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攝影師拍出瞭我喜歡的紫禁城!

02-26

攝影、撰文:楊東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系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 1406 年)開始建設,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 1420 年)建成,是中國明、清兩代 24 位皇帝的皇宮。建築均為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是宮殿建築之精華,是中國皇傢文化的濃縮。被譽為 " 世界五大宮之首 "。

《望》| 冬日遠眺故宮全貌。

拍攝故宮,其實是在拍園林、拍建築。故宮主要特點是 " 精 ",即精致、精美。所以,我在拍攝中始終想探尋一種 " 猛虎細嗅薔薇 " 的感覺。這裡曾是古代皇帝的執政要地,是後宮嬪妃的生活之地,在歲月長河裡留下瞭一幕幕生動鮮活的故事,雖然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不在瞭,但此情此景仍在,它們印刻著歷史、折射著歷史,而往往打動人的,正是歷史深處的真實。

《觀》| 從景山公園萬春亭觀紫禁城全景。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微,來自天上。禁,是權利,來自於人,也施之於人。城,是這一片連綿殿宇,在大地上的輝煌建設。

《庭》| 從太和門庭觀午門。

午門是紫禁城裡最大的門,矗立在紫禁城中軸線的開端。古時早朝,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

《早》| " 禦溝春水曉潺潺,直似長虹曲似環。流入宮城才咫尺,便分天上與人間。"

詩人筆下的玉河,就是皇宮裡唯一的河流:金水河。

《院》| 烏雲晚霞下的太和門廣場。

太和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當時稱 " 奉天門 ",是 " 禦門聽政 " 之處,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頒發詔令、處理政事。

《殿》| 夕陽下的三大殿。

三大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這三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或者舉行盛典時所用的宮殿。

《夜宴》| 烏雲下的中和殿,暗藏殺機,彌漫著一股 " 鴻門宴 " 的氣息。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並接受執事官員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覽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

《肅》| 靜肅的雕欄好似肅立的侍衛。

《衛》| 陰雲下的角樓守衛著皇宮。

角樓造型奇特多姿:十字形屋脊、重簷三層、多角交錯、大木構架和鬥拱,很是復雜。也體現瞭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

《篡》| 皇權篡位般的沉寂與詭譎,讓人透不過氣。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奪》| 龍圖騰與龍陰影呈對峙態勢,好似是皇權爭奪。

《年》| 紛飛的雪片盡顯年味,遙想格格、阿哥庭中望年之歡愉。

《墻裡杏花》| 墻裡杏花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故宮紅杏不出墻。

《春池花夜影》| 池畔何人初照面,池水何年初照人。後宮嬪妃來去已,池水年年隻相似。

《喵貴妃》| 皇宮喵咪盡顯雍容體態。

《穿越》| 故宮瑰寶象征過去,窗欞格柵仿佛數碼,古今之對比,從過去穿越到今天。

《十日》| 歷史的十日。

《冕》| 日冕效果展現歷史縱深、皇朝更迭。

威猛銅獅,紫禁城裡的龍不計其數,看門的獅子卻隻有六對,最大的一對就在這裡。這對獅子一雄一雌,大概從明朝開始,就一直守在太和門前,看著那些通過午門,跨過金水河,進入紫禁城的人們。

《晷》| 日晷,掌握時間的象征,設置在紫禁城重要的宮殿前。

盤面和赤道平行,指針和地軸同向。有些日晷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上下兩面的刻度,從子到亥,十二個時辰均勻分佈。從春分到秋分的半年中,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半球,晷針的影子投在晷盤正面。從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陽直射在南半球,要從晷盤的背面讀取刻度。

《嘆》| 千年之龜,千年一嘆。

這裡的龜長著龍頭,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寓意龜壽延年、江山永固。

《呼》| 排水龍頭吞雲吐霧。

《雨後》| " 一場雨,積水寸許,波平如鏡。

一場雨,洗盡鉛華,把神秘的紫禁城,變回原本的摸樣。

《時代剪影》| 今人身影回望舊人故事。

《鏡》| 一抹鏡面如初見,過往雲煙如復來。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