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頭圖:華研旗下藝人林宥嘉在 2017 年 8 月 19 日廣州演唱會上。© 視覺中國
天亮請睜眼——阿裡音樂手裡又少瞭一張牌:來自臺灣地區的華研音樂曲庫獨傢版權。
2 月 28 日晚近 20 時,華研音樂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出公告,稱 " 本公司與中國著名互聯網阿裡巴巴集團簽訂的數位音樂授權合約到期終止 ",並稱自 3 月 1 日起將 " 另行簽署中國大陸地區之策略合作協議 " ——這意味著,華研音樂壓根兒就沒打算和阿裡音樂續約。
盡管華研在公告中沒透露新的合作對象,但網易雲音樂已經等不及瞭:3 月 1 日凌晨,以 " 網易雲音樂與華研國際達成戰略合作!" 為題的 H5 頁面開始流傳。據網易雲音樂的人說,今夜無眠。有樂評人打趣:大概阿裡音樂也是今夜無眠瞭。
阿裡音樂為何沒能續約?
阿裡音樂與華研不再續約,在業內早已非秘密,這與雙方的利益訴求分歧、阿裡音樂的人事、業務變動有直接關系。
2015 年版權大戰最激烈時,阿裡音樂搶到瞭 BMG、滾石、華研、相信等唱片公司獨傢版權。但宋柯當時表示,阿裡音樂 " 有半壁江山,有自己的版權壁壘 "。多傢數字音樂平臺的從業者告訴筆者,阿裡音樂從未對外做版權轉授。隻有在 2017 年底版權局施壓後,阿裡音樂才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達成版權互授協議。
須知唱片公司都把版權賣獨傢代理權,可不僅僅是拿個保底,大傢都指望通過數字音樂平臺的轉授拿分成。結果華研被阿裡音樂用來對抗騰訊音娛,做 " 版權壁壘 " 的工具,豈不可氣?這怕是雙方不再續約的最大原因。
某種程度上,阿裡音樂一直在吃蝦米時代的版權老本。有音樂行業人士告訴虎嗅,蝦米音樂聯合創始人朱鵬(花名朱七)飛到臺灣,才拿下瞭滾石和華研的版權。合約到期,大傢不看僧面看佛面,沒準還能賣一賣面子,但朱七在 2016 年回歸蝦米音樂短暫負責音樂人計劃後,2017 年中在股權到期後套現離職。老熟人不在還有什麼聊的?這怕是也影響瞭滾石、華研的決策。
於是滾石二次授權給太合音樂,而華研幹脆直接解約,賣給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最劃算的一筆投資
拿下華研要花多少錢?當初蝦米拿下華研的版權就已花瞭 2000 萬元,而 2017 年網易雲音樂隻簽樸樹就花瞭 2000 萬,這意味著網易雲音樂此次花費隻多不少。
但這依然會是網易雲音樂最有價值的一筆內容投資——無論從交易還是從用戶層面看,都是如此。
" 華研音樂的曲庫質量非常高。" 樂評人張昭軼告訴虎嗅。作為臺灣地區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華研音樂素有 " 天團宮 " 之稱,旗下簽約藝人包括動力火車、S.H.E/ 田馥甄、飛輪海、飛兒樂團、林宥嘉、炎亞綸、信樂團等知名藝人。這意味著就算是以 " 打包 " 形式代理,也是熱門歌多,口水歌少。品相好意味著轉授也更容易,用這批獨代版權與騰訊音娛、太合音樂互換版權,也有不錯前景。
總之就 " 做生意 " 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華研音樂的藝人及其曲目有著明顯的 " 新生代 " 特色,知名樂評人流水紀告訴虎嗅:" 華研跟網易雲的用戶屬性絕對無縫對接。" 這意味著新曲庫也會給用戶帶來一輪不小的高潮。
輸掉播放器的阿裡音樂,也要輸掉版權瞭
盡管國內流媒體音樂產業格局已定,但網易雲音樂拿下華研獨代版權至少說明,版權局部戰爭還沒有結束。
隻要網易雲音樂願意,版權戰就不會徹底熄火。隨著獨代版權曲庫逐步到期,數字音樂平臺還會為此做小規模的爭奪。目前看來,如果阿裡音樂沒有繼續經營版權的打算,那麼它逐步釋放出來的唱片公司版權,都將被饑渴的音樂平臺,尤其網易雲音樂收入囊中。
拿下華研版權獨代,不僅是網易雲音樂最劃算的投資,也是最明智的策略調整:不再與騰訊音娛硬碰硬,轉而向後方空虛的阿裡音樂下手。
而數字音樂平臺花錢多,也未必能續約。每隔幾年,每傢數字音樂平臺都會面臨 " 續約 " 問題,但決定權基本都在唱片公司手中,它們決定續簽與否的最重要依據是:數字音樂平臺是否做好瞭精細化運營。
因拒絕對外授權而接連失去滾石、華研的獨代版權的事實也表明,唱片公司不甘淪為數字音樂平臺版權戰的工具,高價買來的版權曲庫不做運營,將無可能繼續合作。滾石和華研將會影響到阿裡音樂手裡的 BMG、相信音樂的獨代版權,現在就看他們會不會如法炮制瞭。
未來,數字音樂市場可能很難有阿裡音樂什麼事兒瞭。就用戶、曲庫和產品規模來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目前為國內第一,而第二名網易雲音樂和第三名阿裡音樂都遭遇 " 曲庫規模與用戶數倒掛 " 的尷尬。一個獨傢曲庫少而用戶數多,另一個則反之。不過,從華研的獨代版權易手開始,事情正在發生變化,如果網易再拿下幾個同等規模的獨代版權曲庫,輸掉播放器市場的阿裡音樂也將輸掉版權。
祝福阿裡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