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熊貓控的日常:他們對熊貓做瞭什麼?

08-18

"越野性的動物我越喜歡。熊貓外表比較萌,但你別忘瞭,它根本上是野獸。"曾經是大熊貓守護使的陳寅蓉告訴我。

2012年,陳寅蓉參加瞭成都全球大熊貓守護使招募活動,經過層層選拔比賽,參加考核和野外定向培訓,最終她和兩位其他國傢的參賽選手一起脫穎而出,成為那一年唯一來自國內的"熊貓守護使"。另兩位守護使,分別來自法國和美國。

大熊貓守護使陳寅蓉,圖片來自微博

守護使的工作為期一年,其中半年是在成都熊貓基地學習圈養大熊貓有關知識,觀察熊貓生活習性,甚至打掃獸舍、給熊貓做玩具。

"當熊貓還是幼崽的時候,你打掃它的園舍或者給它摘小蘋果,如果它想要抱你大腿,你必須穿長筒橡膠靴,因為那時候它已經有爪子瞭。記得,一定要長褲、防護服、長筒靴,這樣對熊貓也好,對你自己也好。

"有個熊貓保育的前輩,曾經照顧一隻野外回來受過傷的熊貓,那隻熊貓很容易受驚。有一次受驚後就撓他,瞬間皮肉全都綻開,隻能立刻去打狂犬疫苗。"

陳寅蓉說,她想要讓大傢真正認識熊貓、瞭解熊貓。她發現很多人非常喜歡熊貓,卻還是會問一些非常基本的問題,例如"熊貓是什麼科"、"熊貓是素食動物還是肉食動物"之類的,她希望大傢愛熊貓就不要誤解它們。

熊貓守護使要做什麼?

陳寅蓉說,她沒見過一個地方不喜歡熊貓的,每個國傢的熱情都超過想象。孩子們可以在動物園裡靜靜等待一個下午之久,等到大熊貓幼崽睡醒,孩子們全都被萌化瞭。簡直就像小蘭無怨無悔地等著新一。

熊貓守護使們在基地結束瞭半年的培訓後,他們就去往各國,考察熊貓生活情況,以及不同國傢如何養育培訓熊貓,同時也成為宣傳保護熊貓的大使。

手繪的有關熊貓的短片,圖片來自微博

在不同國傢的考察宣傳方式不同,有時候是新聞發佈會,有時候是知識講座,她記得在香港是辦瞭一場答記者問,而愛丁堡則是一場保育講座,美加兩國亦然。到新加坡之前,對方提出要辦一個熊貓課堂,陳寅蓉就在課堂上講授瞭熊貓飲食方面的知識,而另兩位守護使則教瞭熊貓的行為、繁育情況方面的知識。

總之,會結合當地的需要,通過不同的活動,既瞭解到當地的熊貓保育情況,也傳授對方也許缺少的知識。大部分情況下,他們會去到動物園看熊貓的生活環境。待在每個地方的時間,在三天左右。

有些國傢在處理方式、教育方式、宣傳方式上做得很好。比如日本的動物園設計瞭很棒的親子活動、體驗活動,這是在其他國傢很少看到的。日本的動物園會組織遊客體驗熊貓一天的保育活動,每次開放四五個名額,需要提前很多去預約並做好預習。保育活動是很規范的,常常有大人帶著孩子來體驗,每個人都會穿好保護服。

"熊貓是猛獸,它們隻是被圈養而已。"陳寅蓉再次對我強調。

和孩子講授熊貓有關的知識,圖片來自微博

我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媒體爭相報道的高氏貴博,他是一名網頁設計師,因為"癡愛"熊貓,從2011年8月起,風雨無阻地每天到東京的上野動物園拍攝熊貓,並更新在自己名為"每日大熊貓"的博客上。在很多中國的視頻網站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他手持誇張的"大炮筒",一動不動地拍攝。由於有玻璃隔開,為瞭防止自己的影子出現在鏡頭中,高氏貴博還隨身帶著一條黑色的圍巾,用它罩住自己的頭和相機機身。

陳寅蓉在上野動物園也碰到瞭他。那一天,她跟自己的日本朋友一起去玩,日本朋友也參加瞭熊貓守護使的選拔,可惜名落孫山。他們看到高氏貴博,便攀談起來,這位酷愛熊貓的小哥十分羨慕陳寅蓉。陳寅蓉自己也說:"熊貓守護使是我從事到現在最有趣的工作。"

除瞭日本,澳大利亞也給她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澳大利亞的動物園會給熊貓玩吹肥皂泡的遊戲,工作人員說熊貓很喜歡看。他們還會做熊貓拉花的卡佈奇諾,我想,相比於中國咖啡館裡大熱的龍貓或貓咪,拍不瞭彩色相片的熊貓真是太適合作為拉花圖案瞭。

在加拿大,很多當地的小朋友會跟爸爸媽媽參加那種席地而坐的講座,回傢後還會把課堂上學會的東西跟爸爸媽媽再講一遍。總之,這些動物園用心把細節做得很有趣,大人小孩都會感覺自己離熊貓很近很近。關於熊貓的活動,更主要的是體驗要好,而不隻是教遊客一些知識。

陳寅蓉說:"我們的很多大人,對保育熊貓的觀念不太好,比如一到動物園就敲玻璃,說熊貓怎麼還不睡醒。可是熊貓一天也隻有三四個小時的活動時間而已。"

法國男生Jérôme和他的熊貓網站

跟陳寅蓉一起擔任熊貓守護使的,有來自法國的男生Jérôme POUILLE。他十分癡迷熊貓,由於首次參賽落選,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參賽瞭。他搭建瞭一個法語的熊貓博客(http://www.panda.fr/),持續更新著熊貓相關的內容,一直到"守護使"任務結束四年後的今天也沒有停止。從2002年開始,已有百萬遊客瀏覽這個網站。打開網站可以發現,最新一篇文章是關於九寨溝地震的,發佈時間是2017年8月12日。

法國男生Jérôme的熊貓博客

而我試著去搜索"熊貓守護使招募"的活動官方網站(http://www.pandahome.com/),卻發現已經打不開瞭。

Jérôme每年都會做一些周邊然後義賣,把錢捐給熊貓基金會。Jérôme的網站主菜單也有"商店"一欄,售賣的是他自己主編的一本熊貓資料冊,和另一本熊貓圖集。

資料冊包括52頁內容和一個"不在中國去哪看熊貓"的介紹。這本書售價15歐,如果想讓他把書寄到中國,運費是12歐。

"我設計這本資料冊,是為瞭向孩子和成人們介紹大熊貓的生活情況、生物屬性、習性和它們受到的威脅,還有中國為保護它們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動物園在保護珍稀物種這件事上的作用。"網頁上寫著Jérôme的出書動機。

而圖集的名字叫《Giant Pandas Around The World》,有12年出版的法文版和15年出版的英文版兩個版本。介紹裡說,本書涵蓋瞭在中國大陸、日本、泰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加拿大、美國、墨西哥、西班牙、法國、蘇格蘭、奧地利和馬來西亞拍攝的熊貓。

因《功夫熊貓》而愛上熊貓的印度男生VJ

來自印度、從大學開始就生活在澳洲的VJ也是一枚熊貓粉,他的熱愛來自於一部中國電影——《功夫熊貓》。

本來,VJ是對中國電影沒什麼興趣的。《功夫熊貓》第一部在澳洲剛上映的時候,朋友拉他去看,並且為他買好瞭票,然而他本心是拒絕的。一來,他覺得這是拍給小孩子看的電影;二來,他看3D電影一貫會頭暈。但禁不住朋友勸說還是去看瞭。

很神奇,這部3D電影居然沒有讓他頭暈,而且還牢牢抓住瞭他的心。後來每一部《功夫熊貓》上映後,他都會去電影院觀看,並且越看越迷。回傢後上網,他又找出《功夫熊貓》的片源,翻來覆去看瞭好多遍。

他最喜歡的部分還是一開頭,熊貓突然就要去學功夫,所有人都質疑他、不相信他能學會,可是熊貓就是做到瞭。VJ說,他就是喜歡這樣"我一定可以"的人。之前他想買車,他的朋友都說,不可能,你怎麼買得起這麼貴的車呢。他就不信,拼命工作掙錢,非要買那輛車,最後果然如願以償。

VJ今年來瞭中國,他有一個在澳洲的醫療方面的創業項目,教授告訴他可以來中國參加一個會議。當然,來看熊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其實澳洲也是有熊貓可以看的,但是VJ覺得來中國——熊貓的傢鄉不一樣啊!

VJ來瞭上海,又去瞭北京,在北京動物園裡終於看到瞭熊貓。真實的熊貓跟他日常在 iPanda 熊貓直播網站上看到的不太一樣,皮毛中白色的部分並沒有那麼白,有點臟臟的,但是他還是覺得非常可愛。VJ去看時,熊貓一直在吃竹子吃得停不下來,他也看得幾乎停不下來。

在熊貓頻道上的熊貓視頻

"那考拉呢?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大傢都覺得很萌的小動物,你喜歡考拉嗎?"我想試探VJ是不是純粹對萌物沒有抵抗力的人,因為他對熊貓的愛似乎沒有原因。我曾在B站上看到帶外國人看熊貓的節目,瞭解到瞭各種各樣喜歡熊貓的理由,除瞭軟軟胖胖、讓人看瞭想抱抱之外,還有這樣的說法:"熊貓是黑白相間的,同時又來自亞洲,因此它是世界上最能代表種族和諧的動物。"

但是VJ對於熊貓的愛似乎全然無緣無故,他是這樣回答我關於考拉的問題的:他在澳洲的動物園裡見過考拉,考拉動作遲緩,從頭到尾隻是在樹上吃樹葉,沒有什麼意思,他不喜歡。

動作慢、一直吃,VJ剛剛也是這樣描述熊貓的啊!為什麼這些到瞭熊貓這裡就變成優點瞭呢?

跟VJ在微信上聊天的時候,他屢屢發熊貓的微信表情包給我,看著那些哭泣的熊貓、偷笑的熊貓,讓我有些尷尬於沒有相似的表情包可以回復他。我心裡有種念頭,好像因為我是中國人,就更應該收藏熊貓的表情包似的。

抱熊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抱熊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是美國問答網站Quora上的一個問題。打開這個網頁,會發現旁邊有"相關問題":擁抱會傷害到熊貓嗎?去哪裡抱熊貓最好?甚至還有這樣一個問題:抱熊貓是否能帶來永恒的幸福?

而有一個名叫Michael McGraw-Herdeg的軟件系統工程師寫瞭篇千字長文,伴隨將近20張照片回答瞭這個問題。他說自己自2006年8月始每天都要看數小時熊貓直播,2014年他在成都實現瞭抱熊貓的夢想。

在文中他詳細地介紹瞭如何抱到大熊貓:在2008年之前,臥龍自然保護區本是最理想的地方,然而它被地震嚴重地損害瞭,熊貓也被重新安置到瞭碧峰峽熊貓基地。在碧峰峽,抱一隻熊貓的價格是1300人民幣左右(以向基金會捐款的形式),而在他選擇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距成都市中心僅半小時車程),這個價格提升到瞭2000元(不包括58元的門票)。

他說熊貓抱起來就像是一個會動的、軟糯的毛球,一門心思在吃工作人員用於讓它分心的竹子,蘸瞭蜂蜜的竹子。為瞭保護熊貓,他們會穿上鞋套,戴上塑料手套,還要穿如上圖所示的藍色外套。工作人員幫他們把熊貓固定在膝間,便退居一旁為他們拍照。

團裡有一個五歲的美國小姑娘,體型幾乎正好跟熊貓一樣大,把熊貓抱在膝間顯然是不可能的瞭,於是便坐在熊貓的旁邊,側抱著它。Michael回憶說,那個場景實在是太可愛瞭。

非常湊巧地,我也認識瞭一位去四川抱過大熊貓的美國人,他叫David,目前是復旦的醫學生。雖然他的媽媽是中國人,但是他從小就生活在美國芝加哥。

他說他最早關於熊貓的記憶是奶奶給他講的"熊貓如何長出黑色皮毛"的兒童故事。而在同一個時段,他的媽媽帶他去瞭華盛頓動物園,那裡有幾隻熊貓。那是在九十年代。

到瞭2013年,他攜妻子與父母同去瞭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那是他們旅程中的重要一站。他聽說隻要給出每人2000元的"捐款",就可以得到跟熊貓寶寶合照的機會而非常激動,"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跟Micheal描述得一樣,David的"拍照拍檔"也吃著用蜂蜜浸潤的竹子。隻是他遇到的熊貓並不像網上的照片那樣小,體型還是蠻大的,根本不可能環抱。於是他們隻是坐在熊貓旁邊拍瞭照,並給熊貓投喂瞭竹子。

"那隻熊貓聞起來像蜂蜜一樣,它的毛很密,實在是太可愛瞭。"David這樣描述跟熊貓合照的感受。

"那你如何看待熊貓的文化意義呢?"

"在我的印象裡,熊貓一直都是國際瀕危動物的象征。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會為世界野生動物基金籌款,它的標志就是一隻熊貓,象征著所有瀕危物種。它自然同時也是中國的吉祥物,就像考拉和袋鼠之於澳洲。"

他說他並不認識真正能被稱為"大熊貓控"的朋友,但是相信所有人看到熊貓寶寶可愛的視頻,都會失去抵抗力吧。

根據這些外國朋友的指示,我也打開iPanda,試著觀看瞭一段時間的熊貓直播。這是一個由中國網絡電視臺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聯合推出的視頻網站,每天24小時中英雙語直播熊貓的生活,並發佈熊貓相關的圖片、小視頻等。iPanda的官方微博有多達367萬關註者,而它的facebook主頁更是收獲瞭967萬個贊。

我看瞭兩分鐘,就關掉瞭網頁。作為一個並沒有"熊貓情結"的人,在操作這篇選題的時候我一直很痛苦——我好像始終無法理解這些外國人對熊貓的狂熱喜愛。與"小的是可愛的"理論相悖,成年大熊貓體型龐大,身上往往臟兮兮的,剛出生時簡直長得像小老鼠,甚至,它們連自然繁殖的能力都不太具備瞭。

我看瞭兩分鐘iPanda直播,熊貓幾乎一直保持這個姿勢沒有動過

而說起它的"瀕危動物"身份,現在似乎也有些名不副實。根據新華網2016年的消息,大熊貓已正式從"瀕危物種"(EN)變為"易危物種"(VN),總數量超過瞭2000頭。相比於被判定為"極危,甚至已經滅絕"的白鰭豚,這個數字自然是樂觀許多。

一個小朋友曾經問我,有人吃熊掌,為什麼沒有壞人吃熊貓的肉?初聽時我覺得這個問題很荒唐。但是當我在搜索引擎裡敲出比熊貓更為危險的"極危物種(CR)"中華鱘時,我愣住瞭——相關聯想前兩名居然是:中華鱘的做法和中華鱘多少錢一斤。

和這些可憐的兄弟們比起來,熊貓顯然是個幸運兒。我想,這大大得益於它所擁有的卡通形象:不管是《功夫熊貓》裡的阿寶,還是《咱們裸熊(we bare bears)》裡的胖達,都為"真正的熊貓"圈進許多粉絲。就連一些奢侈品牌也會植入熊貓元素,如Queelin的熊貓掛墜和Loewe動物系列的包包,LV有一年也和村上隆合作推出有熊貓圖案的產品。

而在這些形象背後,當然是那些為瞭保護熊貓不懈努力的人。在ipanda上,他們不辭辛勞地拍攝視頻,精心剪輯並配上有趣的解說,就像娛樂節目對待大明星那樣。是這些工作人員讓大傢一點點愛上熊貓,繼而瞭解熊貓,也許很多人已經做出瞭行動來保護熊貓。

已經離開瞭熊貓守護使職位的陳寅蓉,目前在新西蘭徒步,登山,考察農場和咖啡店,學習植物種植知識。我想她是愛著整個大自然,那裡面有熊貓,也有各種各樣其他的動物和植物。

陳寅蓉去北極的時候特意戴上瞭熊貓圖案的帽子

我又想起陳寅蓉對我說的,真的喜歡熊貓,就不要隻是覺得他們很可愛,而應該學習相關知識、為他們做些什麼。

"越野性的動物我越喜歡。熊貓外表比較萌,但你別忘瞭,它根本上是野獸。"曾經是大熊貓守護使的陳寅蓉告訴我。

2012年,陳寅蓉參加瞭成都全球大熊貓守護使招募活動,經過層層選拔比賽,參加考核和野外定向培訓,最終她和兩位其他國傢的參賽選手一起脫穎而出,成為那一年唯一來自國內的"熊貓守護使"。另兩位守護使,分別來自法國和美國。

大熊貓守護使陳寅蓉,圖片來自微博

守護使的工作為期一年,其中半年是在成都熊貓基地學習圈養大熊貓有關知識,觀察熊貓生活習性,甚至打掃獸舍、給熊貓做玩具。

"當熊貓還是幼崽的時候,你打掃它的園舍或者給它摘小蘋果,如果它想要抱你大腿,你必須穿長筒橡膠靴,因為那時候它已經有爪子瞭。記得,一定要長褲、防護服、長筒靴,這樣對熊貓也好,對你自己也好。

"有個熊貓保育的前輩,曾經照顧一隻野外回來受過傷的熊貓,那隻熊貓很容易受驚。有一次受驚後就撓他,瞬間皮肉全都綻開,隻能立刻去打狂犬疫苗。"

陳寅蓉說,她想要讓大傢真正認識熊貓、瞭解熊貓。她發現很多人非常喜歡熊貓,卻還是會問一些非常基本的問題,例如"熊貓是什麼科"、"熊貓是素食動物還是肉食動物"之類的,她希望大傢愛熊貓就不要誤解它們。

熊貓守護使要做什麼?

陳寅蓉說,她沒見過一個地方不喜歡熊貓的,每個國傢的熱情都超過想象。孩子們可以在動物園裡靜靜等待一個下午之久,等到大熊貓幼崽睡醒,孩子們全都被萌化瞭。簡直就像小蘭無怨無悔地等著新一。

熊貓守護使們在基地結束瞭半年的培訓後,他們就去往各國,考察熊貓生活情況,以及不同國傢如何養育培訓熊貓,同時也成為宣傳保護熊貓的大使。

手繪的有關熊貓的短片,圖片來自微博

在不同國傢的考察宣傳方式不同,有時候是新聞發佈會,有時候是知識講座,她記得在香港是辦瞭一場答記者問,而愛丁堡則是一場保育講座,美加兩國亦然。到新加坡之前,對方提出要辦一個熊貓課堂,陳寅蓉就在課堂上講授瞭熊貓飲食方面的知識,而另兩位守護使則教瞭熊貓的行為、繁育情況方面的知識。

總之,會結合當地的需要,通過不同的活動,既瞭解到當地的熊貓保育情況,也傳授對方也許缺少的知識。大部分情況下,他們會去到動物園看熊貓的生活環境。待在每個地方的時間,在三天左右。

有些國傢在處理方式、教育方式、宣傳方式上做得很好。比如日本的動物園設計瞭很棒的親子活動、體驗活動,這是在其他國傢很少看到的。日本的動物園會組織遊客體驗熊貓一天的保育活動,每次開放四五個名額,需要提前很多去預約並做好預習。保育活動是很規范的,常常有大人帶著孩子來體驗,每個人都會穿好保護服。

"熊貓是猛獸,它們隻是被圈養而已。"陳寅蓉再次對我強調。

和孩子講授熊貓有關的知識,圖片來自微博

我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媒體爭相報道的高氏貴博,他是一名網頁設計師,因為"癡愛"熊貓,從2011年8月起,風雨無阻地每天到東京的上野動物園拍攝熊貓,並更新在自己名為"每日大熊貓"的博客上。在很多中國的視頻網站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他手持誇張的"大炮筒",一動不動地拍攝。由於有玻璃隔開,為瞭防止自己的影子出現在鏡頭中,高氏貴博還隨身帶著一條黑色的圍巾,用它罩住自己的頭和相機機身。

陳寅蓉在上野動物園也碰到瞭他。那一天,她跟自己的日本朋友一起去玩,日本朋友也參加瞭熊貓守護使的選拔,可惜名落孫山。他們看到高氏貴博,便攀談起來,這位酷愛熊貓的小哥十分羨慕陳寅蓉。陳寅蓉自己也說:"熊貓守護使是我從事到現在最有趣的工作。"

除瞭日本,澳大利亞也給她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澳大利亞的動物園會給熊貓玩吹肥皂泡的遊戲,工作人員說熊貓很喜歡看。他們還會做熊貓拉花的卡佈奇諾,我想,相比於中國咖啡館裡大熱的龍貓或貓咪,拍不瞭彩色相片的熊貓真是太適合作為拉花圖案瞭。

在加拿大,很多當地的小朋友會跟爸爸媽媽參加那種席地而坐的講座,回傢後還會把課堂上學會的東西跟爸爸媽媽再講一遍。總之,這些動物園用心把細節做得很有趣,大人小孩都會感覺自己離熊貓很近很近。關於熊貓的活動,更主要的是體驗要好,而不隻是教遊客一些知識。

陳寅蓉說:"我們的很多大人,對保育熊貓的觀念不太好,比如一到動物園就敲玻璃,說熊貓怎麼還不睡醒。可是熊貓一天也隻有三四個小時的活動時間而已。"

法國男生Jérôme和他的熊貓網站

跟陳寅蓉一起擔任熊貓守護使的,有來自法國的男生Jérôme POUILLE。他十分癡迷熊貓,由於首次參賽落選,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參賽瞭。他搭建瞭一個法語的熊貓博客(http://www.panda.fr/),持續更新著熊貓相關的內容,一直到"守護使"任務結束四年後的今天也沒有停止。從2002年開始,已有百萬遊客瀏覽這個網站。打開網站可以發現,最新一篇文章是關於九寨溝地震的,發佈時間是2017年8月12日。

法國男生Jérôme的熊貓博客

而我試著去搜索"熊貓守護使招募"的活動官方網站(http://www.pandahome.com/),卻發現已經打不開瞭。

Jérôme每年都會做一些周邊然後義賣,把錢捐給熊貓基金會。Jérôme的網站主菜單也有"商店"一欄,售賣的是他自己主編的一本熊貓資料冊,和另一本熊貓圖集。

資料冊包括52頁內容和一個"不在中國去哪看熊貓"的介紹。這本書售價15歐,如果想讓他把書寄到中國,運費是12歐。

"我設計這本資料冊,是為瞭向孩子和成人們介紹大熊貓的生活情況、生物屬性、習性和它們受到的威脅,還有中國為保護它們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動物園在保護珍稀物種這件事上的作用。"網頁上寫著Jérôme的出書動機。

而圖集的名字叫《Giant Pandas Around The World》,有12年出版的法文版和15年出版的英文版兩個版本。介紹裡說,本書涵蓋瞭在中國大陸、日本、泰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加拿大、美國、墨西哥、西班牙、法國、蘇格蘭、奧地利和馬來西亞拍攝的熊貓。

因《功夫熊貓》而愛上熊貓的印度男生VJ

來自印度、從大學開始就生活在澳洲的VJ也是一枚熊貓粉,他的熱愛來自於一部中國電影——《功夫熊貓》。

本來,VJ是對中國電影沒什麼興趣的。《功夫熊貓》第一部在澳洲剛上映的時候,朋友拉他去看,並且為他買好瞭票,然而他本心是拒絕的。一來,他覺得這是拍給小孩子看的電影;二來,他看3D電影一貫會頭暈。但禁不住朋友勸說還是去看瞭。

很神奇,這部3D電影居然沒有讓他頭暈,而且還牢牢抓住瞭他的心。後來每一部《功夫熊貓》上映後,他都會去電影院觀看,並且越看越迷。回傢後上網,他又找出《功夫熊貓》的片源,翻來覆去看瞭好多遍。

他最喜歡的部分還是一開頭,熊貓突然就要去學功夫,所有人都質疑他、不相信他能學會,可是熊貓就是做到瞭。VJ說,他就是喜歡這樣"我一定可以"的人。之前他想買車,他的朋友都說,不可能,你怎麼買得起這麼貴的車呢。他就不信,拼命工作掙錢,非要買那輛車,最後果然如願以償。

VJ今年來瞭中國,他有一個在澳洲的醫療方面的創業項目,教授告訴他可以來中國參加一個會議。當然,來看熊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其實澳洲也是有熊貓可以看的,但是VJ覺得來中國——熊貓的傢鄉不一樣啊!

VJ來瞭上海,又去瞭北京,在北京動物園裡終於看到瞭熊貓。真實的熊貓跟他日常在 iPanda 熊貓直播網站上看到的不太一樣,皮毛中白色的部分並沒有那麼白,有點臟臟的,但是他還是覺得非常可愛。VJ去看時,熊貓一直在吃竹子吃得停不下來,他也看得幾乎停不下來。

在熊貓頻道上的熊貓視頻

"那考拉呢?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大傢都覺得很萌的小動物,你喜歡考拉嗎?"我想試探VJ是不是純粹對萌物沒有抵抗力的人,因為他對熊貓的愛似乎沒有原因。我曾在B站上看到帶外國人看熊貓的節目,瞭解到瞭各種各樣喜歡熊貓的理由,除瞭軟軟胖胖、讓人看瞭想抱抱之外,還有這樣的說法:"熊貓是黑白相間的,同時又來自亞洲,因此它是世界上最能代表種族和諧的動物。"

但是VJ對於熊貓的愛似乎全然無緣無故,他是這樣回答我關於考拉的問題的:他在澳洲的動物園裡見過考拉,考拉動作遲緩,從頭到尾隻是在樹上吃樹葉,沒有什麼意思,他不喜歡。

動作慢、一直吃,VJ剛剛也是這樣描述熊貓的啊!為什麼這些到瞭熊貓這裡就變成優點瞭呢?

跟VJ在微信上聊天的時候,他屢屢發熊貓的微信表情包給我,看著那些哭泣的熊貓、偷笑的熊貓,讓我有些尷尬於沒有相似的表情包可以回復他。我心裡有種念頭,好像因為我是中國人,就更應該收藏熊貓的表情包似的。

抱熊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抱熊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是美國問答網站Quora上的一個問題。打開這個網頁,會發現旁邊有"相關問題":擁抱會傷害到熊貓嗎?去哪裡抱熊貓最好?甚至還有這樣一個問題:抱熊貓是否能帶來永恒的幸福?

而有一個名叫Michael McGraw-Herdeg的軟件系統工程師寫瞭篇千字長文,伴隨將近20張照片回答瞭這個問題。他說自己自2006年8月始每天都要看數小時熊貓直播,2014年他在成都實現瞭抱熊貓的夢想。

在文中他詳細地介紹瞭如何抱到大熊貓:在2008年之前,臥龍自然保護區本是最理想的地方,然而它被地震嚴重地損害瞭,熊貓也被重新安置到瞭碧峰峽熊貓基地。在碧峰峽,抱一隻熊貓的價格是1300人民幣左右(以向基金會捐款的形式),而在他選擇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距成都市中心僅半小時車程),這個價格提升到瞭2000元(不包括58元的門票)。

他說熊貓抱起來就像是一個會動的、軟糯的毛球,一門心思在吃工作人員用於讓它分心的竹子,蘸瞭蜂蜜的竹子。為瞭保護熊貓,他們會穿上鞋套,戴上塑料手套,還要穿如上圖所示的藍色外套。工作人員幫他們把熊貓固定在膝間,便退居一旁為他們拍照。

團裡有一個五歲的美國小姑娘,體型幾乎正好跟熊貓一樣大,把熊貓抱在膝間顯然是不可能的瞭,於是便坐在熊貓的旁邊,側抱著它。Michael回憶說,那個場景實在是太可愛瞭。

非常湊巧地,我也認識瞭一位去四川抱過大熊貓的美國人,他叫David,目前是復旦的醫學生。雖然他的媽媽是中國人,但是他從小就生活在美國芝加哥。

他說他最早關於熊貓的記憶是奶奶給他講的"熊貓如何長出黑色皮毛"的兒童故事。而在同一個時段,他的媽媽帶他去瞭華盛頓動物園,那裡有幾隻熊貓。那是在九十年代。

到瞭2013年,他攜妻子與父母同去瞭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那是他們旅程中的重要一站。他聽說隻要給出每人2000元的"捐款",就可以得到跟熊貓寶寶合照的機會而非常激動,"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跟Micheal描述得一樣,David的"拍照拍檔"也吃著用蜂蜜浸潤的竹子。隻是他遇到的熊貓並不像網上的照片那樣小,體型還是蠻大的,根本不可能環抱。於是他們隻是坐在熊貓旁邊拍瞭照,並給熊貓投喂瞭竹子。

"那隻熊貓聞起來像蜂蜜一樣,它的毛很密,實在是太可愛瞭。"David這樣描述跟熊貓合照的感受。

"那你如何看待熊貓的文化意義呢?"

"在我的印象裡,熊貓一直都是國際瀕危動物的象征。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會為世界野生動物基金籌款,它的標志就是一隻熊貓,象征著所有瀕危物種。它自然同時也是中國的吉祥物,就像考拉和袋鼠之於澳洲。"

他說他並不認識真正能被稱為"大熊貓控"的朋友,但是相信所有人看到熊貓寶寶可愛的視頻,都會失去抵抗力吧。

根據這些外國朋友的指示,我也打開iPanda,試著觀看瞭一段時間的熊貓直播。這是一個由中國網絡電視臺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聯合推出的視頻網站,每天24小時中英雙語直播熊貓的生活,並發佈熊貓相關的圖片、小視頻等。iPanda的官方微博有多達367萬關註者,而它的facebook主頁更是收獲瞭967萬個贊。

我看瞭兩分鐘,就關掉瞭網頁。作為一個並沒有"熊貓情結"的人,在操作這篇選題的時候我一直很痛苦——我好像始終無法理解這些外國人對熊貓的狂熱喜愛。與"小的是可愛的"理論相悖,成年大熊貓體型龐大,身上往往臟兮兮的,剛出生時簡直長得像小老鼠,甚至,它們連自然繁殖的能力都不太具備瞭。

我看瞭兩分鐘iPanda直播,熊貓幾乎一直保持這個姿勢沒有動過

而說起它的"瀕危動物"身份,現在似乎也有些名不副實。根據新華網2016年的消息,大熊貓已正式從"瀕危物種"(EN)變為"易危物種"(VN),總數量超過瞭2000頭。相比於被判定為"極危,甚至已經滅絕"的白鰭豚,這個數字自然是樂觀許多。

一個小朋友曾經問我,有人吃熊掌,為什麼沒有壞人吃熊貓的肉?初聽時我覺得這個問題很荒唐。但是當我在搜索引擎裡敲出比熊貓更為危險的"極危物種(CR)"中華鱘時,我愣住瞭——相關聯想前兩名居然是:中華鱘的做法和中華鱘多少錢一斤。

和這些可憐的兄弟們比起來,熊貓顯然是個幸運兒。我想,這大大得益於它所擁有的卡通形象:不管是《功夫熊貓》裡的阿寶,還是《咱們裸熊(we bare bears)》裡的胖達,都為"真正的熊貓"圈進許多粉絲。就連一些奢侈品牌也會植入熊貓元素,如Queelin的熊貓掛墜和Loewe動物系列的包包,LV有一年也和村上隆合作推出有熊貓圖案的產品。

而在這些形象背後,當然是那些為瞭保護熊貓不懈努力的人。在ipanda上,他們不辭辛勞地拍攝視頻,精心剪輯並配上有趣的解說,就像娛樂節目對待大明星那樣。是這些工作人員讓大傢一點點愛上熊貓,繼而瞭解熊貓,也許很多人已經做出瞭行動來保護熊貓。

已經離開瞭熊貓守護使職位的陳寅蓉,目前在新西蘭徒步,登山,考察農場和咖啡店,學習植物種植知識。我想她是愛著整個大自然,那裡面有熊貓,也有各種各樣其他的動物和植物。

陳寅蓉去北極的時候特意戴上瞭熊貓圖案的帽子

我又想起陳寅蓉對我說的,真的喜歡熊貓,就不要隻是覺得他們很可愛,而應該學習相關知識、為他們做些什麼。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