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人間3000年
文 | 星球研究所
所有署名攝影師作品
均由著作權人授權發表
沒有多少人能有機會看到成都的全貌
這個城市面積廣大
且時常籠罩在霧氣煙霾之中
(2014年8月晨霧中的成都,左側為339電視塔,攝影師@李珩)
▼
在成都工作的江西籍攝影師嘉楠
決心用最"笨拙"的方法捕捉機會
他連續3年每天早晨6點
登上成都東側的龍泉山
靜候雲開霧散
(龍泉山位置示意圖,是觀看成都全貌的最佳地點之一,綠色區域為現在的成都市域;制圖@朱亞琳/星球研究所,底圖源自@Mapbox)
2017年6月5日清晨
天氣前所未有的晴好
嘉楠抓住機會一連拍攝32張照片
最終拼接出瞭一幅真正的成都全景圖
之所以稱之為"真正"
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城市風貌
而且還將成都兩山夾一平原的基本地理格局
展現得一目瞭然
近處龍泉山萬木並立、鬱鬱蔥蔥
遠處7000米級的貢嘎、6000米級的么妹
以及橫斷山脈的一眾山峰都清晰可見
遠近兩列山脈之間
密密麻麻的人類建築聳立在廣闊的平原之上
規模宏大、生機勃勃
這便是擁有1600萬常住人口的超級都市
成都
(長圖預警,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拍攝於龍泉山涼風埡口,圖中明顯的街道為成龍大道;嚴格來說,成都的行政范圍還包括龍泉山東側的一部分;攝影師@嘉楠,標註@羋治林)
然而
即便全貌顯現
成都依然有著諸多謎題待解
它深居中國西南內陸
沒有沿海城市與世界接軌的便利
它遠離航運發達的長江水道
沒有重慶等沿江城市水運交通的優勢
(成都位置示意圖,源自@國傢測繪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修訂)
但是商業精英們卻看好它的未來發展
北上廣深之外
成都是他們追逐財富夢想的最佳選擇
普通人津津樂道於它的生活方式
美女、美食、麻將、茶館
似乎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全部
其舒適度之高
足以令全國人民艷羨不已
在各大省會中
成都更是長期力壓群雄
位列網絡搜索熱度榜之首
遠超近年愈發炙手可熱的杭州、南京
(省會城市搜索熱度榜,數據來自2018年1月30日百度風雲榜,制圖@朱亞琳/星球研究所)
成都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為什麼會擁有如此大的魅力?
這也許要歸因於
它對三教九流、各個階層的容納
3000年以來
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升鬥小民
他們逐一登臨這個眾生的舞臺
共同營建出瞭
中國最具人間煙火氣的城市
Ⅰ
初生
千萬年前的中國大地
造山運動如火如荼
橫斷山脈、大巴山脈、巫山、大婁山持續隆升
它們分別從西、北、東、南四面合圍
中部形成瞭一個巨大的盆地
即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地形圖,制圖@朱亞琳/星球研究所,底圖源自@MapsForFree)
其中
盆地西側的橫斷山脈尤其高峻
山地中發育出瞭巨大的冰川
冰川以及冰川消融、降水形成的河流
裹挾著礫石泥沙沖出峽谷
不斷在山前的盆地內沉積
(河流在山前形成的沖積扇示意圖,它是沖積平原的組成部分之一,圖片源自@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星球研究所修訂)
歷經上百萬年之後
龍門山、龍泉山之間
沉積物的厚度已經超過300米
面積更是達到9500平方千米
成都平原
就此誕生
(本處成都平原面積為狹義范圍,制圖@朱亞琳/星球研究所,底圖源自@Mapbox)
兩山夾一平原的成都
占據瞭四川盆地內自然條件最好的區域
堪稱精華中的精華
它風景秀麗
既有中國東部常見的青翠大山
又可仰望終年積雪的西部雪峰
(上方為貢嘎,下方為龍泉山,攝影師@嘉楠)
海拔5353米的大雪塘山勢聳立
為成都市域內的最高峰
(下圖為西嶺雪山景區,大雪塘峰即其最高峰,攝影師@易馳)
高大的山體助力成都形成發達的水系
山澗碧水叮咚
(青城後山,攝影師@賀磊)
疊瀑潺潺
(天臺山長虹瀑佈,攝影師@羅政)
平原上河網密佈
尤其岷江進入平原後
水勢平緩、多出汊道
每隔3-5千米便有一條較大的河道
是四川盆地河網最稠密的地區
(成都水系圖,包括瞭後來的人工河道,制圖@朱亞琳/星球研究所,底圖源自@Google)
密佈的河網帶來大量沉積物
飽含營養元素眾多的腐殖質
平原因此愈發肥沃
(白鷺灣濕地公園,攝影師@曹明雄)
肥沃的土地
以及從平原到高山高差巨大的垂直自然帶
孕育出瞭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包括2600餘種種子植物、237種脊椎動物
珍稀的大熊貓、小熊貓皆生活其中
(第1張為大熊貓,攝影師@李雪松;第2張為小熊貓,攝影師@嚴肅)
另一方面
成都雖然緊鄰地質活動活躍的橫斷山區
卻擁有非常穩固的地塊構造
平原上厚達數百米的沉積層
也易於吸收和消減地震波的能量
因此極少發生破壞性地震
(成都附近的斷裂帶,示意圖源自@《Exploration of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at Pingtong Town,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修訂@朱亞琳/星球研究所)
風景優美、水系發達、土地肥沃、動植物豐富
卻又極少地震災害
成都的自然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正所謂
(出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現在
舞臺已經就緒
隻待誰人登臨
Ⅱ
王侯將相
岷江上遊的古蜀人
率先發現瞭成都的價值
他們順江而下
翻越重重山嶺進入成都平原
(出土於金沙遺址的銅立人古蜀人形象,矮小精幹,臉形瘦削,杏眼圓睜,頭戴弧形齒飾太陽帽,放在現在也頗為時尚;圖片源自@金沙遺址博物館)
條件優越的成都奠定瞭古蜀王的霸業
距今約3000年前
一座規模龐大的都城
出現在成都市區的西北部(金沙遺址)
古蜀王坐鎮其中、統轄四方
(金沙遺址博物館,攝影師@張艷)
精美的金器、巨大的象牙
裝點瞭蜀王的儀典
金沙遺址出土金器高達200多件
是中國出土金器數量最大、種類最多的先秦遺址
象牙數量更是多到數以噸計
令人瞠目結舌
(金沙遺址黃金面具,攝影師@李濱)
高超的工藝、超前的審美
凝結瞭蜀王的精神信仰
四隻展翅飛翔的神鳥
被刻畫在一片僅有2毫米厚的金箔上
圍繞著太陽生生不息、循環往復
(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金箔,禁止出境文物,該圖案於2005年成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志,攝影師@Siyuwj/維基百科)
2300年前
古蜀國被秦國所滅
新上任的蜀郡太守李冰
帶來瞭一個更為宏大的使命
成都不但要成為治理蜀地的中心
還要擔當統一中國的大後方
一個史無前例的超級工程啟動瞭
即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攝影師@唐潮)
李冰組織蜀人移山鑿河
將時常泛濫的岷江一分為二
內江用於灌溉,外江用於行洪
(都江堰,最左側細長的河道為沙黑總河,中間為外江,右側為內江;攝影師@餘明)
都江堰的成功建設
大大促進瞭農業的發展
成都平原從此沃野千裡、不知饑饉
原本屬於關中平原的"天府"美譽
也很快被成都平原取而代之
在隨後長達30年的秦統一戰爭中
來自成都的糧草、兵器
被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
秦王的統一大業終成
(成都郊區冉義鎮農田航拍,攝影師@周世俊)
不僅是秦王
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漢王劉邦
同樣將成都視作大後方之一
他安排蕭何"收巴蜀租,給軍糧食"
而蕭何也因"收租"得力
被劉邦定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
(上文引語出自《史記》;下圖為崇州重慶路油菜花田,攝影師@徐浩倫)
成都人則感念李冰之功
將其奉為四川保護神
李冰次子也被演繹為著名的二郎神
這便是流行於四川的"川主信仰"
鼎盛時期相關廟宇多達500餘座
(都江堰離堆公園伏龍觀,奉祀李冰父子;四川以外亦有稱楊二郎為二郎神;攝影師@唐潮)
1700年前
魏、蜀、吳三國鼎立
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以成都為中心經營蜀地
然而三國之爭的關鍵並非智謀多寡
而是中原、吳越、巴蜀
三大核心區的經濟實力角逐
蜀漢雖有成都平原農業之利
終究疆域狹小、國力薄弱
諸葛丞相必須為蜀漢找到新的財賦來源
一種"上等奢侈品"進入他的視野
即"錦"
(《太平禦覽》轉引《諸葛亮集》)
"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秦漢三國時期的成都盛產蜀錦
其品質冠絕中華
不但被當地達官貴人競相購買
還出口魏、吳,遠銷異域
(東漢魏晉時期著名的蜀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出土於新疆尼雅遺址,歷經千年色彩依然艷麗,八個漢字清晰可辨;攝影師@劉玉生)
為控制蜀錦的生產
蜀漢政府在成都城西修築官府作坊
名為"錦官城"
成都因此多瞭一個美麗的別稱
"錦城"或"錦官城"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大量冠以"錦"字的地名也在成都湧現
織錦作坊所在地被稱為
錦裡
(現在的錦裡已演變為成都著名的商業街區,攝影師@劉承徭)
織錦工人濯錦之江被稱為
錦江
(流經成都市的府河、南河,即為錦江;下圖為錦江朝霞,攝影師@樊哲)
但是
諸葛丞相"出師未捷身先死"
蜀錦也在後來被蘇浙絲綢超越
諸葛亮治蜀的功德卻被成都人永久銘記
他們修建起規模宏大的祠廟
武侯祠
其內廣植松柏竹木、氣象一新
正如詩中所雲
(唐代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武侯祠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武侯祠、漢昭烈廟及惠陵組成,但人們習慣將三者統稱為武侯祠;攝影師@張艷)
古蜀王、秦王、漢王、李冰、諸葛亮
王侯將相們在成都建功立業
一批新人也已經摩拳擦掌
等候登場
Ⅲ
文人雅士
先秦及秦漢時期
成都經濟雖然有瞭一定發展
但文化上仍較中原落後許多
蜀人自己便說
(出自《三國志·秦宓傳》,指西漢初年的狀況)
"蜀本無學士"
到瞭唐宋時期
成都經濟達到鼎盛
人稱"揚一益二"
(揚州第一,成都第二)
政局安定之時
文人雅士以遊歷成都為風尚
例如王勃、盧照鄰、李白、陸遊等
(出自清代李調元《送朱子穎孝純之蜀作宰》)
"自古詩人例到蜀"
中原板蕩之際
文人雅士又紛紛以成都為避難所
尤其以安史之亂、唐末五代戰亂時為最
(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館,描繪的是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避難入蜀途中場景,有爭議,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公元759年
47歲的杜甫逃難到成都
寄寓寺廟少許時日之後
便開始營建自己的新傢
他向親戚借得銀錢、向縣官借得苗木竹子
甚至瓷碗也是朋友襄助
數月之後
著名的杜甫草堂便落成瞭
(杜甫草堂梅園的茅草屋,簡陋而別致,攝影師@樊哲)
草堂前的小徑兩側栽滿花木
當朋友到訪時
杜甫在詩中高興地寫到
(杜甫《客至》)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杜甫草堂花徑,紅墻夾道為後世修建,攝影師@阿杜)
好不容易安頓下來的杜甫
也終於有閑情逸志欣賞成都春日的美景
西嶺雪山在他的筆下一舉成名
(杜甫《絕句》)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現在的大雪塘周圍被稱為西嶺雪山,但更可能的是么妹峰;下圖為現今西嶺雪山的一處滑雪場,攝影師@惠志傑)
在杜甫到達成都的30多年後
女詩人薛濤也隨父入蜀
不曾想,父親很快病逝成都
她被迫淪為樂妓
在達官貴人的宴席間侍酒作詩為生
當時人們作詩的紙張幅面寬大
占居主導地位的男性詩人
在其上揮毫灑墨,氣勢恢宏
內心細膩的薛濤認為
應該有一種精致的、更符合自身喜好的紙張
她決定親自動手
從井中汲水,自行制作小型紙張
並將紙張染為更為女性化的桃紅色
(薛濤井,傳說薛濤曾在此汲水,攝影師@卓遠)
這種小型書寫紙一經問世
便成為文人雅士中的時尚之物
後人不斷仿制
人稱"薛濤箋"
薛濤暮年居於浣花溪之側
成都人在錦江邊修建起一組壯麗的建築群
以資紀念
望江樓便是其中之一
(望江樓,攝影師@王新剛)
隨著文人雅士的增多
成都逐漸變為一個藝術氛圍極為濃鬱的城市
滿城的人們都在談論詩文、繪畫、音樂
杜甫記錄道
(杜甫《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再加上成都人天性樂觀
生活中充滿瞭幽默與歡樂
(東漢擊鼓說唱陶俑,出土於成都天回山,因極富喜感,而被譽為東漢第一俑;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城市裡大興悠閑享樂之風
人們享用著美食、美酒
歌舞宴飲、鼓瑟吹笙
(陶舞俑,現藏於成都博物館,攝影師@石耀臣)
李商隱在詩中言道
(唐代李商隱《杜工部蜀中離席》,意為成都的美酒可以用來度過晚年,更何況有像卓文君這樣的美女在當壚賣酒)
"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戶外的遊樂尤其盛大
而且是全民出動,官民齊參與
(宋代《歲華紀麗譜》)
"成都遊賞之盛,甲於西蜀,蓋地大物繁而俗好娛樂。凡太守歲時宴集······士女櫛比,扶老攜幼,闐道嬉遊"
成都人還花大力氣整修許多景點
使之成為遊樂勝地
例如浣花溪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今日浣花溪公園,攝影師@曹明雄)
他們廣種花木
包括海棠、桅子、杜鵑、梅花、銀杏等
最為著名的當屬芙蓉
成都也因此又被稱為"蓉城"
(紅梅樹下的成都人休閑生活,攝影師@朱建國)
為方便觀賞美景
他們又建起大量亭臺樓閣
(合江亭,攝影師@王新剛)
包括著名的"觀景摩天樓"
散花樓
(散花樓,李白登臨後曾作名詩《登錦城散花樓》,攝影師@周世俊)
安順廊橋
(安順廊橋,創建年月無考,重修於清代乾隆年間,攝影師@毛峰)
與此同時
宗教活動更加興盛
隋唐時期成都地區可考的佛教寺廟多達43處
著名的玄奘法師便在其中一處寺廟受戒
(文殊院鳥瞰,攝影師@羅政)
風景秀麗的青城山更是遍佈道觀
成為道教名山
(青城山上清宮,蔣中正題字,攝影師@唐潮)
李白、杜甫、薛濤
詩文、繪畫、音樂、美酒、遊樂、宗教
文人雅士的成都已經如此豐富多彩
隨後
真正的人間煙火即將點燃
它將讓成都更加引人矚目
Ⅳ
市井小民
元明清朝代更迭之際
成都不再是安定的大後方
頻發的大屠殺令成都人口銳減
尤其明末張獻忠兩次屠城
成都幾乎成為空城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
一直到20世紀的抗日戰爭期間
來自湖廣及其他省份的新移民
大規模進入成都
其人口結構發生前所未有的大換血
(明代成都人的形象,彩釉陶侍從俑,成都五裡墩出土;此陶俑頭戴大帽,衣著上藍釉,表情生動;圖片源自@成都博物館)
新的村鎮在成都平原上迅速崛起
星羅棋佈、大小錯落
(邛崍平樂古鎮,攝影師@尹貴成)
大地主們建立起超級莊園
(劉文彩的劉氏莊園,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地主莊園之一,攝影師@朱建國)
客傢人將土樓引入成都
(洛帶古鎮土樓,攝影師@石磊)
滿族人則按北方的習慣
建立起類似胡同的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現為著名的商業街,攝影師@葉青)
移民們帶著各自原籍的生活習慣、方言
五方雜處、互相通婚
最終在成都這個熔爐中形成瞭
全新的成都人
王侯將相、文人雅士主導的成都文化
讓位於更具煙火氣的市井文化
他們融合南來北往的飲食
創造出平民化的川菜
火鍋、串串香、擔擔面、賴湯圓
肥腸粉、鐘水餃、夫妻肺片、傷心涼粉
麻婆豆腐、兔頭、鍋魁、龍抄手
達官貴人、販夫走卒皆可大塊朵頤
(攝影師@朱建國)
他們將江蘇昆曲、湖北漢劇、陜西秦腔
與四川高腔、燈戲等諸多地方聲腔融合
形成川劇
尤以變臉、吐火著稱於世
(攝影師@朱建國)
他們讓茶館遍佈城市各個角落
三教九流,會聚一堂,不講等級,無需禮儀
喝茶聊天,亂擺一氣
("擺"為四川話,意為聊天;下圖為露天茶館,攝影師@朱建國)
他們讓麻將成為全民運動
無論老幼、無論寒暑、無論高低貴賤
麻將桌構成瞭成都最大的社交網絡
(麻將之河,攝影師@朱建國)
底層文化的興盛
使得明清時期成都小商品經濟愈發繁榮
到瞭清末民國時期
川軍將領楊森仿照西方在成都修建新式馬路
時名"森威路"
江浙商幫、北京商幫、四川商幫沿路設店
僅此一條馬路所集中的商業資本
便占到整個成都的7成
形成瞭當時成都的中央商務區
森威路後來的名字更加廣為人知
春熙路
(春熙路,得名於老子《道德經》:"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攝影師@張盛)
商業的繁榮、人口的增長
促使成都在1936年便開始規劃環城道路
一環緊靠城墻,長約15千米
二環環繞市區,全長55千米
使得成都成為中國最為典型的環路交通城市之一
(二環高架清水河大橋,采用川劇臉譜造型,攝影師@王鈺權)
西式高等教育
也於這一時期引入成都
1910年多個西方國傢的基督教會聯合成立
華西協合大學
大學所在地被稱為華西壩
其建築風格中西合璧
兼具中國古典園林和西方宮廷花園之美
(第1張華西口腔健康教育博物館,攝影師@王新剛;第2張四川大學華西校區鐘樓,攝影師@朱建國)
千千萬萬個市井小民
他們中的多數人甚至沒有留下名字
卻共同推動瞭成都的全新繁榮
川菜、川劇、茶館、麻將
商業街、環城道路、新式教育
讓成都充滿瞭包容萬千的人間煙火
Ⅴ
今日成都
今日的成都
走過3000年的滄桑
(大慈寺和遠方的現代建築群,攝影師@樊哲)
各類新式建築
拔地而起
(從339電視塔上俯拍IFS高樓夜景,攝影師@張盛)
商業繁盛
(成都IFS進擊的大熊貓,攝影師@李毅恒)
交通發達
(成都中軸線天府大道,攝影師@樊哲)
與全球聯結緊密
(雙流機場上空歸來的飛機,攝影師@谷臣澄)
人們的生活方式前衛而多樣
(成都市體育中心,攝影師@張乃貴)
並充滿文藝的追求
(第1張方所書店,攝影師@張盛,第2張四川省圖書館,攝影師@盧俊江)
未來更加可期
這就是成都
煙火人間3000年
(天府廣場,攝影師@伊倫迪爾)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段渝、謝輝、羅開玉、謝元魯、粟品孝、陳世松、李映發、張莉紅、張學君、何一民等著《成都通史》
P.P.S. 星球研究所長期招聘地理、地質、天文、歷史、考古、生物、建築等各領域學霸,詳情請點擊菜單欄:研究所-星球研究員
P.P.P.S. 感謝航拍四川對本次攝影作品征集的大力支持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