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幾百人的工廠空無一人,失業的失業,跑路的跑路!
" 一夜復活,滿地是錢 " ——有媒體曾這樣形容當地的自行車產業。在共享單車群魔亂舞的這一年,跌入低谷的中國自行車產業奇跡般的復活。
一夜之間,蝗蟲湧入
隨著 2016 與 2017 年之交共享單車風口驟起,共享單車數量激增,仿佛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一般出來瞭,最瘋狂的時候,僅深圳一天就有上萬輛共享單車投入使用,北京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 160 萬輛共享單車。
調查顯示,今年 1 到 5 月,自行車產量 2622 萬輛,同比增長 25.4%,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12.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10.5%。
中國自行車協會的官方文件顯示:中國每年有 8000 萬輛的自行車產量,內銷在 2500 萬輛左右,而僅 ofo 和摩拜這兩傢共享單車企業,2017 年一年的訂單所帶來的產能就將超過 2500 萬輛。
一劑春藥,死灰復燃
要支撐如此規模的產量,這背後是數千傢自行車代工廠夜以繼日的加班,共享單車帶來瞭巨大的訂單,讓自行車產業這個公認的夕陽產業又返老還童,一場造車大潮在行業裡擴散開來,不少自行車廠的老板都在增加生產線,來應對日益增長的共享單車訂單。
自行車廠工人李明回憶起自己第一次聽到摩拜宣佈投放 400 萬臺單車時,仍記得當時的興奮勁," 有大把事情可以做瞭 "。在給共享單車代工期間,他每天工作 10 個小時以上,工資比以往每月多出 3000 多元。
為承接 40 萬輛小藍單車的訂單,美邦自行車公司還曾專門追加瞭一條生產線。那時,媒體這樣描述當地工廠生產線上的繁忙景象:差不多 20 個員工組成瞭一條長約 50 米的流水線。
共享單車的訂單如一劑春藥一般,讓自行車產業這個遲暮的老人,又從新煥發生機。
一位年輕的自行車組裝員曾在工作臺上寫下瞭 " 春天來瞭 ",然而,春天真的來瞭嗎?
轟然倒下,一地雞毛
春藥終究是春藥,藥效一過,結果可想而知。
8 月 29 日,廣州市交委和各區政府聯合約談瞭多傢共享單車平臺企業,要求停止新車投放。繼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禁止新增共享單車投放後,禁騎、扣車、限制投放等管控措施正限制共享單車的 " 野蠻生長 "。
不止是政府部門的限制,另一方面,共享單車在資本市場本身也開始遇冷,大城市的共享單車基本都已經趨於飽和瞭,市場加速洗牌,悟空單車、3Vbike 和町町單車三傢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閉。
工廠倒閉,工人下崗
9 月 2 日下午,新京報記者走訪聚友自行車公司廠房,不見一位工人,機器也落滿灰塵。
" 共享單車坑瞭不少人 ",王慶坨鎮一傢單車工廠人士告訴記者,有不少工廠被拖欠貨款,金額從十幾萬到 200 萬都有。
工廠負責人均表示," 共享單車企業不讓發貨、拖欠尾款在當地已是普遍現象 "," 共享單車隻是一時的買賣 "。
500 多輛町町單車貨還沒發,那邊公司就跑路瞭,而這些代工廠大多數都是預付款的方式,企業先支付 30% 左右的預付款給工廠,在完成生產後,再付尾款,而如今公司跑路,很多代工廠的尾款收不回來,虧損幾十、上百萬在行業裡是很普遍的事情。
在深圳市,有 200 多傢單車企業包括整車生產、零部件供應的上下遊配套企業,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工廠給共享單車代工。
如今共享單車停止市場投放,這些代工廠都將面臨停工停產的尷尬境地。
李明已經開始考慮轉行的事情瞭,他打算去搞房屋裝修,但他的語氣並不是那麼堅定。" 如果還有其他自行車廠傢叫我去做,我就去,不然我就改行瞭。" 他接著說道," 因為去做別的行業的話,還要學,工資也不高。"
投資需謹慎,風口不可追
自從 2012 年雷軍的小米大獲成功後," 飛豬論 " 一直在投資界廣為流傳,成為不少年輕人的人生信條,以至於之後的 VR、租車平臺、二手車、O2O、直播等行業的投資熱潮一波接著一波,紮堆投資成瞭普遍現象。
這樣的投資結果怎麼樣,大傢很清楚,除瞭幾個背靠巨頭的企業活瞭下來,大部分小企業的就如同一滴水融入瞭大海,被資本的洪流淹沒,最後連影子都找不到,如果所有人都認為那是風口,那就算再寬的康莊大道最後都會擠成獨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