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真是一場奇妙的體驗,
想想一年前我做市委書記秘書時,
哪裡能想到,
有一天會跑到異國他鄉的街頭攤煎餅 …
作者 | 禪小瑾
系上圍裙,帶好手套,拿起小木棒,一勺面糊澆在鍋中央,T 字型小木棒把面糊熨蕩開來 …… 一天的工作就這樣開始瞭。
生長在河北,自幼早餐的記憶裡就充滿瞭煎餅果子的味道,曾經無數次站在攤煎餅阿姨的三輪車前,看著她用小木棒將面推開,總是很想親手試一試。
不曾想有一天,在異國他鄉,竟以此為業。
在國內的時候,和很多姑娘一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上學時忙著分數,上班後忙著加班,傢裡的葷菜幾乎都是長輩給備好的。
做公務員時,請同事來傢裡吃飯,桌上三分之二的菜都是叫的外賣。好在小夥伴們也都理解,因為大傢都半斤八兩。
///
來到新西蘭之後,生存壓力倒逼下,首先迸發的,是包餃子的技能。
爹媽包餃子的速度有如神助,從和面到包好餃子,分分鐘搞定。
基本技法我都會,但因為速度極慢,每每被爹媽嫌棄,攆出廚房。我便樂得自在,看著電視劇等著餃子出鍋 ……
因此,這麼多年的餃子算白吃瞭,待嫁為人妻也依然隻會一點兒皮毛。好在我嫁到揚州,那裡的人們普遍不會和面搟皮。
到新西蘭後,一方面想念傢鄉的味道,另一方面老外實在熱愛餃子。於是我們每周包一次餃子。
雖然在河北論包餃子我是扶不上墻的阿鬥,但在新西蘭絕對餃子大神!
豬肉白菜、雞肉玉米香菇,輪番上陣,洋人房東吃得合不攏嘴,搬著鍋到單位分享給同事,左鄰右舍也紛紛來傢裡訂購。
後來考慮到無證經營的法律風險,便停止出售,隻自給自足。
繼餃子之後,我還學會瞭蒸包子。
一次搬傢之後,我們與基督城最大中餐廳的面點大廚成瞭舍友。在大廚的悉心指導下,我迅速掌握蒸包子技巧,並發現蒸包子比包餃子快多瞭,更加省時省力。
在朋友圈裡曬包子的照片,以前國內的同事紛紛表示驚嘆,這還是當年每天都在考慮點哪種外賣的娃嗎?
後來機緣巧合,去基督城唯一一傢煎餅店工作,會做煎餅之後徹底從以前靠吃外賣維生的姑娘,變成瞭面食界的 " 能豆子 "!(我本不知 " 豆子 " 是什麼鬼,據同事講是誇贊我的揚州話。)
第一天報道,看著同事一圈一圈轉小木棒,童年時站在煎餅攤前的願望騰騰蹦瞭出來,按耐不住,擼起袖子,系上圍裙,自己上手。
這麼多年的煎餅似乎沒白吃,第一次上手,在廢掉兩張之後,第三張就合格瞭。
攤煎餅真的是一件很有魔力的事,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節奏,越攤越嗨,那個 " 藥藥切克鬧 " 的調調,原來不是憑空來的。
一個中國姑娘買煎餅,穿過大半個基督城跑來,就為瞭吃煎餅,吃到這口久違的傢鄉味道。
當我一勺面糊在鍋上蕩漾開來,姑娘的眼睛都發直瞭。還忍不住一邊晃動一邊默念 " 切克鬧,煎餅果子來一套 ……"
我也隨著嗨起來,我倆一邊唱一邊扭,還沒唱到 " 我說雞蛋你說要 ",我就已經不小心多扔瞭一個雞蛋進去。
待我反應過來,看向老板,老板隻得笑著說,姑娘送你一隻雞蛋瞭。於是我倆繼續嗨唱 ……
越做越熟,慢慢練就瞭三個鍋同時攤煎餅的絕技,一鍋在前,兩鍋在後,打蛋,抓菜,在鍋之間旋轉,猶如跳舞,竟攤出瞭一種持續不斷的愉悅感。
我攤煎餅,常引得老外駐足,還時常有人拿著手機對著我鍋上的煎餅拍照錄像,那煎餅仿佛是剛下飛機被記者圍堵的明星。
我們把煎餅的英文名取做 "J-bing",膽子大的老外點單的時候會說 " 我要一個雞肉 J-bing"。
膽子稍微小一些,怕讀錯的,就說給我一個豬肉的,故意省略 "J-bing";還有人幹脆直接說,我要與剛才那個人吃的一樣的。
幾乎每一個第一次嘗試煎餅的老外,拿到煎餅時都會兩眼放光,如同發現新大陸。
與我們不同的是,習慣瞭刀叉的老外,總要把煎餅皮啃開之後,用叉子叉出裡面的菜和肉吃掉,最後再吃剩下的皮。
忙的時候便隨他們去,一旦得空,我會不厭其煩地跟顧客說,煎餅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直接啃,如同漢堡一樣。
漸漸有很多顧客 get 瞭吃煎餅的技能,會客氣地說,謝謝我不需要叉子。
那些能流利點單的老外,時常帶朋友來光顧,並且 blabla 向朋友解說這來自中國的新事物,與朋友人手一隻煎餅,還不忘悉心教導,要大口啃,別用叉子 ……
在很多老外看來,自己比別的老外瞭解中國更多一些,是件特別驕傲的事情。
每天我都會遇到吃過煎餅後,又專程跑回來道謝的客戶,他們特別興奮地說,真好吃!我都會笑著回應,謝謝您的肯定,您真應該去中國旅行!
還有顧客說,這是我吃過最棒的午餐!
我說,在中國,煎餅是早餐。
對方特別震驚,什麼?中國人吃早餐如此豪華啊!
有一個大叔,估計在煎餅店周圍工作,每周一定會有三天準時出現。每次都點雞肉培根煎餅,並且多加一份雞肉,經年不變。
基督城的燈籠節時,我們把賣煎餅的餐車拉到活動現場去參加慶祝。
中午剛過,那大叔便匆匆趕來,說:我今天看到你們的餐車不在,我猜你們一定是來參加活動瞭,我便開車追來啦,我要一個雞肉培根煎餅,兩份雞肉!
我剛來基督城的時候,問老外朋友們最愛吃的中餐是什麼,幾乎所有答案都是餃子。
現在漸漸有的答案是煎餅。
我才慢慢意識到,老外對中國美食的認知是非常蒼白的,大部分人隻吃過餃子,所以說最愛餃子。
剛來基督城時,在華人超市買瞭幾包康師傅,我的洋人房東嘗過之後,就再也沒吃過本地的速食面,每當聽到我們要去華人超市,就讓我們代買康師傅。
中國人在美食上絕對有才,我們尚且沒有派出重量級選手,煎餅泡面就征服瞭歪果仁的胃。
我原本去煎餅店工作隻是當時剛來新西蘭不久,閑著無事,想著做一兩個月的兼職就差不多瞭,最多也超不過三個月。
因為我最厭做餐食,有外賣的時候連廚房都不進,這次一做成癮,不知不覺已經攤瞭九個月瞭,除瞭攤煎餅本身讓人開心,顧客的癡迷態度也讓人欲罷不能。
現在我有瞭自己的事業,越來越忙,但仍舍不得丟下煎餅店的工作,有的時候一周隻去兩天,也還是想去的。
那一圈一圈蕩開的不僅僅是面糊,更多是老外對中國多瞭一點兒瞭解,最爽的事情,莫過於聽到顧客專程跑回來稱贊煎餅太好吃瞭。
走在市中心的商業街區,時常遇到與我打招呼的老外,並不記得他們是誰,但總是笑著回應,因為他們一定是煎餅店的顧客。
我雖然每日忙碌,攤煎餅時顧不上抬頭看客戶,但他們卻因為煎餅的美味記住瞭我。
做食物最大的樂趣,我猜就是讓品嘗者一試難忘吧!
而人生最大的樂趣,我想是在任何境遇中,都能使內心感到愉悅。
隨著自己在異國的小小事業越來越有起色,我不確定攤煎餅這個愛好還能堅持多久,但這段美好的記憶必定會烙印在我生命裡。
人生真是一場奇妙的體驗,想想一年前我做市委書記秘書時,哪裡能想到有一天會跑到異國他鄉的街頭攤煎餅。
即便有先知的能力,料定那時的我,也是萬分排斥這種境遇的。
可當真的經歷過,才覺得,遠不是想象中那般苦大仇深,我做過 " 煎餅俠 ",並且樂在其中,這讓我明白,人生沒有什麼境遇是絕對需要排斥的。
一切都是體驗,而我們需要做的,隻是投入在每一天的體驗中,得到成長和新的視野。
作者:禪小瑾。出生河北,熱愛海南,曾工作在江蘇,目前生活在新西蘭,自由撰稿人。喜歡文字、旅行與藝術,熱愛創造美的工作,崇尚標準簡單、經歷豐富的生活方式。個人公眾號:禪小瑾(Chan-Xiaojin ) 。
本文授權轉載自好好虛度時光,專註報道文藝女性朝九晚五之外的活法,倡導做無用之事,度有涯之年。理想的生活,就是坦誠面對自己,好好虛度時光。歡迎關註,獲得更多理想生活的靈感(微信公眾號 ID:hhxdsg)。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