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羅搜搜 "(ID:matrixsoso),36 氪經授權發佈。作者金融從業,目前常駐印度。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裡,中印關系,因為邊境對峙的問題,大幅倒退,退到瞭 55 年來的最低點。因為過去的幾年一直在印度工作生活,不免多少有些感觸,於是也再轉頭看看那些經過的印度的人和事,化成些許不盡全面的點滴隨想。後續,無論事態如何發展,兩國關系前景怎樣,既然有幸親歷,就在自己的時間軸上打上印度 2017 這個點,既記錄來時,也寄望前路。
外派工作是有意思的,包括那部分對派駐國傢的神秘感,還有那些工作之餘想去做和平使者、文化橋梁的使命感。但是在一個時有敵意的國傢工作生活,心情應該說是復雜的,很多美好的感覺就此打瞭折,良好的意願也不免因此縮瞭水。在此說起的這個有文化夠神秘,但又時有敵意的國傢,就是最近鬧得歡的鄰國印度。
敵意來自哪裡?
瞭解印度,還是從中東工作時碰到的印度人開始的。盡管是那些聽不懂的印式英語,還有搖頭晃腦的對錯難猜,但是交流讓我對他們有瞭大概的認識,愛好站著不怎麼動的運動——板球,喜歡各路記不住名字的大神,擅長各種大場面的群舞,還有飯如糊狀手送食,遇有大事就點燈 …… 那時候個人理解印度的角度,基本就是好。奇。怪。
第一次遇到的敵意,來自初飛印度時航班上要求填寫的入境報稅單(現在這個好像不大用瞭)。驚奇填報人群被分為三類,一類印度人,一類中國、緬甸、不丹、尼泊爾等幾國人,最後一類其他外國人。對中國在的這類不友好國傢,要求明顯要嚴的多。後來知道,在他們官方的眼裡,這些國傢多少還是有點過節的樣子,而問瞭我們這邊的資深人士,對此解嘲為特殊關系國傢。
之後,隨著落地工作生活,發現這種時有的敵意其實大部分存在於政府機構的辦事準則之中,感覺已內化於心,外化於型,讓人煩難的規矩從上到下,從大到小:
辦簽證,因為是中國人,所以所有的簽證申請都必須送至德裡的內政部審批,時間長手續繁,程序復雜的讓你沒有脾氣。對簽證的問題,每個曾在印度工作過的中資企業朋友,說多瞭都是淚和累。
開公司,因為是來自中國,註冊審查的程序就要比別的國來的時間長。舉個印度中企都知道的例子,咱中行遞交的印度本地銀行牌照申請已近三年,即使早在 2014 年就已經寫在兩國政府的聯合公報裡瞭,但目前據說還在印度中央政府打轉轉。而對應的,印度銀行業在中國自 2005 年以來已經陸續有 6 傢開設瞭分行、4 傢開有代表處,這對等的理能說給三哥聽嗎,說瞭能聽的懂嗎。
拿業務,因為是中國的公司,很多工程承包商,一句安全審查不合格,就被擋在門外。還有動不動就上的反傾銷手段、懲罰性關稅、最低限價、國產化率、技術標準審核等等。進入陌生市場,遵循當地規則,天經地義,關鍵是審批時間、標準和程序啥的,那都從來不透明,當然也沒個準。
搞投資,談好的企業兼並,即使商業協議簽瞭,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審的也要格外嚴格。印度這地,你的錢來的容易,出去可就不容易瞭,商務坑,稅務坑,法務坑,搞不清楚掉進去一堆一堆的。當然對於投資的坑,無論中西南北,印度對各國還挺一視同仁的,遠的和黃沃達豐交易的稅務官司,近的塔塔 DoCoMo 股權糾紛、通用汽車退出印度市場等等,賺不賺錢的不說,真的賺瞭還不夠操碎那玻璃心的。
……
仔細想想,這種政府層面根深蒂固的敵意還是有些說不破但還明顯的理由的:
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和巴基斯坦的爭鬥是印度翻不過去的山,和巴基斯坦好的,當然就是印度的敵人。莫迪上臺之初,2015 年 12 月突訪巴基斯坦的破冰之旅,目前看也隻能算是應景之作,這兩年全無外交合作進展,印方的外科手術打擊、實控線的炮擊、傑謨克邦的民族沖突、恐怖主義的指責等等反而使雙方對立情緒更加嚴重。中巴的陸上聯通,更是讓印度覺得被抄瞭後路,敵意也愈加明顯。
那場我們贏瞭的戰爭。1962 是印度政府層面傷及內心的痛。一向自視南亞領袖、世界一極的印度,那一戰現瞭原形,無端驕傲的精英階層至今難以接受。
大國雄心卻小肚雞腸。1947 年從英屬印度獨立出來的印度,其實骨子裡還是精英管理著的封建思維國傢。這些精英大多留學英美,認為自己的精英制度有承襲西方的天然先進,管理能力遠遠超過老土的中國,進而更是想繼承大英帝國的野心,用老舊的思維和一些不入流的手段,想將南亞小國乃至西藏置於自己的利益范圍。但同樣時間的出發,即使中國過去走瞭些彎路,目前的體量和力量也讓印度難以超越。很多印度的黨派精英不但不反思自己,反而更是瞧不上中國,戴有色眼鏡看中國的發展,由羨慕嫉妒進而生恨。一句話,格局太小。
競選上臺的政治需要。有個強大的鄰國,時不時講講對他的反抗和鬥爭,打打民族獨立和愛國主義的牌,確實是各黨競選時很好的素材,而中國具備這個假想敵的幾乎所有條件。同時,對怒中國,某些 " 友邦 " 自然鼓勵,這當然也是不能說的利益所在。
博取經濟利益的招數。一般來講,邊境的幾個邦都比較窮,靠中央財政補貼吃飯的多,加上軍方戰時常備的理論支持,所以在印度時不時的就會出現邊境中方又加壓力的報道,在博取眼球的同時,既是邊界地方部隊要錢,政府要資助的手段,更是利益相關方屢試不爽的慣常招數。
雖然 BJP 的莫迪上臺以後,為吸引外資做瞭很多努力,但從其過去幾年的施政路數來看,感覺更像是 "" 聲東而求西 "",即以與中國合作為虛,以抗衡中國為實,穿梭大國間的外交中,傾向性很明顯。莫迪善於利用中國打自己的牌,對外,可以引來歐美日和俄羅斯等大國的關註支持,與中國展開投資競賽,技術轉移比拼;對內,則隨時可以用愛國主義轉移內部的改革矛盾,讓國內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黨派紛爭、改革推進艱難等等消之於一腔愛國熱血和同仇敵愾。
自從莫迪上臺後,一直加強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從之前的報道看,先是投資建設邊境全線電子監視網絡,今年又將邊境地區高速公路建設和升級改造納入預算,冷戰思維悄然顯現。前一陣子的 5 月末,莫迪為靠近印中邊界的多拉 - 薩迪亞大橋揭幕。這座總長 9.15 公裡的大橋是印度目前最長的橋梁,據說能將從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到 " 阿魯納恰爾邦 " ( 即中國藏南地區 ) 的行程縮短 7 至 8 個小時,本地媒體說,印度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中國離遠點。如果說到改變現狀,這也算是其中之一吧。在外聯方面,莫迪這幾年出訪頻頻,著力拉近南亞諸國,強勢安排印度洋島國,積極拉攏非洲國傢,加強與合圍島鏈相關國傢的軍政聯系,無不顯示其謀篇佈局背後的更深動機。
在印度,每天的報紙一般都會有來自中國的報道,經濟政治文化軍事,負面消極的消息多,正面積極的消息少,猜疑泛酸攪和的文章多,理性平和合作的文章少。發行量巨大的 Times of India,中國的報道很多出現在其 nation 版,而不是在主要評論其他國傢地區的 world 版,且常以威脅批判為基調,足見其非理性的重視。在內容方面,西藏問題、邊境問題和中國威脅總是熱點,去年以來的中國反對其加入 NSG 和針對聯合國恐怖組織清單等事項一直被熱炒,意圖是說中國阻止瞭印度的發展道路。而 " 一帶一路 " 在印度官方媒體的眼裡更是取其印度洋霸權的 " 眼中釘 "、" 肉中刺 ",討論之餘牽出的主流解決方案都是遏制中國。這次的對峙,更有媒體說,中國是因為擔心被印度超越,所以要武力阻止,這裡面邏輯混亂的讓人想起那句玩笑話,數學一定是體育老師教的。
在這個國傢走走看看這麼久,常常想,印度那一大批還群體性活在貧民、流民狀態的老百姓,那種隻是活著而不知何為生活的狀態,他們的存在難道隻是為瞭供養那些有生活品質的少數人?在驚詫社會貧富差距極大但又總體平靜無爭的狀態之餘,就接著奇怪這些養尊處優的政客學者精英的思維,所謂的最大民主國傢,是真的為瞭大多數人生活的更好的民主,還是為瞭少數人利益的愚化主民?難道印度真是一個靈魂走的很遠,而身體不用跟上的奇葩,不用去聚焦惠及大眾的經濟發展,就能成為有質量有厚度的地區大國?
平心而論,隻要還在落後的敵我意識上糾纏不清,思維另類的靠算計關系而取得所謂的發展,那麼所謂的強國也頂多是一枚別人的棋子,走多遠有多強那也都不過是短期的自欺欺人罷瞭。而被譽為 " 強人 " 的莫迪,如果也是這般短視的思維,不以民生為根基,那麼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政客,以投機的算計,耍些街頭高級的騙人把戲,無論如何也擔不起政治傢這樣的頭銜。
那還有沒有善意?
答案是有,在哪?大部分在民間。
住在孟買的這些年,往來於印度各地的這些年,本地鄰裡鄉親和同事朋友的善意和友好,讓我學到很多東西,愛上這裡人們的淳樸友善、有趣有愛、力量聰明,還有那些能歌善舞,彬彬有禮 …… 作為一個中國人,很多時候被鄰裡們問及來自哪裡,當我說出北京的時候,很多印度人會很自豪高興地說去過北京或上海、廣州,還有說寧波、義烏什麼的。雖然言語中對有些事也不大理解,比如為啥國人什麼都敢吃,拆拆建建的速度為啥那麼快等等,但幾乎統一表達出對中國現代化城市建設飛快、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為所欲為國風的艷羨之情。
老百姓都是樸實的,隻要能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大傢互利共贏的合作發展,自然更有理由用善意去理解,內心自然地接受彼此更多。這些年,得益於雙邊關系中政治對話加強,理解加深,中印雙邊貿易在穩步發展,來印度投資的企業數量也在顯著增加。中企正在用理念、產品、速度、質量、寬容、品格來大幅度的光顧、改造和影響這個國傢的經濟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比如:
高性價比的產品。這幾年很多本地工業產品和傢用消費品都正在從歐美日韓轉為性價比較高的中國貨,從金額巨大的電廠、鋼鐵廠、化工廠、電信行業項目,到手機、電腦,傢電產品,小五金、文具等生活用品,琳瑯滿目,日益豐富。中國輸出的是產品,印度消費者得到的是質優價好的實惠。
拉動就業和納稅。隨著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投資增加,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在中資企業中工作,不僅對印度本地就業有拉動,從福利待遇和職業發展方面也比本地企業好很多。如果以 2016 年大概統計的 500 傢中資企業在印落地為基數估算一下,按每傢平均 50 人算,直接就業人數就是 25000 人,如每傢 4 人算,就直接關系到 10 萬人的生活。如果考慮中印雙邊貿易 700 億美元中,印度進多出少,這每年 500 億美元的進口,又有多少印度人因此而生存。而從貢獻來說,印度本地的所得稅水平平均在 36% 左右,隨著中資企業在印度投資的增加,各傢企業為印度貢獻的稅收也絕對不是小數目,這又幫助貢獻瞭印度財政多少。
投資帶來的技術轉移。這兩年來,結合印度制造的政策影響,和國內優勢產能轉移的需要,中國對印投資發展迅猛,不僅從數量上拉動瞭印度 GDP 的快速增長,另外一方面,投資帶來的技術轉移和知識轉移也確實為印度工業體系升級換代提供瞭有質量的支持,這慢慢會形成其未來工業發展的基礎。同時,因此而新生成的產業工人隊伍,也為後續產業可持續發展帶來瞭充分的人力資源保證。
一個更廣闊的成熟市場。中印雙方的合作為彼此都打開瞭窗,有瞭互相發現和利用的機會。但是從另一角度說,因為中國目前的基礎設施優勢、資本優勢和消費優勢,客觀的講,倒是為印度企業提供瞭更多的發展機遇。塔塔汽車下屬的捷豹路虎公司,最大的增長極來自於中國,合資路虎在中國市場銷量不是一般的好。阿達尼集團的光伏發電項目,絕大部分組件模塊都來自於中國,低價高質量強有力的支持該集團在印度電力項目上的中標。此外,來自於中國資本支持的本地化項目,也越來越多,發展計劃越來越大,前有馬雲的 paytm 牛刀小試,後有騰訊、復星等資本大鱷在更多產業方向上的兼並收購,印度的初創企業也因此有瞭更多快速發展的機會,有瞭彎道超車的可能。
因為工作關系,我接觸過比較多的印度企業傢和金融經濟界的朋友,他們的出身和知識背景讓他們更加理性,特別是對印度現狀的改造願望,和對中國發展路徑的學習心態。很多人因為生意的關系到過中國,接觸過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傢,每當談起,基本上都是在說,中國發展太快,我們怎麼一起合作。
善意往往隻存在於能真正幹事的人中間,務實求進,合作共贏應該是世界發展的主流,沒有善意如何一起發展呢? 從過去這些年的雙邊貿易也可以看出,政冷經熱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能夠實實在在的加強政治互信,實實在在的推動互利互惠,中印兩個大市場那將是多大的市場機會,世人都會驚羨。
無論中印,隻要是地球人,隻要有基本生存的需求和改善生活的追求,自然就會形成潛在的市場。印度有這樣的環境,再加上老百姓宗教上的平和和人性上的友善,民間企業傢們之間合作的善意和需求,都是非常的積極。但在如果主流敵意的環境裡,善意友誼的小船,那還真可能是說翻就翻 ……
說到這,印度這人為敵意的時局真是有些讓人無奈。
時有敵意下的生存清單
靜下心來想想過去幾年裡看到聽到中企在印度的故事,或走或留,或興或衰,歷歷在目。不過無論怎樣,來過這裡的人,無論成敗,身上都打上瞭印度經歷的烙印。這裡悠久的歷史,神秘的文化,眾多的人口、廣闊的市場一直吸引著國人們一撥一撥,不懈地來追尋探秘,在這裡付出青春,投入精力,為這裡帶來資本、技術、產品,獲得經驗、友誼、金錢,當然也有教訓和失意。市場很大,買賣很累,但隻要平等互利善意交往,那麼合作對大傢雙方就都是賺的。但如果時有敵意,政府總是給中資企業在印度的生存發展添堵增困,那麼說好的互利共贏怎麼都是鏡中花、水中月,沒有未來。
在印度,主要的政黨歷來宣揚宗教至上,莫迪所在的 BJP 更是號召印度是印度教的印度,偏激激進,而普通國民受教育水平又低,容易輕信。在此基本國情之下,一旦外部形勢變化,政府很容易利用宗教和宣傳來誤導大眾,激起民族主義的仇恨。92 年的巴佈裡清真寺慘案和 02 年古吉拉特的暴亂足以說明這個號稱民主的國傢,還有著易燃易爆的極端一面。中印關系,經此次折騰,多少會受些影響,雖長期應向好,但短期展望應不積極。因此,一旦有亂,確保人身財產安全,應為第一要務。不做好應有的準備,可能的結果就成瞭一個大教訓。
同時,我們還需要註意到,善意的土壤雖然不一定能結成善意的果實,但敵意卻一定不能長久,所以民間善意的涓涓細流,更需要培養、匯聚。隻有結成利益的共同體,才能凝聚成更強大的、友善的和平力量,才會有民間更多的善意,促成雙方溝通、理解和交流的主流。
在印度發展,不僅需要信心、決心,還需要有耐心、恒心。當然也有朋友說,來過的都隻留下傷心、糟心。無論怎樣,既然是在時有敵意的國傢工作生活,一切還需要當心、用心。
現在流行清單,那麼在這時有敵意的國傢裡工作生活,怎樣才能機智地度過外派的每一天,既嚴肅緊張守土有責,又團結活潑有所收獲,想到的總結如下:
投資前的調研非常重要,賺快錢的心態要不得。
尋找靠譜的本地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市場。
長線思維做商業,化大力氣投資長久的關系。
尊重本地商業習慣和傳統文化,坦蕩坦誠交更多印度朋友。
可貿易優先,輕資產推進,合理合適地擺佈本地資產。
合規守法經營,謹慎控制風險,防止不必要的低級錯誤。
建設本地化隊伍,多到中國學經驗,結成利益共同體,未來變成自己人。
實幹的人想幸福,要和平不要戰爭。但原則是,沒事不惹事,有事也絕不怕事。在時有敵意的國傢裡,普通人美好的善意願望,希望合情合理的夢想成真。
以上個人見解,不代表任何他人或機構觀點。水平有限,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