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全面屏”?華為麥芒 6 體驗

10-16

以前經常被吹噓的全玻璃面板 " 概念機 ",總覺得很虛,有種遙不可及既視感。但近兩年,自從小米 mix 的發佈,和 " 全面屏 " 這詞兒的誕生,催生瞭越來越多全面屏手機,並且確確實實地感受到,好幾年前 YY 的 " 概念機 ",好像能看見個盼頭瞭。

" 全面屏 " 手機又該如何定義?超高屏占比?18:9 的屏幕比例?曲面無邊框?沒額頭 or 沒下巴?額,感覺都是,但又不全是,反正目前全面屏也沒有一個較為標準的官方定義。華為這次推出麥芒系列 6 代,號稱全面屏手機,但從外觀上看,好像和我認知中的全面屏手機有那麼一點點差距。

Ps:麥芒是華為旗下一個較為低調的系列,主打年輕人的品牌手機。

外觀 & 手感

雖然它的屏占比確實高,高達 83% 左右,並且有著全面屏手機標配的 18:9 的屏幕比例,可是總感覺在外觀上缺少瞭讓人驚艷的視覺興奮點。

雖然有著與全面屏不相符的額頭和下巴,未必能有其他全面屏手機那般視覺快感,但事實總是讓人震驚的,5.9 寸屏幕塞進 5.5 寸的機身中(可能邏輯有點錯誤),親測它居然 iPhone 7P 重合瞭,甚至還稍微瘦那麼一丟丟。全面屏還是有實質優勢的!

由於被可單手操作的 iPhone 6 寵溺慣瞭,所以一下子上手 5.9 寸真有點不太適應,我說能夠完全地單手操控,這肯定不科學嘛。但做些簡單操控還是 ok 的,比如閱讀公眾號,龜速打字等等。

整機比較圓潤,背部又是金屬材質,所以握持起來一點也不硌手,但單手操作仍有滑落危機,背面的雙攝依舊是凸出,正下方就是指紋解鎖。除瞭有高屏占比外,該有的設定麥芒 6 都有瞭,比如 2.5d 玻璃面板等等,就不多贅述瞭。

拍攝 & 續航

感覺麥芒 6 在攝像方面下足瞭重本,有四攝攝像頭,兩個後攝,兩個前攝,所以白色前面板上方特多孔!目前來講,雙攝的處理方案有那麼幾種,麥芒 6 的雙攝是屬於協同工作類,無論前置還是後置攝像頭,基本都是主攝像頭負責成像,副攝像頭負責景深信息處理。

所以在拍照界面上,也能體現出各種大光圈調節,人像模式等等玩法,還能夠實現先拍照後對焦,最大光圈為 F/0.95,但實際結果,感覺不盡人意,模糊算法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樣張如下:

成像速度足夠快,白天成像基本太大問題,夜間成像會稍微偏亮,估計也是算法上的調教吧,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較為正常拍攝亮度。

那天在某紅咖啡廳裡,隨便拍瞭幾百張照片後,機身後背輕微發熱,大概掉電 15% 左右;日常通勤情況下,續航 1 天絕對沒問題,2 天勉 強 ok,3340mAh 的電容量基本不會是你擔心續航的點,唯一想要吐槽的是,居然木有快充,所以充滿 3340mAh 大約耗時 2 個多小時。

系統 & 性能

使用體驗是我關註的核心,畢竟每天一點亮屏幕,就是與手機系統在做各種交互,所以我會比較看重流暢度及功能性。

流暢度,如字面意思,就是各種拖拉滑動的日常操作,這非常考驗系統底層的優化,畢竟目前基本擺脫瞭硬件不足的因素,各手機配置都是一個模地放在那瞭。麥芒 6 同樣搭載瞭 EMUI 5.1 & Android 7.0 版本,基本流暢度有一定的保障;隻是左右滑動時,稍微有時會出現回彈的尬狀,具體原因不太清楚。

功能性,簡而言之就是系統使用起來是否人性化。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系統大致功能都趨向一致,個人感覺,目前更多地是在細節和差異化上作比拼。其中我比較喜歡 EMUI 5.1 的兩個地方是通知欄和左側 Feed 流。

先說說左側 Feed 流,不知道是我少用安卓機子還是見識短淺,雖說很多系統上都有,但我之前體驗過的 Feed 流更像是擺設,第一眼看著好像蠻酷炫,可後面基本沒有讓我點擊的欲望,而麥芒 6 的 Feed 流內含:常用 app、個人相關、新聞、視頻、音樂。並且這些信息流裡面的東西更新得都挺及時的。

另一個就是通知欄,隻要有收到任意 app 的推送信息,頂部都會出現該 app 的微型圖標,精致且能快速確認是否有自己想要看的 app 消息,下拉後能發現,若收到某個 app 的推送過多,會以抽屜的形式折疊起來,查找起來十分便捷。

當然,它還有許多趣味功能,比如掃題、分屏操作、精彩時刻、NFC 等等,隻是我暫時還沒用上而已。

寫在最後

剛開始是被它的全面屏所吸引,但是後面整體使用下來,更多地是沉浸在它的體驗當中;

麥芒雖稱不上是華為的旗艦系列,但對於日常來說,均衡的配置加上超前的全面屏已經相當足夠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