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隻在香港待一天,去這裡就夠瞭!

08-15

花花似乎過段時間就要給大傢推薦一種香港的新玩法,這個彈丸之地藏著太多的可能:中與西,古與今,傳統與創意,繁華與寧靜 - 這些對立的兩面在香港完美地並存、融合、碰撞!

上周花花就隨香港旅遊發展局設計的線路來到瞭舊城中環,這裡完全是一個完美的香港縮影:花花從高樓林立、喧雜熱鬧的 CBD 出發,穿過從 19 世紀就建成的石板路,就來到瞭舊城中環!

這裡有香港最市井的樣子:補紐扣的鋪子,水果攤,肉鋪,老字號,遍佈殖民地古跡,廟宇等;這裡也有最新鮮的血液:藝廊、老字號、潮店、餐廳和酒吧。

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和另一半共進浪漫奢華晚餐的絕佳地點,也能一個人坐在街邊品味香港的老味道。

花花想給大傢推薦幾傢街角的好店,在逃離瞭奢侈品商店和大商場後,香港的更多購物樂趣都藏在舊城中環的這些小角落裡!穿梭在安靜悠閑的小街小巷間,發現古董舊物背後的人情故事,或是送自己一件旅程中的紀念品。尋覓之間,就是樂趣所在。

花花推薦

步行路線

古玩、字畫的集中地

摩羅上街

� �

� �

個性小店散落在街頭巷尾

太平山街小社區

PoHo

滿載香港昔日好時光

士丹頓街

在這趟尋寶之旅,除瞭挖掘心頭好,還能同時窺看 " 舊城中環 " 的新舊味道,收獲獨一無二的尋寶體驗。和花花一起出發,看看哪幾傢是值得重點淘寶的?

砵典乍街

香港島中環砵典乍街

昔日平民百姓的生活痕跡在砵典乍街上行走,在這裡,你一定會留意到腳下一塊凹、下一塊凸的石板樓梯。在 19 世紀,這樣設計是有原因的:街道連接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幹諾道中,其中部分路段頗為陡峭,用石塊以凹凸有致的形式鋪設路面,既能讓每天來往的路人以及抬著轎子做生意的轎夫更為輕松的上下山,又能讓雨水順著石頭瀉走。正是因為這樣的獨特設計,所以本地人習慣稱砵典乍街為石板街。

砵典乍街兩旁聚集的攤位同樣有歷史:這些排列整齊的小店鋪最初隻售賣一些生活必需品,又或提供修補鞋履、鍋具、改衣等服務。時至今日,許多排檔已轉為售賣各種節日服飾或手工藝品。

然而花花看到的最多就是萬聖節的裝飾品瞭,你如果在萬聖節的當天排隊進過蘭桂坊,你就明白,這簡直是香港一整年最擁擠熱鬧的時間,一定要提前來買好裝備!

Visionaire

香港島上環歌賦街 26 號

這傢小店的位置太棒瞭!對面就是著名的 "九記牛腩",排隊吃牛腩的時間就能來這裡逛逛淘到心愛的寶貝。

歌賦街上的悠閑步調,吸引瞭 Visionaire 的三位店主在這裡開店。小店售賣的傢品及首飾,多數來自店主在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等地旅遊及看展期間發掘的有趣品牌,當中面包造型的紙巾盒、印有復古木紋的窗簾等,都是點亮傢居的有趣小物。

Select 18

香港島中環必列者士街 18 號

踏入二手古董小店 Select 18,您會被包羅萬象的香港舊物所包圍,古董眼鏡、包包、帽子、古董收音機以至舊黑膠唱片 …… 這些都是店主 Mido 的珍藏。

Mido 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印度裔香港人,自小迷戀舊物的他喜歡收集與香港有關的對象,藏品大都是由他親自搜羅回來,亦有少數由親戚從外國寄回來。

▴ Mido 操著一口完美的粵語,讓我直跳戲� �

摩羅上街

香港島上環荷李活道及摩羅上街

摩羅上街是尋寶的起點。街道兩旁一間又一間售賣中國字畫、藝術品,甚至是舊桌椅的古董店,以及擺滿瞭印有毛澤東肖像的鬧鐘、李小龍電影海報等小東西的小攤位,常常讓人流連忘返。和這些貨品一樣有歷史感的,還有街名本身:在香港開埠初期,不少飄洋過海來到香港當警察的印度人,會在這裡擺賣二手貨物。當時的香港人喜歡稱印度人為 " 摩羅 ",這條街道也因此得名。

紅磚建築與青瓦廟宇,交錯林立;西方醫學與革命思潮,蘊釀成長。中上環是殖民地時代的開端,也是當時華人聚居地,一頁頁老香港的故事,從這裡翻開。

踏上一些最早建成的街道,走進百多年前開埠初期香港人的生活。在廟宇療愈身心、解決紛爭,參觀香港第一所細菌學檢驗所、第一所警察總部,還有早期的司法重地 …… 很多保留下來的點滴,讓我們一點點回味香港的老味道!下次你也要去這裡看看麼?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