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團隊高管訪談:iPhone X 是如何煉成的?

11-01

作者:Mashable 中文站

蘋果早就想制造一款像 iPhone X 這樣的智能手機。

當然,蘋果今年秋季推出瞭 3 款新手機。與所有堅稱愛自己所有孩子的父母一樣,蘋果聲稱 iPhone 8、8 Plus 和 iPhone X 各有其獨特之處。但是很明顯,蘋果正在歪曲事實,因為 iPhone X 本身就太特殊瞭。

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菲爾 - 席勒(Phil Schiller)說:" 這是一個全新的東西。我認為消費者已經準備好接受一款全新的、與眾不同的 iPhone。"

Mashable 最近有幸采訪瞭席勒以及蘋果手機團隊的其他高管比如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克萊格 - 費德裡希(Craig Federighi)、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丹 - 裡喬(Dan Riccio)和用戶界面設計副總裁艾倫 - 戴伊(Alan Dye),他們詳細地介紹瞭這款備受期待的智能手機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iPhone X 或許是自從第一代 iPhone 在十年前問世以來最受市場期待的一款智能手機。

與蘋果其他的產品一樣,iPhone X 誕生於一個跨部門的協作流程。它依賴於公司內的眾多團隊和公司多年來一直在測試的紀律。

一些產品比如 3D 深度繪圖和 OLED 技術以前從未或很少被蘋果產品所用。蘋果高管們首次披露瞭取消 Home 按鍵有多困難,以及為什麼他們認為 iPhone X 的成像模塊所在的 " 劉海 " 區不是什麼大問題。

費德裡希說:" 你在蘋果從事某些項目時可能一開始就會想,我們沒辦法把它取消掉,這就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費德裡希剛剛從流感中恢復過來,他開玩笑說,他前段時間患上瞭 "iPhone X 感冒 "。

他說:" 我們都知道我們要走向何方,但是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解決很多問題,隻要其中有一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我們就沒辦法把 iPhone X 做出來。"

在一個陽光明媚、異常溫暖的秋日,我前往蘋果庫伯蒂諾市總部。在這裡,iPhone X 幾乎和 iPhone 7 或 iPhone 8 一樣普遍。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款手機吸引瞭很多人的眼球,而且還令同期發佈的 iPhone 8 和 8 Plus 黯然失色。很多人認為,與 iPhone X 同時推出的 iPhone 8 非常不幸,就像 " 既生瑜,何生亮 " 一樣令人氣短。

最開始

iPhone X 是從何時開始設計的?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可能大相徑庭,有人認為是從 3 年前開始的,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款智能手機的起步階段甚至可以追溯到 2007 年。

蘋果的矽谷團隊在 2014 年左右決定將一個神經引擎添加到 CPU 之中,他們最終在 A11 仿生 CPU 芯片上實現瞭這一願景。裡喬說:" 當時,我們不知道我們會用它來做什麼,但是因為矽在烤爐裡呆瞭很長時間,我們知道我們必須把它包括進去。"

這種矽可以在增強現實和功能強大的 Face ID 功能上實現。然而,對於一個全屏幕的 iPhone 來說,它的基礎在 10 年前就確定瞭。席勒說:" 這是我們自第一代 iPhone 以來的夢想,從第一天起,我們就有瞭一個夢想,要給 iPhone 配備全面屏和 edge-to-edge 屏幕。"

或許這並不是什麼秘密,蘋果早就想去除 iPhone 上的各種按鈕以及手機上沒有被用到的區域。但是為什麼 iPhone X 會被設計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樣子?蘋果如何確定為設計一款全面屏版 iPhone 做好瞭所有必要的技術準備?蘋果高管們對此提供瞭一些有趣的解釋。

正如裡喬所說的,蘋果原本計劃在 2018 年發佈 iPhone X,但是 " 經過大量的努力,憑借著深厚的人才、極大的勇氣和決心,我們才能在今年就推出該產品。"

這個選擇在事後看起來似乎有點奇怪,因為如果同時推出一款相對更好的 iPhone,iPhone 8 系列手機的命運也許會受到影響,這顯然給手機團隊帶來瞭更大的壓力。

裡喬透露,計劃提前沒有給他們留出考慮功能取舍的時間。史蒂夫 - 喬佈斯曾在第一代 iPhone 發佈前幾周要求設計團隊將該手機上極易被劃傷的塑料屏幕換掉。

當蘋果決定放棄 Home 按鍵和 Touch ID 指紋掃描器的時候,裡喬說他們都參與瞭這項決策。他說:" 我們沒有時間去衡量到底該把指紋掃描器放在機身背部還是玻璃下面或機身側面。" 蘋果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相信面部識別和屏幕解鎖的質量,高管們稱之為第二代 Touch ID,但是問題是他們沒有這些時間。裡喬說:" 至於最後一刻改變手機的設計?實際上,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坦白說,這個項目推進的速度非常快,今年就推出瞭產品。因此,我們不得不很早就開始確定其設計。"

裡喬似乎意識到他說的可能太多瞭,然後面帶微笑地重審:" 我們必須提前鎖定。"

蘋果並沒有在最後一刻對 iPhone X 的設計做任何大的改動,這一點並不出人意料。畢竟,他們已經對 iPhone 的設計和功能做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改動。

Home 按鈕沒瞭

除瞭不斷 " 刪除 " 手機上的按鈕之外,蘋果產品的任何改動從未令果粉們失望過。近年來,蘋果一直在挑戰果粉的心理承受底限,它刪除瞭 iPhone 上的耳機插孔、MacBook 和 MacBook Pro 上幾乎所有的第三方接口。

我很清楚,蘋果一直為去除 Home 按鈕而感到自豪,因為正如席勒所說,他們一直在努力實現這個目標,說他們在每一代 iPhone 上都做過這方面的嘗試也不為過,最終他們做到瞭這一點,而且 iPhone 也變得越來越強大,他還談到瞭對 iPhone 的操作和安全性至關重要的 Touch ID。

由於很多人仍然習慣於通過 Home 按鈕與 iPhone 互動,因此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拿起手機的時候,你的拇指被放在哪兒?)

席勒給出的解釋一度令我產生瞭錯覺,好像他的意思是他想保留 Home 按鈕。

席勒說:" 所以我們正處於最完美的單一按鈕界面上,我不認為這有些誇張,與其他人相比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略優勢,其他公司的產品都沒有與 Touch ID 協作配合的觸摸感應器。"

席勒笑著補充說:" 所以,經過就是這樣的,和我們一樣,和我們做過的其他事也一樣。"

替換人們喜愛的一項配置是有風險的,而且這項配置同時也是蘋果自認為是其最偉大的技術創新的一部分,因此這樣做隻會加大蘋果在 iPhone X 上應用新技術時的壓力。

席勒說:" 我們替換它的原因不是因為它不能很好地工作,而是因為我們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我們要讓 iPhone X 成為一款偉大的產品,就必須把標準提高。"

每一項技術替換都是一次挑戰。裡喬說:" 我認為最難的挑戰就是替換 Touch ID,非常非常難。"

蘋果聲稱,新的生物識別安全技術 Face ID 比以前的 Touch ID 系統更好、更自然。裡喬提醒我們,沒有人試圖去尋找跟自己指紋一模一樣的人。

他說:" 實際上,你是用自己的眼睛來識別他們。" 裡喬提出瞭一個顯而易見的觀點。當時還不清楚蘋果打算如何在 iPhone 上實現面部識別。

幸運地是,蘋果已經擁有瞭實現面部識別的核心技術,哪怕它從未設想過使用它來達到這個目的。

2013 年,蘋果收購瞭為微軟的初代 Kinect 研制 3D 動作跟蹤技術的 PrimeSense 公司。裡喬說:" 我們不知道會把這傢公司的技術應用到哪裡。" 但是蘋果還是選擇繼續投資和開發,裡喬回憶說," 當時我們想,也許有一天能想到怎麼使用它的技術。"

盡管蘋果早就設想過將 3D 深度傳感技術整合到 iPhone 中,但他們從未考慮過用這項技術進行身份驗證。相反,蘋果專註於支持輕度體驗,比如最新的動畫表情符號 animojis,該功能可以利用你的面部的 3D 深度圖像將你的表情與屏幕上的卡通人物的表情實現同步。

與此同時,裡喬領導的團隊決定將深度傳感功能與紅外攝像頭結合在一起,進行面部識別,看看會發生什麼。結果比他們預期的更好。

裡喬說:" 我們距離 Touch ID 確立的規范並不遙遠,不管是錯誤接受率還是錯誤拒絕率都在可接受范圍內。"

有瞭真正的深度傳感硬件,團隊就開始專註於 A11 仿生神經引擎和其他軟件與算法,將錯誤接受率從五萬分之一降低到一百萬分之一。

劉海兒

蘋果為無按鈕主屏幕準備的解決方案產生瞭一個重要的後果。位於 iPhone X 前面的 TrueDepth 模塊在完美的 OLED 屏幕上挖瞭一個近四分之一英寸的缺口。雖然三星在 Galaxy S8 上選擇瞭一種類似的解決方案來取代虹膜掃描認證技術,但它選擇將整個模塊置於設備的頂部邊緣,而不是在屏幕上開一個缺口。

然而,席勒卻為 iPhone X 的這個像劉海一樣的缺口作瞭一種精神上的、不尋常的辯護。

席勒說:" 我認為,當你使用 iPhone X 的時候,你很快就會適應它。你會把它看成屏幕,而不會把它看作是任何不尋常的東西。"

他還為這個像劉海一樣的缺口背後應用的大量技術感到自豪。他說:" 這是我們創造的技術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這裡面有多個組件,包括紅外攝像頭、泛光照明器、環境光傳感器、揚聲器、麥克風、前置攝像頭和點投影儀等。"

看我

這個像劉海一樣的缺口比以前的 Home 按鈕更加忙碌。蘋果還利用 TrueDepth 攝像頭及其面部跟蹤技術來跟蹤用戶的註意力。

費德裡希說,蘋果正在利用註意力檢測和管理你使用 iPhone X 的頻率。

除瞭在數以百萬計的人群中識別出你的臉以確保安全解鎖之外,iPhone X 還會進行一項不那麼個性化的註意力檢測掃描。費德裡希說:" 這就好像是,‘現在有人在看電話嗎?’。"

雖然這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但實際上卻是為瞭提高電池使用效率。你在使用現在的 iPhone 時,如果你把它放在距離自己稍遠的地方,但是你仍在閱讀時,屏幕過一會兒就會自動變暗或關閉,因此你需要時不時地點擊一下屏幕。

費德裡希說:" 現在我們可以把你的眼鏡看作虛擬的水龍頭瞭,手機可以周期性地檢測你的註意力。如果你正在閱讀什麼東西,它就會知道‘哦,有人還在看我’,所以它就不會自動調暗或關閉屏幕,但如果沒有人在看手機,它就會主動調低亮度或關閉屏幕以節約電量。"

費德裡希稱,iPhone X 大約每 30 秒就會進行一次註意力檢測。

喚醒

顯然,iPhone X 並非總是保持著警覺狀態而不休眠。如果你把它放在桌子上,它會根據你的設置自動鎖屏,然後關閉屏幕。但這又引出瞭另一個核心和根本性的變化。

喚醒 iPhone X 會讓我們再一次想起我們失去瞭什麼。現在沒有 Home 按鈕瞭,我們該怎麼打開手機呢?

費德裡希說:" 這是這一次最大的調整,但我認為此次調整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費德裡希花瞭大量的時間使用 iPhone X,當他拿起妻子的手機時,他開始在屏幕上滑動,但他搞不懂為什麼無法打開手機。

盡管蘋果致力於移除 Home 按鈕,但它還是考慮瞭能夠取得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

戴伊說:" 毫無疑問,我們考慮過不同的解決方案,比如用一種視覺形式還是一種全新的、數字版本的 Home 按鈕來取代以前的物理 Home 按鈕。當然,我們一如既往地做瞭大量、廣泛地研究。" 戴伊領導的團隊與蘋果首席設計師喬尼 - 艾維(Jony Ive)以及所有的硬件和軟件團隊都有著密切的合作。

要想教 iPhone 用戶養成新的習慣,那就意味著:無論他們做什麼,都必須是顯而易見的。

結果就是屏幕底部出現瞭一個相當普通的橫條,如果你不馬上使用它,它會提醒你 " 向上滑動打開 "。戴伊說,這種外觀掩蓋瞭其內部的所有功能,用戶們不用再對其位置、大小和周圍的設計等耿耿於懷。

費德裡希補充說,他把它稱作 " 抓條 "(grabber bar),更小版本的 " 抓條 " 以前曾在 iPhone 上出現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iOS 7 的控制中心裡的 " 抓條 "。巧合的是,iPhone X 的手勢條在控制中心從底部向上滑動的時候會迫使它從劉海形的凹槽的右側向下滑動。

當被問及垂直滑動會對手比較小的用戶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時,戴伊說人們已經到達那裡瞭,他的意思可能是說向下滑動來查看通知。費德裡希提醒說,可訪問性下的 " 可達性 " 選項依然存在。

與 Home 按鈕不同的是,這個手勢工具隻有一個目的:向上滑動以打開 iPhone X。但是,費德裡希說,即使在人們學會瞭新手勢之後,你也不能關閉這個功能。

如果它每一次都能準確、迅速和有效地發揮作用,iPhone X 的用戶將很快習慣這種新手勢。

費德裡希說:" 我們做瞭大量的努力,將這個手勢的延遲時間一毫秒一毫秒地縮短。當你的手指觸碰到顯示屏底部時,如果 UI 沒有作出回應,我們肯定不想看到這種情況。" 他回憶說,他們制作出最初的原型後,瘋狂地對它進行測試和完善,甚至把它放到 iPad 上進行測試。

蘋果在 iPhone 上首次采用 OLED 屏幕以及改善的刷新率對改善新手勢的反應速度提供瞭巨大的幫助,但是添加 OLED 屏幕也帶來瞭它自己的一系列挑戰。

不止是一張漂亮的面孔

蘋果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開發 OLED 屏幕,但是他們知道不能在 iPhone X 上使用現成的 OLED 技術。裡喬說:" 為瞭實現我們想要的 edge-to-edge 設計,它不能是一款典型的 OLED 屏幕,而必須是一個柔性 OLED 屏幕。"

他們還必須解決現有 OLED 技術面臨的一些挑戰,包括顏色精度、離軸視圖和老化等等。

蘋果證實,iPhone X 確實使用瞭三星生產的 OLED 屏幕,但它並不是現成的組件。費德裡希告訴我們,他們與三星合作創建瞭定制技術,然後做瞭很多底層軟件工作來克服 OLED 屏幕的固有缺憾。

即使完美的 OLED 技術處理顏色再現的方式也跟液晶屏技術不同。

戴伊說:" 確保顏色符合我們的期望是一項挑戰。我們團隊花瞭大量的時間去調整顯示屏和研究 OLED 技術如何顯示系統顏色,我們特別關註全系統顏色。"

應用

iPhone X 承諾會帶來很多的變化,但是其中有很多功能是完全沒有變化的,或者盡管變化瞭但仍然能夠工作。

費德裡希說,使用 Touch ID 進行身份驗證的第三方應用將自動支持 Face ID 技術。

在 iPhone X 上,甚至沒有一個定制版 iOS 11,相反,蘋果設計瞭用戶界面如何運作的底層機制以及它背後的引擎,以支持 iPhone X 和傳統的 iPhone 體驗。

蘋果多年夢想成真

當我向費德裡希詢問應用開發者如何處理新的 edge-to-edge 屏幕時,他指出,大多數人都已經準備好瞭。

他說:"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開發人員現在使用尺寸分類、自動佈局和其他技術來適應各種屏幕尺寸,開發人員不用在硬編碼時對屏幕長寬比例作限制。"

盡管不同的 iPhone X 設計可能會讓某些人感到困惑或是沮喪,但是這一點還是很明顯的。席勒承認這確實是一項挑戰,但是他說事實再一次證明蘋果戰勝瞭這項挑戰。

他說:" 是的,有那麼一刻你確實需要學習。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事實上,我們很喜歡這種體驗。對我來說,當你再也不用為困瞭你十年的問題頭疼,而是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的時候,科技總是令人興奮的。"

多年來,你一直在要求蘋果創新。現在你應該問問自己,你準備好接受創新的真正含義瞭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