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騰訊信用”下架,談談個人信用分的“煩惱”

02-03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 月 30 日,騰訊旗下的征信平臺騰訊信用正式向全國范圍開放公測個人信用分,但僅僅一天之後就下線瞭。一個眼看就要引發全民刷屏的現象級產品就這麼戛然而止,加上騰訊征信官方的有效信息披露實在有限,下線原因也就引發瞭廣泛的猜測。

一個被廣泛流傳的說法是個人信用分涉及合規問題被監管叫停,不過,仍缺乏 " 實錘 ",隻是靠猜測。真正的原因留待後續官方的實錘信息,在本文中,我們談一談個人征信分的煩惱。

1

2015 年 1 月 5 日,央行發佈《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 8 傢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7 月,央行完成驗收工作,各種信用分悄然上線,8 月初就有媒體報道稱 " 8 月上旬下發首批牌照 ",市場一片歡騰,8 傢機構之外,據稱還有 30 多傢機構在競爭第二批牌照資格,其中也包括一些電信巨頭和商業銀行。

上旬在平靜中過去,市場在焦慮中等待,直至下旬,央行行長助理楊子強在某研討會上強調,要嚴把征信行業進入門檻,在征信許可備案中把握好市場規劃,對征信機構整體數量有計劃,不搞多而亂。一些敏感的媒體嗅到瞭不同的氣息,開始大膽預測," 此次這 8 傢征信機構恐怕無法都獲得牌照,央行可能隻會下發 6 個或者 7 個征信牌照 "。

相比央行征信機構,社會化征信機構的數據來源還包括瞭信用卡還款、網購、轉賬、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信息、社交關系等,覆蓋范圍很廣,以至於可以涵蓋征信空白的學生群體。然而,數據源雖然廣泛,但由於存在明顯的信息孤島現象,數據的數量和質量堪憂,以至於,同一個人在不同機構的信用分,可能差異巨大。同時,缺乏強金融屬性數據也備受吐槽,沒有金融屬性數據,如何判斷用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呢?

在數據監管方面,則涉及到數據保護的問題,如何保護個人信用信息主體的合法權益,數據采集的邊界在哪裡,如何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被采集數據有沒有完善的保護機制,出現瞭數據泄露有沒有追責機制 …… 如此等等,在立法層面並沒有明確的界定。這種背景下,試點機構在數據采集和保護上也就難免引來諸多質疑。

舉例來說,網購惡意差評、網絡打車爽約、拖欠物業費等信息數據普遍被納入各種征信分中,問題是,如何判斷一個差評是不是惡意差評?打車爽約就一定是打車人的責任嗎?拖欠物業費的業主有沒有其他的苦衷?…… 數據來源的精準性問題不解決,以此數據得出的信用分是否會有失偏頗,廣泛使用是否會有失公平公正?

可見,並沒有充分準備好。

在這之後,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瞭集中整治,監管對各類金融牌照的發放都愈發謹慎,個人征信牌照也就沒瞭消息。不過,8 傢機構的合作夥伴越來越多、業務取得瞭快速發展,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大發展中發揮瞭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其他候選機構也依舊對個人征信牌照虎視眈眈,甚至招行、浦發、廣發等銀行也陸續推出瞭基於銀行賬戶的信用分產品。

大傢依舊滿懷希望。

2

2017 年 4 月,在 " 個人信息保護與征信管理 " 國際研討會上,央行回應瞭個人征信牌照問題,重申瞭個人征信的獨立性、公正性和個人信息隱私權益保護三原則,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則明確表示," 八傢進行個人征信開業準備的機構,目前沒有一傢合格,在達不到監管標準情況下不能把牌照發出去 "。

在此前漫長的等待中,相信試點機構或多或少能感受到瞭不安,終於,該來的還是來瞭。至此,8 傢征信機構依舊心存希望,繼續努力,向著監管標準靠攏就是瞭。

問題是,對於市場化機構而言,三原則實在不容易達到。

獨立性的核心要求是防止利益沖突。但股權紐帶就在那裡,再怎麼澄清,也有股權關系,該如何自證中立性呢?

再看公正性。何為公正性?給每個人賦予一個信用分,究竟是促進瞭公正還是制造瞭新的不公正,這是個仁者見仁的問題。如監管提到 " 征信業務活動應充分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確保政治上的正確性,…… 不能當作把人分為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工具 "。個人信用用於評價信貸風險天經地義,但看上去,如果用於更為廣泛的領域,比如根據信用分高低來決定是否享受 VIP 待遇,更像是制造瞭新的不公正。

個人信息隱私權益保護,則一直都是難題。大數據時代,當數據成為寶貴的財富,還有誰會顧及到數據背後是一個個的活生生的人呢?

在數據的源頭,既有各類 APP 和網站正大光明地搜集留存用戶信息,更有黑客拖庫、木馬釣魚、內鬼泄露等黑產人士登場,這些來源不一的數據,層層轉手,流入到各類機構手中,被用於從欺詐到風控的方方面面,成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用戶一直處於 " 裸奔 " 狀態,成為虛擬世界中一個個的 " 透明人 ",騷擾電話、網站廣告、暴力催收等成為瞭屢見不鮮的事件。

可見,兩年的時間悄然過去,如此種種,依舊是難以破解的難題。

被潑瞭冷水之後,後來便有瞭信聯的傳聞,後來傳聞落地,百行征信橫空出世,8 傢試點機構成為股東。再後來,便是騰訊信用推出瞭個人信用分的公測,繼而匆匆下線。

3

為何騰訊的信用分隻是公測瞭一天呢?

不妨問自己兩個問題:獨立性、公正性和個人信息隱私保護這三個問題解決瞭嗎?強監管下,金融業務強調持牌經營,拿到個人征信牌照瞭嗎?

市面上的個人信用分那麼多,為何是騰訊的個人信用分呢?

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2015 年之前,企業可以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為何 2015 年之後,企業就隻剩下花高價錢購買第三方支付牌照一條路瞭。我知道你的答案是監管暫停瞭牌照發放,而在我看來,答案則是,2015 年已經過去瞭。新舊之間、增量與存量之間,總需要一個時間界限。

那麼,出路在哪裡?

個人征信需要牌照,那麼出路也許是不做征信業務吧。其實,偏離信貸用途的個人信用使用模式並不能稱之為征信。在此意義上,遠離瞭信貸,也就遠離瞭征信,繼而也就遠離瞭煩惱吧。

(鈦媒體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 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