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歲航天博士去世瞭,是他活該嗎?

08-19

酷玩實驗室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酷玩實驗室

微信 ID:coollabs

" 將軍就要戰死在沙場上 "

這是一位航天博士

在彌留之際發給妻子的短信

這位博士叫劉從新

2012 年

36 歲的他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畢業

主修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

這樣的學歷和專業

找個年薪百萬的工作根本不是問題

然而

他抱著對科研的極度熱愛

進入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771 所研究發展事業部

專研圖像處理算法的他

卻被分配去做 CPU 基礎軟件工作

和他的專業實在是相去甚遠

當有人問他博士白學瞭怎麼辦的時候

他不但一句怨言也沒有

還說:

感謝所裡給我這個學習提升的機會

苦讀博士數年

人生已近中年的劉從新

就這樣進入瞭一個新的領域

不努力學習必然跟不上啊

他開始日以繼夜的學習相關知識

每天搭最後一班班車回傢

不斷地學習摸索

劉從新看到瞭軟件

對於航天型號產品的重要性

他一馬當先

帶領團隊建立瞭基礎軟件研發中心

和大傢一起學習

可是內網資料有限啊

劉從新毫不猶豫

自掏腰包給組員和自己

買瞭國外論文網站賬號

他說:

以後要讓中國的型號裝備都能用上我們的智能軟件

2016 年

可以說是人工智能的元年

航天領域也極度重視智能計算

劉從新緊跟國傢的需求

通宵讀論文寫材料申請項目

有一天

為瞭趕一份報告

和同事忙到凌晨 4 點的劉從新暈倒瞭

暈倒時

他手裡還緊緊攥著厚厚的材料

同事用力掐他的臉才醒來

劉從新跟同事在北京出差時通宵改報告的背影

他醒來的第一件事

不是關心自己的身體

而是詢問項目的進展

他把項目當孩子一樣對待

累成這樣的他來不及休息

繼續投入瞭工作

有一天同事去向他匯報工作

看著他眼角滲出的血大聲驚呼

可是他竟然沉迷於工作

絲毫都沒有察覺到

很明顯

他的身體已經出現瞭嚴重問題

在同事的勸說下

他象征性的去瞭趟醫院

一個小時後就回來瞭

還說沒事 勤滴眼藥就好瞭

事實是

他手中的項目迫在眉睫

而他又對航天事業無限熱愛

哪裡有時間休息啊

在他這樣沒日沒夜的拼命苦幹下

2016 年以來

他的團隊得到瞭 863 預研等一系列國傢級項目

他們研制的操作系統

獲得瞭陜西省國防科技進步獎

在多個衛星產品上應用

團隊從 0 發展到 20 多人的智能計算中心

劉從新在黨員民主評議活動中寫下的自評書

身體又不是鐵打的

哪裡受得住呢

今年 3 月

劉從新被診斷為癌癥晚期

很難想象

在那無數個日夜的攻關戰中

他獨自承受著怎樣的痛苦

可是

他把所有的榮譽都給年輕人

所有的獎金都給其他同事

結果是:

在人才流動性如此之強的年代

他的班組裡竟沒有一個年輕人離職

而躺在病床上的他

依然堅持帶病看書讀論文

電話遠程工作

念叨著怎麼樣讓中國的軟件產業發展的更好

隻是

在把人生最好的 5 年奉獻給中國的航天後

在他正當年富力強開始人生長跑時

他再也沒有機會看見他夢想實現的那一天

2017 年 5 月 23 日

年僅 41 歲的他永遠離開瞭這個世界

帶著他未竟的夢和數不清的遺憾

嘴裡喃喃著:

我要活下去,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

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發給妻子的短信是

讀著他的事跡

蛋蛋姐幾度落淚

這幾年

每每提起航天事業

我們都是滿滿的驕傲和自豪

長征系列、神舟系列、嫦娥系列

它們的一次次升空

不斷刷新著中國航天業的記錄

撩撥著我們心底最深處的悸動

我們的這些驕傲背後

是幾十萬像劉從新這樣活生生的航天人啊

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們

每當提起航天人

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錢學森

他放棄國外優渥條件毅然歸國

把中國的原子彈導彈事業向前推進至少 20 年

那其他的呢

大概都是一些不幸的消息瞭

1982 年 2 月 20 日

47 歲的羅健夫淋巴癌晚期去世

他為我國的航天領域做出瞭巨大貢獻

被稱為 " 中國式的保爾 "

1972 年他為我國研制出第一臺 " 圖形發生器 "

1975 年他又研制出 " Ⅱ型圖形發生器 "

1981 年 10 月

Ⅲ型圖形發生器進入攻堅階段

此時的他身體已經嚴重不適

然而他忍著疼痛又堅持工作瞭 3 個月

直到 1982 年 2 月 6 日

他才有時間走進醫院

這天上午被確診為癌癥

下午他卻讓同事瞞著妻兒又回去工作瞭

因為他沒有時間看病

心裡想的是:

我還有許多工作沒有做完

填補瞭中國圖形發生器領域空白的羅健夫

永遠的離開瞭這個世界

甚至連一句遺言都沒來得及給妻兒留下

無獨有偶

2012 年 11 月 25 日

中國殲 15 總指揮羅陽因公殉職

在他生命的最後 7 天裡

他都在遼寧艦上工作

在終於圓滿完成艦載機試飛任務

離艦登車後

他卻突發心臟病離世

這一年,他 51 歲

依然是人生的大好時候

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裡

我們曾為一個個奉獻青春和生命的航天人感動流淚

可是在中國航天事業

已經走向世界前列的今天

我不知道為什麼

依然有如此多這樣的事情存在

在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 的微博下

網友 " 六有新人 " 的評論

也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在別的系統和集團暑期組織休高溫假或提高職工幸福指數的時候,航天往往在搞 " 大幹一百天 "、" 誓死保節點 "、" 超常工作 "、" 非常六加一 " 等不要命的加班活動。

而 " 薇樂傢的熊 " 的評論

似乎更加道出瞭實質

現在咱們就是給一些私企外企培養熟練工的,人才流失太嚴重。我認識的不少人,因為情懷,可以甘於奉獻,可是當遇到現實問題的時候,情懷和奉獻不會幫他們解決問題,隻能選擇帶著遺憾跳槽。留下來的我們除瞭抬頭表示惋惜,隻能繼續低頭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由衷的欽佩航天人的精神

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的無限驕傲和自豪

他們是祖國的良才

可是正因如此

每當有一個人離去

才會讓人更加心痛

人生四十正當年

他們本可以用自己的滿身本領

做出更多讓人驕傲的成績

可是卻在一場百米沖刺之後

就永遠離開瞭跑道

而劉從新的夢才僅僅開始瞭五年

便戛然而止

他的那兩句

" 我要活下去,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 "

包含著多少悲壯和無奈

面對兒子的離去

他 70 多歲的老母親在他葬禮上說的話卻是

" 我的四兒走瞭

他的工作有沒有人能接上

有沒有給大傢添麻煩?"

這背後是多少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淒涼

在他去世後

他的同事為他整理電腦時

看到瞭一個文件夾

那個文件夾裡放著許多他一傢人幸福的合影

還有他對剛上小學的女兒各科學業的規劃

可他卻再也沒有機會講給他聽

而像劉從新一樣的還有很多人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 " 航天人 "

可我們不要忘瞭

除瞭 " 航天人 "

他們也一樣為人父、為人子、為人夫

數十萬個航天人背後是數十萬個傢庭

而對於每一個傢人他們都是全世界

為祖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毫無疑問他們的精神值得每個人欽佩

我們每個人捫心自問

他們真的該年紀輕輕就離開這個世界嗎

如果這是我們的朋友親人我們還會樂意嗎

相比於此

蛋蛋姐覺得

60 年前清華校長蔣南翔提出的

"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

反倒更加迷人

1957 年

面對 76 歲高齡卻依然面紅身健的馬約翰

時任清華校長蔣南翔提出瞭這一理念

1964 年

在慶祝馬約翰服務清華五十年的大會上

蔣南翔又一次表示:

" 把身體鍛煉好,以便像馬約翰先生看齊,同馬約翰先生競爭,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在我們享受安逸生活的時候

我們惟願每位為國奉獻的人

擁有更好的生活

得到更好的健康照顧

能更加體面的為人父為人夫為人子

沒有後顧之憂的

健健康康為國工作五十年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資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航天博士 " 戰死沙場 " 生命定格在 41 歲》

六有新人、薇傢樂的熊在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 微博下的評論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