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東北大花佈是真正的國際時尚?

09-08

近些年來,西方品牌對中國風的理解愈發跑偏。我們這邊辦著詩詞大會,他們那邊超模頭頂一條龍,我們這邊講著梅蘭竹菊,他們那邊白球鞋上繡 " 富貴 "。而這波妖風的登峰造極,可能是兩年前張馨予在戛納電影節上披的那塊紅配綠牡丹富貴大花佈。

盡管不願意承認,但現在二三十歲這一波人,童年記憶裡大多有艷麗花佈魔性的身影,它出現在被面上、床單上、坐墊上、手工棉褲的內襯上 …… 東北大花佈是怎樣一種存在?如果它因為太俗氣不配叫中國風,它又是從哪來的呢?

接下來你將看到:

● 蘇聯的佈,友誼的佈

● 要讓人人都用上自己喜歡的大花佈

● 吉祥喜慶占領大花佈

穿過東北大花佈開襠褲的值班編輯 / 馬馬馬

蘇聯的佈,友誼的佈

-+-

" 東北大花佈 " 這個稱呼,既冤枉瞭花佈,又冤枉瞭東北。大花佈能出現在中國的土地上,其實還要感謝我們的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

民國時期,我們本來也是喜歡印花的,隻是當時的審美比較溫柔。

● 民國廣告畫片上的印花旗袍

在戰鬥民族還沒有變成盛產核彈和 AK47 之前,經過工業化改革的俄羅斯,是一個紡織業大國。莫斯科就以紡織業著稱,被稱為 " 花佈城市 "。

而俄羅斯紡織業的審美,深受

傳統工藝影響。

蘇聯裝飾藝術的典型審美,是十七世紀開始出現於伏爾加河畔下洛夫哥羅德州的霍赫洛馬裝飾畫。這種裝飾畫常見於各種木制餐具和傢具,以紅色、黑色和綠色為主色調,以金色為背景色,有時還會用到銀色的錫粉。

它的的主要內容,一般都是花朵、漿果、枝葉、禽鳥小動物。這種裝飾風格在 19 世紀末期曾經風靡歐洲,蘇維埃時期繼續受到歡迎。這種繁復、艷麗的審美,在很大程度上引導瞭蘇聯花佈的設計潮流。

● 霍赫洛馬裝飾風格

大約 1951 年,蘇聯紡織業從戰爭中恢復之後,蘇聯國內花佈生產迅速過剩。中國國傢領導人為瞭幫助 " 老大哥 " 渡過難關,從蘇聯購入瞭大批花佈。

● 蘇聯花佈

這些 " 進口貨 " 色調飽和,圖案繁復,一開始大傢並不能接受。於是,政府號召幹部們帶頭學習蘇聯老大哥的審美偏好,男性一定要穿大花佈襯衫,女性一定要穿大花佈連衣裙,一方面是展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新風貌,一方面也向老大哥的慷慨援助

表示領情。

不過,大花佈的毛病不止是顏色太紮眼:它的寬度比國產佈窄,縮水還特別厲害,1 尺花佈過水後,往往能縮掉 2 寸,如果做新衣服時缺乏經驗,洗兩三次以後,你就獲得瞭一件童裝。

雖然大花佈既不符合大傢的審美,也不是很實用,但穿膩瞭黑白藍三色的市民們,還是願意嘗試些新東西的。在大力推廣下,大花佈很快就成瞭各個傢庭最常見的佈料,被做成床單、被面、窗簾、裙子、襯衫、內褲 …… 如果有男人不想穿大花佈,還會被人說 " 太封建 ",在民主生活會上受批評。人們甚至把蘇聯大花佈衣服叫做 " 愛國衣 ",提出瞭 " 愛國穿花佈 " 的口號。

● 蘇聯花佈連衣裙

到瞭 1956 年春夏之交,北大校內還掀起瞭一波著裝運動,大小飯廳的墻上貼滿瞭大字報、諷刺漫畫、小品、小調等,主題隻有一個:督促女同學快穿花衣服。當時北京,除瞭少數政府人員、軍人警察還穿著樸素衣服,已經成瞭一片花團錦簇的海洋。

好景不長,五十年代中後期中蘇關系進入冰期,人們的穿衣風格又回歸到瞭黑白藍灰男女統一的調子上,這個風潮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初期。大花佈退出瞭服飾舞臺,卻頑固地留在瞭傢居佈置中。

要讓人人都用上自己喜歡的大花佈

雖然大花佈最早是為瞭幫助蘇聯實現援助中國的夢想,才不遠萬裡來到中國,但勤勞的中國人民並沒有就此滿足,大傢很快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起來。五十年代的花佈,除瞭進口貨,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制作的。而且花佈工作者們的態度還

相當嚴肅。

1956 年刊登在《美術雜志》上的一篇評論指出," 花佈是和廣大人民有密切聯系的生產資料,花佈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水平和審美能力。幾年來我們生產瞭一些好看的花佈,但是應該承認,許多花佈的設計存在著千篇一律、老一套的缺點,有的花佈圖案甚至是醜惡的 ",在具體批評瞭許多花佈設計生產方面的保守主義傾向後,該評論督促花佈工作者們:

" 時時刻刻不要忘記對人民的關懷,要設計出更好看的花佈,使人民的生活更美麗!"

● 1956 年《美術雜志》

具體來說,當時的生產流程是美工人員們先設計圖樣,再由消費者代表、文化界代表、美術界代表、各有關方面負責人和銷售代表組成 " 選花會 " 進行評選,最後交給工廠生產。評選標準非常嚴苛,1955 年天津市的一次選花會有 347 張圖案參加,落選率高達 84.5%。

除瞭設計團隊龐大,評選流程規范之外,不同地區對花樣的偏好也不一樣。青島評委們會規定在什麼顏色的底子上必須用什麼顏色的圖案,華北評委們隻選醬紅色底子的花樣,還有些地方基本隻選 " 姊妹花 "。

● 1954 年上海麗新紡織印染整理公司的佈樣

這樣做出來的花佈卻不一定受人民喜愛,僅河北一省,趙縣、石傢莊、楊柳青、邯鄲等地都出現瞭從未拆封過的滯銷花佈。而當時不少工作者的態度是,如果城市賣不掉,就賣到農村去,如果到農村還賣不掉,就把熱銷款的價格提高。我們現在沒太多機會看到那些 " 在農村都賣不掉 " 的大花佈到底長什麼樣子,隻知道其中有些圖案連蘇聯專傢都看不過眼:" 我不相信偉大的中國人民的審美會這樣低落 "。

吉祥喜慶占領大花佈

大花佈雖然是蘇聯舶來品,但大部分蘇聯花佈的風格,和後來橫掃全國的紅底鳳凰戲牡丹,還是有點區別的。

在某個特殊時期,中國勞動者在蘇聯大花佈基礎上,使用更加中國特色的動植物圖樣,再加上大量麥穗、紅寶書、拖拉機、大煙囪、延安寶塔山、衛星發射架等極具時代感的元素,呈現出一種既傳統又現代,既陰柔又陽剛,既革命浪漫主義又革命現實主義的獨特風格。

● 文革時期花佈,印著花朵和豐收的糧食

在革命風潮退去之後,花佈上的 " 革命浪漫主義 " 元素減少,傳統風格的印花占據瞭主流。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是熱愛吉祥喜慶的,龍鳳自不必說,牡丹是富貴、蝙蝠是福氣、石榴是多子、桃子是長壽,鴛鴦是夫妻和睦 …… 幾乎任何常用圖案,都擁有特別的含義。

● 明代桃紅紗地彩繡花鳥紋披風,現藏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全衣繡滿鳳凰、綬帶、喜鵲、蝴蝶、菊花、蘭花、石榴花等紋

這些擁有著特別含義的圖案,最終一個接一個都被用在瞭本來是象征著社會主義陣營堅固友誼的花佈上,慢慢用它鄉土情懷,取代瞭政治的記憶。

● 牡丹鳳凰圖案

明明生產花佈是一個全國性事件,為什麼到瞭今天,唯獨東北被人們和大花佈綁定在瞭一起?

從二人轉,到趙本山小品,到《鄉村愛情故事》,大花佈作為一種展示鄉土氣息的符號,反復出現,並且從床單被面挪用到瞭服飾上。這不僅營造出東北式的幽默感,也把 " 東北 " 和鄉土氣,和紅棉襖綠棉褲式的審美牢牢綁定在瞭一起。這對於文化傳媒來說,顯然是成功的。至於現實中的東北是不是這樣子?眾多隻在電視裡見過大城市鐵嶺的觀眾們,其實並不關心。

參考資料:

1. 許星:《論 20 世紀五十年代蘇式服裝在中國的興衰》,《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8 年第 6 期;

2. 傅敏生:《人民需要美麗的花佈》,《美術雜志》,1956 年第 2 期;

3.《關於印花佈的問題》,《美術雜志》,1956 年第 2 期;

4.《五十年代劃時代的時裝新氣象》,http://luxury.qq.com/a/20090902/000011_7.htm

5. 嚴昌洪:《20 世紀中國社會變遷史》,人民出版社,2007 年 2 月第 1 版。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