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入獄的代一權,可能想不到,作為創業者,在辦砸瞭一傢企業之後,自己反倒受到社交媒體這麼多的關註。這次,媒體的關註來得更晚,卻也更洶湧。
昨日(10 月 30 日),鈦媒體刊出一篇長文《創始人離奇被捕,深圳賽龍突死之謎》。這篇報道在導語中如是寫道:" 一傢明星科技創業企業,一位明星海歸技術創業者,如何在江西被活活搞垮?創業者莫名 " 被捕 ",又有誰來保障民營企業傢與科技創業者的基本權益?"
爆款模板——創業明星,出身未捷身先死
依鈦媒體所述,故事大致如下:
江西明星科技企業——由代小權執掌的深圳賽龍投資的全資子公司共青城賽龍(深圳賽龍前身為中電賽龍,是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手機設計公司,2006 年賽龍集團業務陷入低谷時,代小權通過管理層收購(MBO)的方式,收購並重組深圳賽龍),是共青城納稅、創匯第一大戶企業。但卻因為逃稅 339 萬而倒閉,代小權本人也因此被判處有期徒刑 2 年。
賽龍在 2010 年 9 月經招商引資進入江西省共青城市,隨即實際投資 3 億人民幣成立共青城賽龍公司,是深圳賽龍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但當地政府班子換屆後,政府突然收回給當地賽龍的貸款,並提出重組要求:1、將賽龍系所有子公司並入共青城賽龍,共青城賽龍作為新的賽龍系總公司。2、重建管理層,分化原有管理層的經營權,政府指派的副總有一票否決權。3、現任管理層以期權激勵為名目進行股權轉讓簽發。
按照鈦媒體的報道,在賽龍事件當中,當地政府及有關官員存在 " 將賽龍 2013 年未繳納的稅款核算為 12.11%(鈦媒體稱至多 6%)"" 將國傢返還給當地賽龍的 1.2 億元退稅款,轉為預交的稅款節流在稅務局 "" 非法拘禁、敲詐股權 "、成立所謂的 " 賽龍經營管理委員會架空創始人 " 等行為。
一個" 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後關門打狗,企業管理者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被拘捕,地方勢力強奪公司股權 "的故事已然出爐,這篇報道的核心目的至此已十分明確,那就是為代小權和深圳賽龍鳴不平。此文刷爆朋友圈已是意料之中。
刷屏文背後,疑點重重
一千個讀者,能讀出一千個賽龍故事。根據目前已有的公開資料,對賽龍事件的認識眾說紛紜。有人慨嘆創業不易,有人為手機行業的衰落嘆息。但隨著更多資料的流出,賽龍事件似乎疑點重重,而事件目前也已經有瞭些許反轉的跡象。賽龍事件的疑點包括:
1. 共青城賽龍的經營狀況,真的有報道中說的那麼好麼?
中共共青城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 " 九江共青城發佈 " 於 10 月 31 日早間 8:03 和 8:05 分先後發佈兩條微博稱:共青賽龍已停產四年,截止到目前僅江西省內負債 7.36 億元。
公告稱,當地賽龍主營業務是為摩托羅拉公司代工。該公司是共青城市手機產業的龍頭企業。後來由於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公司,導致賽龍失去市場,2013 年初,賽龍生產經營急轉直下,財務狀況極度惡化,陷入經營困境,並於 2013 年 10 月全面停產。
2. 為引進賽龍,當地政府到底付出瞭多少?
報道中提及:" 從 2010 年到 2013 年中期,為支持實現訂單,共青城賽龍先後共向共青城財投公司借款 12 億元,用作購買物料的流動資金。共青賽龍在實現訂單後陸續還款 8 億元。"
真的隻有 12 億嗎,其他的呢?
至少在報道中,可以看到:
賽龍光從共青城獲得的現金貸款就不少於財投的 12 億,其還從銀行抽走的貸款 5 億元。此兩項就是 17 億。在加上,當地政府撥給賽龍的 500 畝地土地,恐怕是以極低代價拿到的,另外,當地政府還出臺瞭配套優惠政策。
對於賽龍來說,是 " 實際投資 3 億人民幣成立共青城賽龍公司 "。
3 億換 "17 億資金加 500 土地加一大堆優惠政策 ",到底是誰占瞭便宜?況且,還是在企業進入當地 2 年後就停產負債。
3. 當地貸款一停,波及整個賽龍系?
文中寫到,因為共青城被抽走瞭 5 億,就導致整個公司資金鏈斷裂。值得註意的是,賽龍的總部仍是位於深圳的深圳賽龍。因為 " 子公司貸款被抽走貸款 " 就導致總部岌岌可危,這樣的邏輯成立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此前整個賽龍系的經營狀況,到底已經脆弱到瞭何種地步?
事實上,據媒體考證,此前賽龍系的經營狀況就已經十分糟糕,曾在輝煌期被訴欠債,法院竟然強制執行過 77 次。
4. 賽龍,優秀研發企業?
"2006 年到 09 年,坐落於深圳高科技園區的賽龍公司每年可產生利潤 3000 萬人民幣。2009 年開始承包摩托羅拉全球三分之一手機的設計、研發、產品定義、制造生產全流程。"
如果說賽龍真有文中所說的每年有 30 億利潤,那 3000 萬的利潤即意味著 1% 的利潤率。一個優秀的研發企業,利潤率何以如此之低?
在九江共青城發佈的微博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共青城賽龍的主營業務是 " 摩托羅拉 " 代工,因此在摩托羅拉被谷歌收購後當地賽龍經營狀況便急轉直下。
但若當地賽龍真是有優秀的研發能力,何以竟至於此?
5. 多面代小權,熱忱的不止是手機行業
在鈦媒體的文章刊出後,我們很輕易就歸納出一個 " 為瞭公司竭盡全力,隨後不畏強權、熱衷於手機行業 " 的 " 代小權 "。但除此之外,代小權還有其他面嗎?
在鈦媒體的文章刊出," 財經天下 " 整理瞭代小權過往的投資歷史:
可以看到,在 2010 年 8 月 6 日設立 " 共青城賽龍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後的一個月內,代小權便在當地開始投資房地產。至少,在手機行業之外,代小權對地產投資也抱有很大的熱情。
在今天新出爐的一則報道中,有媒體采訪瞭經歷賽龍事件的共青個城當地官員,稱賽龍並非突然死亡,這傢曾被地方政府寄予厚望的科技企業,實際上是靠地方財政的幫扶殘喘瞭四年。在上述前共青城官員的描述中,如今身陷囹圄並被大眾施予同情的代小權正是導致重組計劃失敗的因素之一,正是因其故意拖延支付資產評估費用,各方出資無法順利進行,最終導致重組方案流產。
共青城作為江西省的縣級市,對招商引資求賢若渴,或許才會開出如此優厚的條件引入賽龍。但當地政府或許也沒有想到,曾經被他們寄予厚望的明星企業,會走到現在這一步。
賽龍事件馬上極有可能反轉的發展走勢,可能為大傢轉發刷屏文提供瞭一個反面素材。而賽龍事件的後續發展如何,虎嗅會繼續保持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