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世道,
真是什麼都講求攀比。
一條鄙視鏈都能輕易將
你的興趣愛好捧上天或踩下地。
比如,
看英劇的看不起看美劇的,
看美劇的看不起看日劇的;
穿球鞋的看不起穿高跟鞋的,
穿高跟鞋的看不起穿平底鞋的 ......
可現在居然連最眾口難調的美食
也陷入瞭鄙視鏈的風波:
吃西餐的看不起吃粵菜的,
吃粵菜的看不起吃漢堡薯條的,
吃漢堡薯條的看不起吃黃燜雞米飯的。
一時間,
紅遍中華大地的
這讓摯愛這道美味的
忠實粉絲們感到憤憤不平。
從老傢山東濟南出發,
這道原本極不起眼的地方小吃
經過近幾年殘酷的 " 南征北戰 ",
終於成功攻破勁敵沙縣小吃
和蘭州拉面的包圍圈,
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在每座中國城市的
街頭料理江湖中占領一席之地,
緊接著它還乘勝追擊,沖出國際。
近日,
黃燜雞米飯中的頭牌老大
楊銘宇宣佈將於 9 月 10 日
在美國加州開設第一傢海外門店,
並堅持擺上那份熟悉的菜單:
隻有一隻雞一道菜。
如此情形恍如 30 年前
KFC 剛進入中國時一樣經典。
正宗黃燜雞米飯往往重油重口,
端到跟前連醬汁都噗通噗通發燙。
雞肉不僅量多且緊致嫩滑,
米飯粒粒透汁卻毫不粘膩。
因為口感不能太辣或太淡,
否則會影響大眾化,
所以最普通的雞肉反倒成為瞭首選。
有數據顯示,
去年中國人整整吃掉 64 億隻雞。
按一年 365 天計算,
平均每天都能吃掉近 1700 萬隻雞!
廣袤遼闊的中華大地上,
無論古今南北飲食習慣差異多大,
都總有
能聊慰每一張垂涎欲滴的嘴
和滿足每一隻嗷嗷待哺的胃。
盛唐時著名田園詩人孟浩然
在每日遠離凡塵俗世的山林生活中,
仍不忘到友人傢
痛快飽嘗一頓雞肉飯:
"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傢。"
這裡的 " 雞黍 " 指的就是
用雞肉拌煮過的黃米飯。
而在坐過綠皮火車人的記憶中,
絕對忘不瞭那香噴全車的德州扒雞。
到山東德州站的火車門一打開,
如潮水般湧出的人群
便開始滿站臺瘋跑,
隻為能搶到一隻在站前廣場上
擺攤售賣的咸香扒雞。
當火車駛達下一站時,
一隻雞往往就被扒得
連一點骨頭也不剩瞭。
如果說到全國的 " 吃雞大省 ",
" 無雞不成歡,無雞不成宴 " 的
廣東可謂當之無愧。
該省各地盛產好雞,
粵菜中關於雞的菜式也特別多,
如大名鼎鼎的白切雞、鹽焗雞、
糯米雞、豉汁鳳爪、煲雞湯等,
就算一天吃一款也能一周不重樣。
故廣東人無論在傢吃飯、
酒樓宴賓還是逢年過節,
都必定少不瞭吃雞
這道執著得近乎神聖的環節。
自古以來,
雞作為傢禽動物中的一員
唯一被納入瞭生肖屬相,
並受到百姓們廣泛喜愛。
不僅如此,
我們愛吃雞的背後還有
傳奇的神話故事作支撐。
據宋代《太平禦覽》記載:
" 天地初開,
以一日作雞,七日做人。"
意思就是神明先祖們
在天地混沌、世界初建之時,
第一天便選擇創造雞,
直到第七天才想起變人。
遠古時期人們對雞
至高無上的崇拜可見一斑。
但那會的雞並不像
現在這樣憨傻肥美,
而是如仙風道骨般的存在,
簡單來說就是鳳凰的原型。
湖北地區至今還傳唱一首民謠:
雞子雞子你莫怪,
你是人間一碗菜。
今日持刀將你宰,
變隻鳳凰再飛來。
盡管隨著時代的發展,
人們也漸漸淡忘瞭把雞當作
幻想中的鳳凰而衍生的神力,
但作為驕傲 " 吃貨大國 " 的子民
卻永遠記得各種燒雞、烤雞、
燉雞、熏雞、酥雞的難忘滋味。
如果專為中式做雞法寫一本菜譜,
那必定成洋洋灑灑幾萬字鴻篇巨著。
這就不難理解,
為何擁有深厚飲食文化和
堅實群眾基礎加身的黃燜雞米飯
能如星星之火燎原之勢般
橫掃全國人民日常饑餓的口胃。
有網友表示自己身邊的
" 重度雞飯患者 " 不在少數。
每天中午臨近飯點,
他們僅用鼻子就能分辨出走廊樓道裡
拎著一盒盒雞飯揮灑濃香的外賣小哥;
或者帶著治好選擇困難癥的欣慰臉
心甘情願擠進那長長的門店隊伍中。
" 和其他飯菜相比,
它並沒有那麼容易厭膩。
不過你說我天天都想吃,
是不是已經中它的毒瞭?"
當你面對這樣虔誠的疑問時,
心裡或許已經有瞭答案。
作為全體中華民族靈魂食物的它,
大概是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