嘉賓敢來捧場。

下線當天,李書福穿著西裝,打上領帶,等候嘉賓到來。8 點,9 點,…… 直到 10 點仍不見人來。李書福心如刀割。

" 開始!" 他實在等不及瞭,大聲喊道。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響起:" 書福,我來瞭!"

李書福轉身一看,原來是副省長葉榮寶。

那一刻,他熱淚盈眶。

豪情下線後,李書福繼續為吉利奔走,他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為私營企業搖旗吶喊。

1999 年,時任國傢計委主任曾培炎視察吉利時,李書福動情地說:

請國傢允許民營企業嘗試,允許民營企業傢做轎車夢 …… 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

2002 年 11 月初,在中國入世前夕,吉利終於如願拿到瞭轎車的許可證。

8 億學費都交瞭,放棄太可惜

吉利剛生產汽車時,用的是天津一傢公司的發動機。後來,銷量上來後,對方突然要求漲價。安聰慧奉命到天津跟對方談判,一連七天,吉利的工廠不得不停工。

這件事讓李書福意識到,吉利要想做大,就必須掌握核心技術。

此後,吉利下決心搞研發。他們一邊從天津購買發動機備用,一邊努力鉆研。經過一年的苦苦支撐,終於有瞭自己的發動機,並開始批量生產。

除瞭發動機,變速箱也是核心部件。2000 年,國傢投資 8 億元,組織上汽、天汽研發自動變速箱。兩年後,錢花光瞭,還是沒研發出來,最終放棄瞭。

李書福心想,8 億學費都交瞭,放棄太可惜。於是,他從天津齒輪箱廠挖來徐柄寬,後者也是當年自動變速箱攻關團隊的專傢。

" 自動變速箱能不能繼續搞成?" 李書福問。

" 可能性是有的,最多百分之五十。" 徐柄寬說。

" 如果在吉利幹,要花多少錢?" 他接著問。

"1500 萬到 2000 萬!" 徐柄寬答道。

李書福盤算瞭一下,覺得可以接受。於是,他請徐柄寬到吉利成立變速箱公司,同時從日本和德國買來精密機床和加工中心,開始瞭研制工作。

2005 年,三速自動變速箱研發成功,裝在瞭新車自由艦上。

找到感覺的吉利,繼續在研發路上前進。2008 年,吉利在全球率先推出爆胎監管與安全控制系統(BMBS),引起世界汽車技術的一場颶風,為中國汽車業贏得瞭榮譽。

破釜沉舟,向高端挺進

吉利汽車一開始定位在廉價車上。李書福曾公開講,轎車進入中國傢庭,價格應該在 3 萬到 5 萬元。當他找機械部領導匯報時,對方說:那行吧,你去幻想吧!

當時的車市,一輛桑塔納售價 20 萬,便宜的夏利也要 9 萬。李書福的這個定價區間無異於掀起一場血雨腥風!大多數人不相信吉利能造出這樣便宜的車。

1998 年,吉利豪情上市,售價僅為 5.8 萬元。盡管價格低廉,但鮮有人問津,兩年隻賣出去幾千輛,有人戲言,開吉利車要有不怕死的精神。

之後,夏利和奧拓頂不住瞭,也開始降價。這時消費者才明白,四五萬的車質量也是有保障的。很快,市場便被引爆,吉利汽車的銷量出現井噴。

2004 年兩會期間,李書福作報告時指出,吉利可把價格降到 2 萬元以下。溫總理聽瞭搖搖頭說,汽車工業的發展關鍵在於高精度的機床、發動機和變速箱。

顯然,溫總理並不支持他的想法。隨後兩年,市場也向他敲響瞭警鐘。李書福發現,隨著鋼材、零部件漲價,吉利汽車慢慢不賺錢瞭。

他意識到,吉利必須向高端轉型。當他在內部提出這一想法時,遭到瞭強烈反彈,因為他們不知道吉利車不便宜瞭,還怎麼賣。這是一場勝算渺茫的冒險。

但李書福心意已決,他不斷做人們的工作,同時推平廠房,扔掉舊的設備和模具,並從日本、瑞典和韓國引進全套的現代化設備,生產更高端的車型。

轉型初期很痛苦,吉利宣佈漲價後,月銷量大幅下滑,從 3 萬輛猛跌至五六千輛。但隨著自由艦、金剛、遠景,逐漸取代豪情、美日、優利歐,銷量開始逐漸回升。

窮小子娶下歐洲公主

由於起步晚、基礎差,國產車長期得不到人們的信任。為瞭改變這種局面,李書福將目光投向國外,他決定通過收購來獲得技術和品牌。

2006 年,吉利出資英國錳銅公司,2009 年又收購全球第二大獨立變速器公司 DSI。但李書福最中意的還是沃爾沃,早在 2002 年他就語出驚人,要把沃爾沃買下來。

沃爾沃是彼時全球四大豪車之一,有近 70 年歷史,而當時的吉利剛拿到汽車目錄,準備生產轎車。李書福的夢想似乎遙不可及。

然而 2007 年的金融危機,給瞭李書福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巨額虧損下,福特新任 CEO 穆拉利推出 " 一個福特 " 戰略,陸續出售路虎、捷豹等子品牌。

李書福看準機會,果斷出手。他先去瞭一趟英國,爭取到匯豐銀行的支持,之後前往美國,拜訪福特公司高層。但對方並不感興趣。

盡管碰瞭一鼻子灰,李書福並不死心。他先後兩次跑到底特律參加車展,找機會跟福特首席財務官喝咖啡,希望收購沃爾沃。但對方告訴他:我們一年的銷售額 150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1000 多億元。言下之意,吉利太小,還不夠格。

李書福不放棄,依舊軟磨硬泡。一來二去,對方記住瞭這個執著的中國人。後來,當福特下決心出售沃爾沃時,把吉利列為優先競購者。

為瞭說服對方,李書福聘請羅斯柴爾德、德勤、富爾德等機構,組成 200 多人的談判團隊,展開瞭艱苦卓絕的談判。據說,光是雙方準備的資料就重達幾十公斤,吉利的談判成員經常往返於國內和歐洲,有時早上醒來都不知道身處何處。

經過不懈的努力,2010 年 3 月 28 日,吉利終於在瑞典哥德堡拿下沃爾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擁有豪車品牌的人,一舉改寫瞭歷史。

放虎歸山,讓它恢復野性

吉利收購沃爾沃,一直伴隨著爭議和質疑。大多數人不相信吉利的實力。

早在談判期間,沃爾沃的工會代表就質問李書福:能不能用三個字來解釋,吉利憑什麼比別人做得更好?與會的福特高層很緊張,趕緊出來解圍:這怎麼可能?沒想到李書福平靜地回答:" 可以。I love you!" 全場響起一片掌聲。

收購完成後,人們擔心吉利無法融合沃爾沃。畢竟自 1999 年被福特收購後,沃爾沃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而早前上汽收購韓國雙龍的失敗也是前車之鑒。

但李書福似乎很有信心,他發誓用兩年時間讓沃爾沃盈利。他還分析說,沃爾沃之所以虧損,原因是規模小,研發投入大,導致單位成本很高。隻要將規模做上去,就能盈利。

怎樣把規模做上去呢?李書福的辦法是充分放權。福特收購沃爾沃後,派瞭一兩百人過去,以至很多中高層都是美國人,影響瞭對方員工的積極性。

與之相反,吉利對沃爾沃實行 " 港人治港 " 式的管理。對此,李書福解釋道,沃爾沃就像一隻困在籠子裡的老虎,吉利要做的就是放虎歸山,恢復它的野性。

" 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 李書福表示,兩者是兄弟不是父子,未來的方向是像大眾和奧迪那樣。同時,雙方要通過聯合研發、聯合采購來發揮協同效應。

事實證明,李書福的這一策略發揮瞭巨大作用。

在沃爾沃的技術支持下,吉利短短幾年間,造車水平大幅提升,先後推出帝豪、博瑞、博越等多款令人驚艷的汽車;與此同時,沃爾沃在全球尤其是中國的銷量大幅增長,一舉擺脫瞭福特治下的頹勢。

2016 年,吉利汽車全年累計銷量突破 76 萬輛,達 765,970 輛,同比增長 50.2%,年總收益達 537.2 億元,同增 78.3%;純利潤大幅攀升至 51.7 億元,同比大增 125.9%。這業績讓其在中國乘用車企業排名前十,比 2015 年提升四名,同時也牢牢占據瞭中國品牌排名第三的位置,成功躋身中國品牌第一陣營。

到瞭 2017 年,吉利強勁的增長就更顯卓越。

2017 上半年,我國汽車市場整體表現慘淡,四、五兩月更是出現瞭罕見的負增長,但吉利卻實現收益 394.23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18%; 凈利潤 43.43 億元,同比增長 128%,一舉創下 8 年來最快的盈利增長。

有數據顯示,整個 2017 年,吉利汽車的凈利潤已超過百億大關,這也讓李書福站上財富的新高度:以 1092.3 億元人民幣的身價,在 2017 福佈斯中國 400 富豪榜上位列第十位。

李書福曾說,"我的大量時間都在研究世界,看看這個世界怎麼變,這是第一重要的。" 此次以如此代價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必定是他對世界深思熟慮後的重大抉擇。

坐上 " 奔馳 " 的李書福會給中國乃至世界汽車業帶來怎樣的變局,想想他從 " 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 走到今天,實在是值得期待!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