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都江堰,這些無頭人更值得被紀念

03-20

我們高中時,都在歷史課本上背過這麼一句話:

秦王命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從此巴蜀之地變成瞭天府之國。

但我們不知道,李冰是在 40 多年前,從河裡 " 挖 " 出來的。

1974 年 3 月 3 日,四川,都江堰。

79 歲的鐘天康,是當地文管所的職員。大中午的,他正在都江堰的公園裡,曬著太陽喝茶。

突然,他聽到周圍喝茶的人議論紛紛:都江堰裡挖出瞭個大石頭,像一個人腦殼!

更要命的是,據說石頭太大瞭搬不動,下午準備放炮炸掉。

做瞭一輩子文物管理的鐘天康,覺得這事兒不對勁,立馬飛奔過去。

▲李冰像出土時的照片。

果然,河底泥沙裡露出一個大腦殼,有著漢代冠冕和服飾。這哪是石頭,這是古石像!

3 天後,石像被挖出來瞭。五官端正,戴冠、長衣、束帶、垂袖,鐘天康一眼就看出,這是漢代的貨。

接下來的發現,更是讓他驚喜萬分。

石像上,有三行隸書:

79 歲的鐘天康,就這麼陰差陽錯地救下瞭 1800 多歲的李冰像,也印證瞭確實有李冰這個人。

從此,歷史課本上才有瞭李冰。

課本上說,李冰修瞭都江堰,造福瞭四川百姓,沒告訴我們,他修都江堰,才不是為瞭百姓。

公元前 316 年,秦國國都,咸陽。

秦惠文王的朝堂裡,正進行著一場辯論。

參加辯論的是丞相張儀,和將軍司馬錯。

秦國要一統中國,張儀認為要打韓國,而司馬錯卻堅持要滅楚國。

也就是說,要滅楚,就要先南下伐蜀國。蜀地能提供的大量金錢和糧草,還能順著岷江,直攻楚國。

惠文王決定攻蜀。他的這個決定,改變瞭兩千年後的中國大地。

當時的蜀地,災荒連年,上遊的岷江,一到夏季就洪水泛濫,成都平原一片汪洋;

一遇旱災,又赤地千裡,顆粒無收。

按那時的說法,四川人是過著 " 幾為魚鱉 " 的日子。

吞並蜀國後的 30 年裡,蜀地窮,貢獻不瞭什麼不說,還總是起義。

公元前 276 年,李冰被派到巴蜀大地。身為郡守(相當於 " 省長 ")的他,站在岷江邊的玉壘山巔,心裡一點也輕松不起來:

這條大河,怎麼搞?

雖然這裡沒有世人傳說的蛟龍作惡,但李冰也並非天兵神將。三尺微命,一介肉身,盡人事,抗天命。

▲ 2014 年出土的無頭人像。

他用火燒用水澆,鑿開瞭擋住江水的玉壘山,用瞭 8 年時間,才把岷江水引入城。

他又建魚嘴,把岷江分為外、內江,外江湍急做航道,內江引水分流,一生二二成四,變成河網,灌溉成都平原。

▲魚嘴,江水自遠而近,左邊是外江,右邊是內江。

洪水時,大部分的水流淹沒魚嘴,從外江流走,不會灌入城內;

缺水時,大部分的水又會順著內江,流入城內,灌溉農田。

可以說,李冰造的都江堰,就是一個巨大的自動調節引水系統。

沒有都江堰,哪來 " 巴適得板 ",恐怕隻有 " 死得很慘 "。

但這些,都是我站在都江堰時,才真正知道的。

以前所有對都江堰的認知,隻是課本上的 " 水利工程 " 而已。

我也一直覺得,這裡不過是一個旅遊景點,有什麼可看的?

所以我去過很多次四川,始終沒有去都江堰。

但隻有去到都江堰,才發現,這是一個比長城還偉大的地方啊。

都說沒有李冰,沒有都江堰,就沒有現在的四川,沒有美女,沒有串串,沒有巴適的成都生活。

沒錯。但我們隻記得李冰,卻不知道李冰身後千千萬萬的人。

據說,李冰時,10 萬蜀人,用瞭 18 年,才建成都江堰。這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工程。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都江堰也不是一勞永逸的。

李冰要求都江堰要歲修,也就是年年加固、清淤。

當地人年年堅持,諸葛亮甚至專為都江堰增設堰官,負責歲修。

都江堰裡挖出過漢代石碑,記錄瞭郭擇和趙汜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堰官。

他們每到冬天,就組織當地百姓,淌進冰冷的河裡,挖出泥沙,加固堤壩。

▲ 2005 年挖出的漢代石碑。

在那個年代,治水可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所以堰官這種小官才得以刻進碑文。

這也說明,那時的人們是打心底尊敬他們的。但現在,又有誰知道他們呢?

後來,從漢唐到元明清,人們一斧頭一錘子地,幾乎沒有間斷的維修、加固、升級,才有瞭如今的都江堰。

▲竹籠卵石,當地人一直用這個攔水。

與其說是李冰造福瞭四川,其實是世世代代的四川人,為瞭自己腳下的傢園,才有瞭如今豐沛的生活。

▲如今的都江堰。

想起課本裡,描述都江堰是 " 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 ",典型假大空的描述:

普通人哪有精力去結什麼晶,還不是生活所迫,為一食果腹罷瞭。

李冰為秦國贏得瞭戰爭,但四川人為自己贏得瞭生活。

在都江堰伏龍觀裡,供著被挖出的李冰像,每個人都會去看上一眼。

在這旁邊,有一個無頭的堰工像,執鍤而立,卻少人問津:是啊,無名、無頭,誰關心呢。

▲無頭堰工像。

但要是沒有這些人,都江堰恐怕早就隻剩一攤廢墟。

我在都江堰的河堤邊,站瞭很久。岷江對岸,沒有太多人類的痕跡,青山在那,江水在那。

可能兩千年前,李冰看到的,也是眼前這樣四川盆地陰霾的天。

岷江滔滔,都水湯湯。曾在秦國鐵騎下哀嚎的楚人,早就消失在岷江的波濤之中。

戰國亂世,烽火蔽蒼穹,就連同他們期許的秦代萬世基業,也早就變成瞭地圖上的一個符號。

但潤澤瞭巴蜀蒼生的都江堰,卻還靜靜屹立在沖刷瞭兩千年的波濤之中。

他見到瞭來考察的司馬遷,

見證瞭諸葛亮派來的堰官,

見到瞭金發碧眼的馬可波羅,

見證瞭解放軍參與的歲修,

甚至親歷瞭汶川大地震 ……

▲汶川地震中損毀的都江堰。

已經沒多少人記得這裡原本的軍事作用,也沒人在乎那場戰爭的輸贏。

長城有名,那是可見的名,是符號化的名,但不能稱之為偉大的工程。

什麼是偉大?不是盤踞山河的雄偉,不是金碧輝煌的豪華,不是巧奪天工的精致。

那些為一己之私的 " 奇跡 ",多半沒有好結果:阿房宮倒,長城荒廢,圓明園毀 ……

倒是一個都江堰,默默無聞地在瞭岷江中站瞭千年。

因為每一個人都舍不得他,他也丟不下這裡的人。

這樣子看,與民共生的都江堰,遠比長城偉大得多。

都說 " 不到長城非好漢 ",但這些數不清的無名堰工們,誰又不是好漢呢?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