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蘋果《三分鐘》是如何拍出來的?

02-02

騰訊數碼訊(吳彬) 2 月 1 日晚 8 點 , 陳可辛用 iPhone X 拍攝的短片上線,根據優酷的前臺統計,短短 10 個小時的時間裡 , 收獲瞭 365 萬的視頻播放量。電影本身不是我要討論的范疇,而我更關心的事電影背後的拍攝器材。

陳可辛不是第一個用 iPhone 拍攝電影的導演,之前有很多先行者嘗試瞭這件事,早在 2015 年,美國導演肖恩 · 貝克(Sean Baker)就是用 iPhone 拍攝瞭一部完整的電影《橘色》,也就是從這部電影開始,讓很多文藝派的導演意識到,手機的鏡頭已經進化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三分鐘》的首映會上,陳可辛提及瞭拍攝的感悟和技巧,整部電影完全通過 iPhone X 的鏡頭實現,輔以陳可辛慣用的 " 講故事 " 的電影敘事手法以及春運這樣一個恰當時間接地氣的話題展現,他人為放棄專業的攝影機而使用 iPhone 拍攝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而在《三分鐘》的拍攝花絮中,陳可辛也認為手機的鏡頭素質已經比一些傢用的攝影機要高瞭。

在整部電影中,陳可辛使用瞭 iPhone X 上相當多的攝影功能,並輔以專業的攝影技巧和拍攝輔助設備完成瞭很多在外人看來不可思議的鏡頭,其實其中包含瞭不少基礎的拍攝元素。

" 攝影機好比導演的眼睛,鏡頭放在哪,如何運動,都代表瞭導演的情緒和期待 ",陳可辛在三分鐘的花絮中介紹瞭他拍攝電影的第一個訣竅。電影中大量運用瞭非平視視角的鏡頭畫面,這些無疑增加瞭視頻的沖擊力,讓電影區隔於第一視角的紀錄片。

電影中有兩個鏡頭讓我印象很深刻,一個是綠皮火車跨過鏡頭飛馳在鐵軌上,再有是列車進站凱裡時,主人公隔著窗子望向自己孩子的窗外視角。陳可辛在拍攝的過程中,使用瞭特殊的支架將 iPhone X 貼在鐵軌上拍攝瞭第一個畫面,使用三角固定器完成瞭第二個畫面。在成片時帶來的畫面沖擊感,如果沒有花絮的揭示,很難讓人想到拍攝用的 iPhone 鏡頭是被一個粗制濫造還要用膠帶粘好的固定器固定在那裡的。

這樣的拍攝技巧在攝影記錄中非常常見,尤其是在鏡頭畫面不動拍攝主體移動的情況下,一般需要使用固定的支架讓畫面保持穩定,相機固定架是一種常見的工具,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像《The Grand Tour》這種拍攝運動時汽車的畫面,幾乎都是 " 穩定架 + 鏡頭 " 實現的。而 iPhone 作為手機,它的穩定器比較常見,像八爪魚、手持穩定器或者是簡易支架都能完成,輔以一定的攝影技巧,就能完成類似的工作。

而攝影技巧加上特殊視角能幫助我們完成更高層次的攝影進階。在《三分鐘》開頭,有一個火車車頭穿越隧道的鏡頭,穿越隧道之前是正常速率,而在進入隧道的一瞬間切換慢動作,畫面整體停頓,對面隧道外的光給瞭這個鏡頭相當大的沖擊力。

類似的場景在整部電影中還有很多,仔細看下來你會發現,快慢鏡頭的結合實際上會為視頻本身增加 " 強弱關系 ",當你想要表達主體細節或是場景沖擊力的時候,切換慢鏡頭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而在慢鏡頭的短短一兩秒的時間內,場景本身想要表達的內容,通過主觀上的 " 延遲 " 傳遞給觀影者,這種延遲不是時間上的,而是視覺上的。

以 iPhone 為代表的一眾高端手機如今已經可以拍攝 60 幀 /s 的 4K 視頻和 240 幀 /s 的 1080P 視頻,這無疑給瞭拍攝者更多的選擇,以往用高速攝影機才能完成的畫面,如今一個手機也能做得到。適當的在你的視頻裡穿插慢鏡頭,尤其是在突出視頻主體的時候使用,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陳可辛在《三分鐘》裡說到慢鏡頭時認為這種鏡頭感覺可以更加突出 " 敘事者 " 的情感,而這樣的鏡頭也被大量使用在情感交融升華的畫面上,以突出故事之外想要傳達的意思。

陳可辛使用 iPhone X 的第二個拍攝手法是運動畫面,將 iPhone X 綁在小男孩丁丁的身上,在拍攝丁丁在穿梭的人流中找媽媽的畫面是,鏡頭從導演的 " 第三視角 " 切換成丁丁的 " 第一視角 ",導演希望這樣的鏡頭切換讓觀影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同時主視角在嘈雜的人流中穿梭也體現出丁丁急切的心情。

第一人稱攝影的好處是讓鏡頭符合主角的視角,畫面整體的真實感要比第三視角來的更加真實和自然。當然並非所有的鏡頭都可以拍攝運動畫面,鏡頭綁在身上,人物在運動時會產生大幅度不規則的抖動,因此需要設備有足夠強大抵消運動帶來的不規則震動幹擾。

今年 iPhone X 上使用的雙鏡頭雙 OIS 光學防抖幫助陳可辛實現瞭這樣的鏡頭場景,在我們日常的拍攝過程中,光學防抖可以在拍攝運動視頻或者是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手持拍攝照片時為我們提供幫助,光學防抖可以通過活動的鏡頭以及防抖算法抵消掉不規則的身體抖動,從而讓攝影者獲得更穩定的動態畫面或者是更清晰的弱光樣張。

陳可辛介紹的第三個手法是延時攝影。這個曾經被攝影圈認為是高級攝影技巧的技術,如今在手機上通過處理器的控制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整。在《三分鐘》的視頻裡,站臺上穿梭不息的人流鏡頭、火車進站的鏡頭都是在延時攝影的幫助下完成的。

延時攝影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將無聊的固定位置環境攝影變得有趣。試想一下,一個火車站火車進站前後 5 分鐘的視頻讓一個人看,他的忍耐限度能到幾分鐘?原因是這樣的鏡頭沒有主體,沒有故事,就像在看監控畫面。但將 5 分鐘的畫面濃縮在 15 秒,通過延時抽幀的方式實現,會給人比較新奇的視覺體驗。通過延時攝影可以通過特殊手法讓觀影者認為這樣的畫面是有趣的,而有趣的並非畫面本身,而是拍攝手法。

iPhone X 上提供的延時攝影可以實現這樣復雜的延時抽幀功能,但是前提是你需要有一個足夠穩定的支架讓手機固定在一個地方足夠長的時間,陳可辛在拍攝火車進站這段延時畫面的時候,依然用到瞭那個簡陋的手機支架完成。一般延時攝影的時間都比較長,有足夠的耐心和穩定的設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幾乎和普通攝影一樣,使用手機進行延時攝影的時候,隻需要調整好曝光場景的敏感度和對焦點即可。不過需要提醒拍攝者一句的是,如果你畫面的對焦點是移動的,有可能造成延時攝影中由於對焦點明暗變化導致整體畫面的亮度忽明忽暗,因此在拍攝時盡量鎖定焦點或選擇不易變換敏感度的焦點進行對焦調整整體畫面的亮度。

很多人在看電影的時候,可能都多少聽過一次詞,叫 " 後期調色 ",電影展示在大熒幕上,之所以可以給人以視覺的沖擊,除瞭鏡頭本身記錄的場景之外,對於色彩的調節也相當重要。

以一張電影中真實的調色對比為例,右側調整之前由於整體拍攝光線暗淡導致人物膚色沒有質感,畫面整體飽和度低的問題在調色後完美解決,這樣的調色機巧在所有的電影後期中都是相當重要的技術處理過程。

而在陳可辛的《三分鐘》裡,後期調色成為瞭電影主要區別於我們日常手機攝影的一個決定性因素。開頭一個火車窗外梯田的畫面時,你會明顯感覺旁邊的梯田綠的很不自然,同時天藍的有點過分,這些都是電影調色誇張的手法運用,為的是給用戶最大的視覺沖擊力。而在車輛進站前女主角臉部特色的那一串畫面,也使用瞭特殊的人像調色技術,讓人物整體更突出畫面本身。

可惜這樣的調色並非用 iPhone X 直接完整的,目前手機還沒有辦法強大到一邊拍攝一遍實時渲染,這將耗費大量的處理器運算和頻繁的內存讀寫,因此陳可辛的《三分鐘》後期調色是在電腦上完成的。

不過視頻中也多少涉及瞭 iPhone X 調色的功能,今年蘋果在 iPhone X 上增加瞭一個光影模式,可以在用戶拍攝照片的時候實現實時渲染,並最終完成一張渲染後的照片。在開啟人像模式的時候,不同的光線模擬出不同的照片風格,有接近電影的輪廓光,也有接近黑白人像攝影單色舞臺光。通過這個功能拍攝人像,可以在不適用後期處理軟件的前提下,完成對人物主體的色調和光線調節變化。

陳可辛在電影最後展示瞭他使用這個功能拍攝的人像照片,整體的風格趨近於電影調色。

除瞭陳可辛在《三分鐘》這部短片當中運用到的拍攝技巧,還有一些 iPhone 拍攝功能與技巧可以為你所用。

比如從 iPhone 6s 時代開始加入的 Live Photo(實況)功能,俗稱 " 小動畫 ",可以在按下快門的瞬間拍攝 3 秒的超小短片,而且這一功能具有 " 預拍攝 " 能力,也就是說從按下快門之前的 1.5 秒就已經進行拍攝瞭,以確保不會丟失精彩的瞬間。而在去年更新的 iOS 11 系統中,Live Photo 還具有瞭編輯功能,可以來回播放、長曝光以及循環播放,賦予這個小功能更多玩法。

另外就是前面提到的 2 倍變焦和人像模式,特別是在去年加入瞭雙鏡頭雙防抖功能之後,更容易拍出穩定的帶有景深效果的照片,如果還是感覺沒有效果,則可以從 5 種人像模式中選擇一種。更加有利於後期創作的是,你不必在拍攝的時候糾結於這幾種模式的選擇,因為後期也是可以重新選擇和編輯的,也就是說使用人像模式拍攝時會記錄景深信息,至於自然光、攝影室燈光、輪廓光、舞臺光、單色舞臺光用哪種,後期可以隨便換。

此外還有一些設置也是有利於拍攝的,例如 iOS 11 加入瞭 " 自動 HDR" 功能,這樣就不用在拍攝界面進行人為選擇瞭,隻要在設置當中開啟就可以一勞永逸瞭,如果擔心 HDR 對於明暗處理得太誇張,也可以 " 保留正常曝光的照片 "。

而你可能沒有註意到的是,從 iOS 11 開始,iPhone 啟用瞭新的照片 / 視頻存儲格式 HEIF/HEVC,它的最大好處就是節省存儲空間,而在對外傳輸時,iPhone 會自動將其轉換成普通的 JPEG/MOV 格式,所以兼容性方面不用擔心,有超大視頻拍攝需求的用戶,這下不用擔心空間不夠瞭。

最後,拍攝完的照片如果有更高的追求,那麼肯定會進行後期編輯,這方面 iPhone 也提供瞭一些基礎的功能,比如照片風格的調整,光效、顏色、黑白方面的詳細調教,甚至還有一鍵美化功能,完全可以替代普通的第三方後期編輯 app 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