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競爭對手是馬雲、貝佐斯

11-21

為瞭給首傢小米旗艦店造勢,雷軍提前爆料:截止今年 10 月份,小米的總營收已經達到瞭 1000 億元人民幣。

這個料讓業界打瞭一個激靈!不過大傢打激靈不是因為小米業績好,而是錯以為雷軍提前實現瞭跟董明珠的五年賭局,一幹人馬興奮的等著董明珠如何回應這事。

可惜一查資料發現,當初雷軍跟董明珠賭約的前提是:五年之內小米營收超過格力。再翻看格力前三季的財報(截止 9 月 30 日),營收已然達到 1108.75 億元人民幣。

看來小米營收想要超越格力,還有不小的差距。而 2018 年,格力的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正處於業績爆發拐點。小米想要超越的話,實在是難度不小。

董小姐可以自信滿滿的穩坐軍中帳瞭。

但雷軍的立下的小目標,卻讓人迷糊瞭—— 2018 年出貨 1 億臺,進入世界 500 強;5 年內小米之傢營業額 100 億美元,10 年後小米的營收達到 1 萬億元。

原話是這麼說的:

" 我再說一個聽起來很刺激的目標,明年進入世界 500 強,我覺得 99% 的概率,隻要天不塌下來,我覺得 99% 的可能性能進入世界 500 強。這個聽起來很誇張,但是對於小米今天沒有那麼難做。"

" 我們和高管深入透徹的討論,有 50% 的概率小米會在十年後達到 1 萬億的營業額。"

恩,蘋果 iPhoneX 光首發預購第一天,光在中國市場預購量就直接上 550 萬臺,按 8388 的起步價至少到手 500 億人民幣。按照倪萍大姐的算法,四舍五入就是小米今年前十個月的營收哇!

這麼算下來雷軍的小目標,確確實實是小目標。

萬億營收夢,隻有對標亞馬遜資本才認可

不過小米與蘋果不同,蘋果一臺 iPhoneX 敢賣到 1000 英鎊上萬人民幣,最高峰曾賺取瞭智能手機市場 103% 的利潤,即便近兩年下滑,也占據瞭 70% 以上的利潤。

而小米的主力產品——智能手機,售出的手機均價還不足 2000 元人民幣。雖然近兩年小米有意提高手機均價,但效果乏善可陳。就連最新對標 OPPO、vivo 的小米 Note3、小米 5X 也不溫不火。

為瞭應對競品——華為榮耀 9、錘子堅果 Pro2 的競爭,小米 Note3 從發佈之初的 2499 元,一路跳水到今天的 1999 還能領近 280 的優惠券。

這架勢,小米永遠也進不瞭中高端市場瞭。

那靠什麼完成雷軍的 " 小目標 " 呢?

小米最近一直炫耀自己在印度市場的成果,一路披荊斬棘,馬上就要將三星掀翻在地成為印度市場老大。昨天又在西班牙舉辦發佈會,副總裁王翔宣佈進入西歐市場。值得註意的是,小米進軍西歐市場的同時,也把小米商城帶瞭過去,與 Ingram Micro 和阿裡旗下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合作,進行產品營銷、配送和其他支持服務。

恩,印度市場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歐美用戶沒有對小米的刻板印象,更容易提槍進軍中高端。

不過即便小米的全球化出海策略發展順風順水,那也隻能實現明年進入 " 世界 500 強 " 的目標。而想成為萬億大戶?光靠小米手機是萬萬不行的!除非整個手機市場一直堅挺,年銷量穩定在 10 億,出貨均價在 1000 元以上。

不提這種可能性是多少,至少在公司發展穩定性上來講,這種大躍進竭澤而漁式的目標也是不科學的。

所以,雷軍就不可能再把小米定位為手機公司。其實很明顯,現在小米已經把自己定位為電商——或者說新零售公司瞭。

對比電商巨頭亞馬遜,他的 2016 年營收是 1360 億美元,按當時 6.9 接近 7 的匯率算下來已經超過 9500 萬人民幣。倪萍四舍五入一下,至少是 1 萬億。

如果選擇亞馬遜作為對標目標的話,1 萬億的小目標放在資本市場面前,還是能被接受的。如果選擇蘋果作為對標目標,顯然小米跟蘋果的業務、市場、用戶有很大的差距,最直接的問題是蘋果的核心業務是打造一流的操作系統,小米的核心業務顯然不是。兩傢根本沒有任何對標性。

所以,雷軍從創立小米到今天,從來沒有直接拿小米公司與蘋果公司進行資本上的對標。而雷軍經常對標的公司是 Zara、Costa、沃爾瑪、同仁堂、海底撈等一眾零售公司。

小米的核心業務其實是小米商城

從雷軍的實際行動上來看,雷軍也更重視小米商城的業務,可以說小米的業務核心是擁有大把優質流量的小米商城。圍繞著小米商城,小米做瞭社會化營銷、米聊、MIUI、小米手機、米粉節、米傢、有品等等。所有的思維都是爆款思維、互聯網思維,說白瞭就是流量思維——窮盡各種手段為小米商城導流。

雷軍一直以來的工作就是搭建各種軟硬件服務系統,與各個大佬公司商談活動合作項目,在微博等各大平臺上喊話做宣傳 …… 一切都是電商企業標準的發展流程,一切都是為瞭擴大聲勢做導流平臺,連雷軍的行程安排都是朝著馬雲看齊。

於是,在整個實業界乃至背後的資本都極其排斥 " 跨界 "" 業務多元 " 的情況下,小米窮盡一切概念為自己找理由進軍新行業。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器、小米電視、充電寶、手環、筆記本、電飯煲、空調 …… 甚至是服裝箱包!

這其實是電商企業擴展品類的思維。目前也隻有亞馬遜、京東、阿裡在做相似的事,而小米的 " 爆款思維 " 幾乎跟亞馬遜的自營品牌商品一模一樣。

因此小米副總裁劉德才會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米傢的基礎速度增長應該是每年都有百分之百,我原來想像的是每年應該有個兩三倍的增長,瞬間增長起來的。

這完全就是電商的品類開發思維,而不是實業行業做產品的思維。實業做產品,考慮的是市場容量,考慮的新品研發周期、技術提升周期。市場容量、產品能力的客觀條件存在,是不可能出現穩定的爆發式成長。隻有電商采購式的品類擴張思維,才會有這樣的快速爆發。

在這樣的電商邏輯下,小米更重視的是研發軟硬件系統,去控制管理或者說服務整個產業鏈。包括自傢的設計標準、物料管理系統、質量管理系統、物流系統、電商渠道平臺。這些基礎服務設施做好,未來符合資質的廠商都可以進入小米商城,上架自己的產品。

小米為未來的這一天,設置瞭一個十年的期限。

這麼算下來,雷軍與董明珠根本就不是一夥人。董小姐這兩年才學會運作資本,業務佈局從來就是拼命精簡。

董明珠做格力業務多元化都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給資本市場的依據是自己要做更有前途的智能裝備市場,拿多元化來磨練自己的智能裝備而已。同時智能裝備也是格力空調的質量管理體系,費勁瞭心思才畫這麼一個大圈。即便是入主珠海銀隆、舉牌海力,又跟夏利傳得神神秘秘,董明珠都可以解釋成進軍汽車空調行業,這些都是為瞭自傢的空調事業能有更廣泛的市場空間。

而雷軍隻用說一句:這是我投資的!董小姐還是趕緊退休,好好學一學投資吧!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