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我們對環境不熟悉,如果突然發生地震,應該要有充分的準備意識,緊急避險。經驗表明,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從人們發現地光、地聲,感覺有震動,到房屋破壞、倒塌,形成災害,有十幾秒,最多三十幾秒的時間。這段極短的時間叫預警時間。人們隻要掌握一定的知識,事先有一些準備,又能臨震保持頭腦清醒,就可能抓住這段寶貴的時間,成功地避震脫險。
1 旅行中遇到地震的預備與自救
1、出門在外,購買保險非常重要。無論是前往日本臺灣等地震多發區,還是印度非洲等疫情普遍的地區,或是有潛水、攀巖等冒險活動,更是建議購買。保險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把經濟損失降低到最小。保險單務必復印一份留給傢人。
2、在外旅行,環境陌生,首先要熟悉安全出口和樓房結構等,一旦發生地震,可以在第一時間選擇相對較安全的地方,避免亂跑亂撞。
3、如果在街道上,應迅速離開各種高大危險物,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築、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等,避開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就近選擇開闊地避震。
4、如果在戶外,山、水之類會變成最危險的地帶,河岸容易坍塌,山腳、陡崖可能發生山崩,陡峭的山坡、山崖極有可能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於滾石前進的方向跑,千萬不要順著滾石向下跑,應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裡,保護好頭部。
5、如果在酒店裡,迅速躲在桌子、床等堅固的傢具下面,如果來不及也可以緊挨墻根,同時註意用隨手物件保護頭部。水和食物盡可能放在床頭,出事情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找到毛巾弄濕,避免地震產生的灰塵堵住呼吸道。
6、如果在海邊遊玩,發現海水突然後退,比退潮更快、更低,說明海嘯隨時都會襲來,此時,應迅速向高處轉移。
7、如果在商店購物,應避開商品貨架,躲在近處的大柱子旁,或朝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築物的薄弱部位,所以應掌握好脫險的時機。
2 應該怎樣緊急避難
為什麼地震瞬間不宜奪路而逃呢?
現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層樓房,根本來不及跑到樓外,反倒會因樓道中的擁擠踐踏造成傷亡;地震時人們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可能性最大;地震時房屋劇烈搖晃,造成門窗變形,很可能打不開門窗而失去求生的時間;大地震時,人們在房中被搖晃甚至拋甩,站立和跑動都十分困難。
震後被掩埋如何自救?
如一時不能脫險,不要勉強行動,應做到:
1> 保持呼吸暢通:設法將雙手從壓塌物中抽出來,清除頭部、胸前的雜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開身邊的較大雜物,以免再次被砸傷和倒塌建築物的灰塵嗆悶發生窒息;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和頭部;
2> 保持存身空間: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用磚塊、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擴大活動空間,設法脫離險境。記著朝向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但是千萬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氣體引爆),盡量避免不安全因素。
3> 保持體力: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
4>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如果受傷,要想辦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盡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獲救。
3 國際通用求救信號
1、煙火信號:燃放三堆火焰是國際通行的求救信號,將火堆擺成三角形,每堆之間的間隔相等最為理想,這樣安排也方便點燃。
2、體示信號:當搜索飛機較近時,雙手大幅度揮舞與周圍環境顏色反差較大的衣物,表達遇險的意思。
3、旗語信號:一面旗子或一塊色澤亮艷的佈料系在木棒上,持棒運動時,在左側長劃,右側短劃,加大動作的幅度,做 "8" 字形運動。
4、聲音信號:如果隔得較近,可大聲呼喊或用木棒敲打樹幹,有救生哨作用會更明顯,三聲短三聲長,再三聲短,間隔 1 分鐘之後再重復。
5、反光信號:利用陽光和一個反射鏡即可射出信號光。任何明亮的材料都可加以利用,比如罐頭盒蓋、玻璃、一片金屬鉑片,有面鏡子當然更理想。持續的反射將規律性地產生一條長線和一個圓點,這是莫爾斯代碼的一種。即使你不懂莫爾斯代碼,隨意反照,也可能引人註目。無論如何,至少應掌握 SOS 代碼。
6、地面標志信號:如果在比較開闊的地面,比如草地、海灘、雪地,可以制作地面標志,如把青草割成一定標志圖案,或在雪地上踩出求救標志,也可用樹枝、海草等拼成標志信號,與空中取得聯絡。請記住這幾個單詞:SOS(求救)、SEND(送出)、DOCTOR(醫生)、HELP(幫助)、INJURY(受傷)、TRAPPED(發射)、LOST(迷失)、WATER(水)。
轉載自微信公眾平臺健康人生:jkrs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