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僧牛仔
本文轉自公眾號:世界華人周刊
ID:wcweekly
最近,日本高田公司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曾經占據全球安全氣囊和座椅安全帶的 20% 市場份額,如今卻負債總額超 1 萬億日元,黯然倒下。
在中國人眼裡,日本制造是精巧耐用的代名詞,國人更是赴日瘋狂采購,從電器到感冒藥見啥買啥 …… 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調查顯示,2016 年,中國消費者僅僅通過網絡海淘的日本產品,金額就突破瞭 1 兆日元 ( 約合人民幣 625 億 ) 。
中國遊客在日本瘋狂采購,以至於日本為此現象發明瞭一個新詞 " 爆買 "
然而,近年來,東芝全球裁員、松下斷臂保身、三菱造假,夏普更是被富士康收購 …… 日本企業噩耗不斷,已成集體潰敗之勢。
夏普被富士康收購
是日本制造不行瞭?還是,原本我們就在神話 " 日本制造 "?
日本史,就是一部 " 山寨 " 史
從重工、汽車、傢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今天的日本制造幾乎在每個領域都有佼佼者。可是在上個世紀中葉,Made in Japan 在歐美就是 " 垃圾貨 " 的代名詞。
1990 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回到未來 3》,就調侃瞭日本制造的不靠譜。
《回到未來 3》電影劇照
日本制造之所以當時給人這樣的印象,除瞭產品質量不大靠譜之外,更重要的,是那個時期的日本貨,靠的是 " 山寨 " 歐美的產品起傢。
" 山寨 ",在日本的名詞是パクリ。" 山寨 " 在中國是個貶義詞,日本人可不這麼認為。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個 " 善於學習的民族 ",一部日本史,就是一部 " 山寨 " 或 " 學習 " 史。1868 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基本上是學習中國的政經乃至文化制度,和服、櫻花、茶道、相撲 …… 這些日本的文化象征,其實都源自中國。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
此後,中國的經濟文化日漸凋敝,日本不再學中國,將目光轉向瞭歐美。" 山寨 " 歐美,半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山寨成風," 日本制造 " 照搬歐美的一切
其實,早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日本就已經山寨成風。
二戰 " 火柴盒 " 零式戰機完完全全就是模仿歐洲老爺
20 世紀初,歐美發明瞭一批先進的傢用電器,剛剛起步的東芝遠赴美國考察,然後毫不客氣地就抄回瞭國。東芝生產的日本第一款吸塵器和冰箱,都是完全照抄美國通用電器的產品,甚至連外觀都一絲不茍地模仿。
東芝當年就山寨瞭通用電氣公司的電吸塵器,甚至連商品標識都模仿得一絲不茍
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日本一些山寨商品的制造商創建瞭一個名叫 "USA" 的小鎮,這樣他們就能把山寨產品打上 "Made in USA" 的標識。傳聞真假無從查證,但日本九州確實有 1967 年設立的宇佐市,日文拼音寫作 "USA"。
位於大分縣的宇佐市
現在傢喻戶曉的日本糖果品牌不二傢,其招牌的卡通形象其實是抄自美國品牌 Brids Eye,從連衣服款式到頭發顏色,這抄襲技能,已達像素級。
那個時期,抄襲成瞭日本企業的主旋律,上至傢用電器、汽車摩托,下至各種食品、漫畫全都逃不過他們的魔爪。
馬桶蓋也是山寨來的,不過如今的 TOTO 卻早已超越瞭曾經模仿的對象
技不如人,厚著臉皮模仿也就算瞭。在摩托領域,日本擁有雄厚的實力。即便這樣,日本居然還山寨德國寶馬的摩托。造型抄襲,連寶馬的 LOGO 也不放過,直接把藍白色塊換瞭下位置,BMW 變成瞭 DMW,簡單,粗暴,喪心病狂啊。
" 逆向工程 ",日本制造自我美化
正如上文所說,日本 " 山寨 " 起來,不僅毫無心理負擔,甚至還具有瞭某種神聖的意義。
上個世紀 40 年代後期,正是日本戰後最為困難的階段。大量的工廠在空襲中被毀,日本工業萎縮。
被美軍炸毀的三菱工廠的廢墟
要如何在廢墟中生存下去呢?那麼就從模仿開始吧。
" 巧妙吸收美國產生的創意,在此基礎上大量生產高質產品,這是支撐日本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之一。"有一日本學者這麼概括。
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也在他的書中吐露,他初次見識美國現代化工廠流水線時那種驚羨的心情,並要以此為模板開始復制的願望。
1946 年 5 月,井深大、盛田昭夫兩人共同創立索尼的前身 " 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圖為索尼初創團隊。
雖然打著 " 通信工業 " 的牌子,但在初創時,隻能試作簡單的電飯鍋和電熱毯等產品
Walkman 的演進歷史
當然,日本人並沒有把模仿看成是 " 山寨 ",而是起瞭一個很有 " 工業黨 " 調調的名字—— " 逆向工程 "。從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日本在電腦、通信產品、相機等領域緊跟歐美的創意。例如,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照相機是在美國誕生的,日本人經 " 逆向工程 " 消化後,掌握瞭核心技術並有所創新,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數碼相機生產供應地。
從模仿到創新," 日本制造 " 的逆襲之路
網上有部《日本山寨大百科》視頻,視頻深扒瞭日本的山寨案例。但戲劇化的是,在這些山寨品牌中,很多都成為瞭行業領導者,比如尼康、優衣庫、豐田等。
尼康在早期甚至連商標都模仿蔡司。今年 4 月尼康起訴蔡司,指控其未經授權而使用其專利技術
這是因為,日本在意識到自身山寨泛濫的問題後,政府推出瞭一系列改革措施。日系汽車傳奇般的逆襲之路,就是 " 日本制造 " 從山寨到創新的縮影。
1958 年,豐田汽車首次進入美國市場,整整兩年,銷量也不過幾百臺。直到 60 年代中期,石油危機導致油價猛漲,許多普通傢庭無法承擔高昂的油費,才轉而購買物美價廉低油耗的日本車。
日本汽車行業也是從模仿起步,直到積累瞭經濟和技術基礎之後大量投入才走上瞭正向研發之路
雖然說日系車的火爆有偶然因素,但就像其他 " 日本制造 " 在國際上的逆襲一樣,根本的動力在於日本對科技的大量投入。日本的科技投入曾經常年僅次於美國,大幅領先於排在後面的國傢,並且日本科技投入占 GDP 的比例,以及科技工作者占人口比例都常年位列全球首位。
英國人當年研制出瞭一種微型電機,一時不知用於何處,索尼公司買下瞭這項技術,開發出瞭能裝在上衣口袋裡的 "walkman",風靡全球。而當時的錄音機,最小的也大如飯盒。日本廠商的這種創新行為,不是硬技術的創新,而是軟技術的創新。善於 " 鉆牛角尖 " 的日本人,似乎更懂得消費者需求的心理。
被稱為 " 經營之神 " 的盛田昭夫和索尼 warkman
" 中國制造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如今被譽為世界工業標桿的 " 德國制造 "" 日本制造 ",在歷史上曾經有著同樣的 " 山寨 " 歷史,相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日本指摘中國高鐵模仿,但是日本的 " 新幹線 ",同樣是綜合瞭多個國傢的技術。圖為新幹線當年從國外引進的技術
任何國傢都不可能靠山寨立國,從山寨起步到仿造升級,最後發展到原創品質,這是德國、日本等國都走過的路線。
十年前的中國,同樣是山寨成風,但凡有新的電子產品面世,在華強北一定找得到山寨貨。
哪怕是如日中天的騰訊,也有一段山寨的 " 黑歷史 ":QQ 模仿 ICQ、騰訊 TM 模仿 MSN、QQ 遊戲大廳模仿聯眾 …… 馬化騰曾毫無諱言地說," 模仿是最穩妥的創新 ",但模仿之後," 超越 " 成瞭騰訊的主旋律。
網絡上人們總結騰訊模仿的產品
中國高鐵,同樣如此。中國高鐵,從誕生之日起," 山寨 " 之說就不絕於耳。前不久,設計時速 400 公裡的中國標準高鐵 " 復興號 " 已經開跑,在 254 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 84%,中國創新正在走向世界。
中國標準高鐵 " 復興號 "
山寨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隻會山寨,卻沒有超越的決心和能力。
本文經世界華人周刊(微信號:wcweekly)授權轉載,轉載請與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