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膏在美國成“神藥”,這樣的鬼話你也信?

03-01

神秘的東方液體為何突然走紅美國,篤信西醫的美國人為何瘋狂囤貨,網絡上為何炒到天價難求一瓶 …… 這一切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最近據不少媒體報道,京都念慈菴的川貝枇杷膏在美國紐約突然走紅,稱這瓶「神秘的東方液體」在紐約被炒至天價,遭遇美國人瘋搶,「突然間,所有人都在談枇杷膏」。念慈菴枇杷膏的經銷商股價甚至一度暴漲 55%。

眾多權威媒體加入報道行列,一篇篇十萬 + 刷屏朋友圈,在不少媒體眼中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強勢輸出」,解救遭遇嚴重流感疫情的美國民眾於水火之中,可以從《人民日報》的報道標題感受一下:

這些報道也成功地點燃瞭不少人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從這些文章下面的這些高贊評論就可見一斑。

然而非常遺憾,這些讀者都成瞭各大媒體和營銷號利用民族自豪感的春藥收割的又一波廉價流量,這則新聞其實就是一則真假摻夾的謠言。

不少人開始分析煞有介事分析起川貝枇杷膏為什麼突然走紅,其實更值得分析的是,這種劣質的謠言是怎麼屢試不爽,披上不同的馬甲一次次在社交網絡上刷屏。

居心叵測的斷章取義

能廣泛傳播的謠言很多都不是無中生有,有官方信源的加持通常無往而不利。

回到這次的「川貝枇杷膏事件」,各大媒體引用的信源基本都是老牌財經媒體《華爾街日報》,這篇報道也確實存在,然而當這篇報道到瞭一些中文媒體手中就變得面目全非瞭。

(報道原文標題)

先來看看《華爾街報道》這篇報道的原文,主標題是非常客觀的陳述句:

一種草藥因為能止咳讓部分紐約人在談論它。(Herbal Supplement Has Some New Yorkers Talking, Instead of Coughing)。

副標題則是:

一些人稱川貝枇杷膏有療效,但專傢警告食用這種產品存在一定風險(Some claim success with Nin Jiom Pei Pa Koa, but experts warn of the risks of taking such products。)

但是《人民日報》在文章裡是這樣翻譯主標題的:

咳嗽不用怕!這個中草藥劑變成瞭紐約客們的話題中心。

(《人民日報》文章截圖)

不僅對主標題的翻譯脫離原意,並且完全對副標題視而不見,然後居然堂而皇之附上瞭一張報道原文的截圖,這是欺負讀者看不懂英文?

其實從原文標題也能看出文章的本意其實並不是什麼「中國神藥走紅美國」,相反是提醒人們要註意其中的風險。

愛范兒給大傢準備瞭一篇比較接近文章原意的編譯,大傢可以參考一下。關註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後臺回復「枇杷膏」,獲取《華爾街日報》報道原文以及中文編譯版。

但是不得不佩服,不少中文媒體就是能從《華爾街日報》上的一篇豆腐塊文章看到爆款的潛質,通過「適當」的斷章取義和添油加醋生生改編成一篇篇爆款,下面看看他們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首先,先把川貝枇杷膏成為「中國神藥」給做實錘瞭。

這篇文章主要列舉瞭兩個食用川貝枇杷膏治療咳嗽的案例。

一個是一位咳嗽久治不愈的教授 Alex Schweder 在女朋友推薦下食用瞭川貝枇杷膏,「15 分鐘就見效瞭」。

另一個是美劇《怪奇物語》的主演 Matthew Modine 因為的流感 2 個月都無法止咳,於是花 30 美元買瞭一瓶川貝枇杷膏試試,文章沒有提及他食用後是否有效,但是卻引用瞭 Matthew Modine 對川貝枇杷膏的擔憂:

我唯一的擔心,是這款產品來自一個各種標準和美國完全不一樣的國傢。

(Matthew Modine 在《怪奇物語》飾演大反派)

可僅有一個成功案例是不夠的,而「神藥」又怎麼可以被質疑呢?

於是 Matthew Modine 的案例肯定是要改改才能支撐「神藥」這一觀點的,於是一些媒體給加上瞭一個美好的結局:

(原文:I got a bottle of it in the height of my flu which seemed to hang about this year for two months deep in my chest and not let go.)

而在《華爾街日報》的 Facebook 賬號上也有不少網友對川貝枇杷膏以及中藥發表評論,有人肯定它的療效,同時對其保持懷疑態度的也不在少數。

( 持懷疑態度的網友,圖自:假裝在紐約 )

當然,要成為「神藥」這些質疑聲是不可以出現的,於是到瞭一些媒體裡就成瞭「試過枇杷膏的網友們誇得停不下來。」

好瞭,「神藥」已成。下面就是要讓這瓶「神藥」火起來。

一些媒體報道口徑基本是「炒到 450 元天價人人瘋搶」,實際上這基本不是事實。

《華爾街日報》的原文確實提到在一些電商的第三方渠道川貝枇杷膏的最高售價去到瞭 70 美元(約合 443 元人民幣),同時有 Matthew Modine 30 美元購買的佐證,看起來確有其事。

(實際很多的「高價」枇杷膏都是幾支打包出售的,圖自:南方都市報)

然而隻要你真的到亞馬遜這樣的海外電商網站看看,就會知道這個價格並不普遍。在亞馬遜官網上搜索「 Pei Pa Koa」(枇杷膏),你可以看到不少「25 .83 美元 /3 瓶」的川貝枇杷膏,每瓶的售價約合人民幣 56 元,隻比國內 40 元的價格略高一點,並且顯示貨源充足。

(圖自:南方都市報)

《人民日報》的文章引用瞭亞馬遜上網友們對枇杷膏的五星評論,按道理價格自然也一目瞭然,但還是得出瞭 「炒到 450 元」的結論,這就令人玩味瞭。

而文中「白人顧客增多,突然人人都開始討論枇杷膏」的說法則來自當地唐人街附近一傢華人商店的華人老板。以他一個人一傢店的樣本,也撐不起川貝枇杷膏在美國遭瘋搶的說法

而且正如「假裝在紐約」所說,這位老板的樣品存在「幸存者偏差」。商店所在地點和風格本身就會吸引更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美國人。

(倫敦唐人街上的藥店)

網傳枇杷膏在紐約和加州最為風靡,昨天《南方都市報》特地向在紐約和加州的部分中國留學生做瞭求證,他們的回復都是「沒聽說過」。

綜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謂川貝枇杷膏「炒出天價」可能隻是少數第三方賣傢的報價,而大部分美國人都可以很容易以正常價格買到枇杷膏,「人人瘋搶」壓根不存在。

原文報道中近一半篇幅在討論這種未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批準的中草藥可能存在的風險 ,而這些內容被不少中文媒體選擇性忽略,由此制造瞭互聯網上的一個奇觀:

中文互聯網無數用戶在為「中國傳統文化征服美國」彈冠相慶,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友人卻渾然不知。

(老幹媽也是「美國網紅」)

而這樣的假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瞭,什麼「老幹媽在美國賣到脫銷」、「煎餅果子征服美國」、「全世界都在中文」…… 都屬此列,「假裝在紐約」對此事評論十分到位:

無論是 " 中國神藥讓美國瘋狂 ",還是 " 煎餅果子征服美國 ",這些說法聽起來很過癮,但其實都隻是我們自欺欺人的自嗨,至少在短期內還不太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

川貝枇杷膏真的能治咳嗽?

「川貝枇杷膏意外走紅」後帶來瞭另一個爭論,就是中草藥的療效是否真的有那麼顯著。

這個爭論其實已經持續瞭很多年,隨著最近的《舌尖上的中國 3》中養生話題再次活躍在大眾視野。

至於國人都十分熟悉的川貝枇杷膏對流感以及咳嗽是否真的有一些顯著療效,可以看看一專業醫師是怎麼說的。

北京世紀壇醫院藥師金銳在接受《北京青年報》采訪時表示,川貝枇杷膏是一種止咳藥水,並沒有神奇的預防和治愈流感的療效:

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屬於中成藥,臨床使用要講癥型。而且蜜煉川貝枇杷膏屬於甲類非處方藥,含有法半夏、苦杏仁等小毒中藥,從安全性上講有一定風險,畢竟這是藥品而不是保健食品,如果長期吃或者要吃幾瓶,還是需要請醫生或者藥師看一下是否對癥。

《南方都市報》也對此向中醫專傢求證,該名中醫專傢表示:

川貝母是常用中藥,傳統的功效是潤肺、止咳、化痰,而在添加瞭擁有同樣功效的枇杷葉等中藥材後,其對於咳嗽相關的肺部疾病確實有著特殊的功效。由於枇杷膏中含糖量較高, 糖尿病患者不建議服用 ,高糖的食物容易生痰之餘,還會增加痰的粘度,服用枇杷膏也應避免過量。有些枇杷膏還添加瞭紅花,孕婦不宜吃。

《華爾街日報》那篇文章裡紐約大學內科醫生 Sue Decottis 的意見則是:

草藥有時會起到治療作用,自己偶爾也會推薦病人服用,不過目前還沒有推薦過枇杷膏。她表示,它的作用可能也有 " 安慰劑效應 ",不過沒有經費對其進行大型研究。

至於川貝枇杷膏的止咳原理,根據消化科醫師黃銜在知乎上的回答,止咳藥物根據不同癥狀主要分為化痰藥和止咳平喘藥。

而川貝枇杷膏中既含有化痰作用的成分,也起到止咳平喘作用的成分。比如川貝母有祛痰作用,而其中的款冬花成分則由鎮咳作用。不過其引用的研究基本是以動物作為實驗對象,對人體的效果是否一樣則沒有介紹。

因此無論是流感還是咳嗽,最好都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來服用類似川貝枇杷膏的中草藥,以免錯過及時治療的時間。

說到底,這次所謂的「川貝枇杷膏遭美國人瘋搶」不過是一些國人在被媒體誤導後的自嗨,那些傳播假新聞的媒體和自媒體在收獲一篇篇十萬 + 後,不僅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提高沒有任何幫助,相反隻會留下一個個笑柄,甚至還會讓一些民眾因為過度相信川貝枇杷膏而耽誤正常治療。

不知道那些美國人知道這件荒唐事後會作何感想,大概會笑出豬叫吧。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