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絕密 543 ”:全營一桿槍

02-02

任正非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同時,他身上還閃耀著某種英雄主義的光芒。

馬虹玫

" 全營一桿槍 ",近半年,這句話在華為公司非常流行。這是一句臺詞,出自一部軍旅題材的電視連續劇,片名《絕密 543》。電視劇以真實歷史背景和人物為原型,講述我軍解放後組建地對空導彈部隊的故事。獨具個性的二營長肖占武,帶領手下性格各異的戰士,克服技術、資源、人員素質、作戰條件等重重困難,擊落來犯敵機,首創世界防空史上用地對空導彈擊落高空偵察機的紀錄。

任正非對影視作品有著不俗的鑒賞力,看他推薦的電視劇,不是浪費時間。那麼,任正非向華為人推薦這部劇的出發點是什麼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第一,不拘一格用人才。劇中主角肖占武,個性十分突出,他有信仰,不盲目迷信權威,敢於嘗試,敢於決斷,善於決斷,勇於擔當。他的手下,盡管在外人眼中,都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和缺點,但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說話結巴的通訊員,卻有一副好耳力;書呆子氣嚴重的大學教員,原本已被一營淘汰,卻在二營的土壤中成長為技術骨幹。正是這些外人眼中的 " 歪瓜裂棗 ",關鍵時刻發揮自己的獨門技藝,形成強大的集體智慧,最終取得戰鬥勝利。

華為一直強調領導隊伍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身為主官,要具備戰略洞察能力、決斷力,心懷夢想、勇於挑戰、敢於當責,是華為對優秀主官的要求,這些特質,與劇中主角肖占武高度重合。

作為 " 絕密 543" 的一員,肖占武文化素質並不高,但他抱持著強烈的信念,一直都在向 " 不可能 " 發出挑戰,不達目標不罷休。為瞭把雷達開機 - 發射的時間從 8 分鐘壓縮至 8 秒鐘,肖占武和戰友經歷一次次失敗,外界的質疑紛至沓來,這個過程有如煉獄,但他們最終還是達成瞭目標。

第二,燒不死的鳥是鳳凰,泥坑中爬起來的是聖人。2018 年 1 月 17 日,華為舉行瞭一場別開生面的儀式,主旨是關於批判與自我批判。早在 2013 年,任正非在華為年度幹部會議上就說過 " 對自己、對今天、對明天批判,以及對批判進行批判 "。華為的自我批判是上下貫通的,也是由來已久的。" 開放 "、" 妥協 "、" 灰度 " 是華為文化的精髓。一個不開放的組織是沒有活力的,沒有適度的妥協和灰度,就沒有審時度勢的正確抉擇。《絕密 543》中的二營,每次演練或戰鬥後,不管戰績是勝是敗,他們都要進行反思與總結。這與華為的一貫做法倒是頗為相似。

這次儀式,是華為自我批判精神的延續。因 " 部分經營單位發生瞭經營質量事故和業務造假行為 ",任正非簽發瞭《對經營管理不善領導責任人的問責通報》。對華為五位核心高層處以罰款並通報。任正非罰款 100 萬;華為三位輪值 CEO胡厚崑、徐直軍、郭平以及常務董事李傑各被罰款 50 萬元。有人認為華為此舉不過是作秀——這種判斷,不是基於對華為的瞭解,顯得淺薄而可笑。

第三,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這是華為創業初期確立的企業精神,它提倡的是榮辱與共、團結奮鬥的集體主義。《絕密 543》中的肖占武霸氣、剛強,他的二營卻是一個具有高度粘合力的集體。領導的兒子被安排到此鍛煉,從開始的排斥到最後的不舍;被懷疑為泄密者的技師,頂著壓力完成任務;為搶救設備,領導的兒子犧牲自己一條腿,換回連長的安全。二營成員之間雖然有些摩擦,卻通過磨合建立瞭一種互相信任的情感關聯。以此為基礎,每次戰鬥,他們都能將團隊精神發揚到極致。軍人擁有普通人沒有的強烈使命感,他們的團隊意識更具備天然性。在商業化的技術型公司華為,18 萬員工的團隊精神與使命感靠什麼作為凝結,這個問題,不僅華為內部進行著不間斷地探索,就連外部,也對此保持著密切關註。

華為早期,團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出現問題,往往是研發、市場、客服一起上。公司發展至今,規模擴大數倍,部門細化、分工明確,考核繁多,面對敗局,還能像從前那樣的拼死相救嗎?

任正非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同時,他身上還閃耀著某種英雄主義的光芒。軍人出身的他,對於戰略戰術的理解,對集體意識以及使命感責任感的追求,更多體現在對華為公司的管理方面。從這個層面出發,或許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要推薦《絕密 543》,又為什麼要在華為推行 " 全營一桿槍 "。

(作者系深圳自由撰稿人)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