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當煤炭沒有瞭錢途,終於想起瞭文化

08-16

2008 年初,

新任的大同市長

馬不停蹄地視察著城內的大小古跡。

當時,

人們看著這位風塵仆仆的市長,

以為這不過是又一次新官上任的例行公事。

誰也沒想到,

一場涉及十多萬人動遷、

轟動全國的 " 造城運動 " 會就此拉開序幕。

這位市長在此前的職業生涯中,

以善於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來開發旅遊著稱。

主政靈石時,開發瞭王傢大院;

主政榆次時,開發瞭常傢莊園。

而這些晉商大院,

如今都成為瞭山西的熱門景區。

在他來到大同之前,

大多數人對這座城市的認知,

並不是那些古跡,

而是

當 21 世紀的前十年,

其他城開始依托自己歷史文化資源,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之時,

大同依靠「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

GDP 照樣蹭蹭蹭往上升,

2008 年的那場經濟危機,

讓全國大小城市都開始思考一個詞

大同也不例外,

然而,頗為尷尬的是

除瞭煤炭和一些 " 一五計劃 " 留下的老工業,

這裡並沒有太多能和 21 世紀接軌的產業。

當此之時,

這座古城剛好遇上一位熱愛復古的市長,

隨之而來的

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

在古城之內,

殘缺的城墻、寺廟、王府,

都被 " 修復 " 成完整的模樣。

早已殘缺的城墻,

再一次把古城圍瞭起來;

原本僅剩九龍壁的明代王府,

建成瞭一座小故宮;

僅剩兩間遼金大殿的華嚴寺,

被 " 一鍵還原 " 為完整的遼金皇傢風格寺院。

當城墻內熱火朝天地復古的時候,

城墻外也沒有閑著。

在古城墻以東,文瀛湖以西,

大同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

大劇院以及體育中心,

我至今不太理解

當年舉著復古大旗的大同造城運動,

為什麼會在墻內墻外,

規劃出兩種截然相反的 Style。

也許在為政者看來,

這種巨大的反差,

更能讓遊人一眼看出古城之古、新城之新。

作為十大古都之一的大同,

以文化旅遊作為轉型的王牌,

無疑是順理成章的。

但是,

這種大躍進式的造城運動,

在更換市長後,

虎頭蛇尾幾乎無法避免 ……

由於資金缺口,

" 小故宮 " 代王府仍未晉工,

五大館中也隻有大同博物館投入瞭使用。

如今走進大同古城,

你不得不承認

市容要比改造前幹凈整潔多瞭,

但短期內大規模將在古城內的居民外遷,

而當許多一線城市的

大型體育館、美術館等文化設施,

作為一個三四線城市,

將來如何支撐城外五大場館的正常運轉,

必然會成為一個困擾大同的難題。

一座城市的歷史古跡、文化設施,

它們首先是應屬於或服務於

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居民的。

有時候我會想這一波下瞭血本的投入,

也許如今我們能看到的是

一個更美好的大同吧。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