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某藤校的大一學生吉米把車開進瞭學校停車場,潦草地掃瞭幾眼這幾天在看的復習筆記——法語、高等數學、拉美文學 …… 因為翻看得太多,這些紙質材料大多都有些發皺蜷曲。
20 分鐘後,就是這個學期期末的第一場考試——法語。今天上午考完後,他還得在晚上 12 點前交出一篇關於《等待戈多》的論文,並為明天、後天和大後天的考試做些準備。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吉米嘆瞭一口氣,擰開瞭一顆膠囊,小心翼翼地把其中的粉末倒在車門把手上,整整齊齊地排成一條線。然後他俯下身,像垂死的人對待 " 起死回生藥 " 那樣,把它們全部吸入鼻孔。
吉米知道,此時此刻就在這個停車場裡,起碼還有十多個同學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他們吸入的東西不是什麼毒品,而是一種用於治療註意力缺乏多動癥的處方藥。它的學名叫作 "Adderall",可大傢更喜歡叫它 " 聰明藥 "。
這種藥能給予他們非同常人的專註力,讓這群喜歡熬夜的年輕人清醒地應對早晨八點鐘的考試,並將一系列馬拉松式的長考順利拿下。
吉米說,嗑兩顆藥,連通宵開夜車復習都變得沒那麼令人疲憊瞭,反而會覺得神清氣爽。
果然,在一個月後到手的成績冊上,滿眼 A+ 的傲人成績將吉米的笑容點亮。當雪白的成績單映襯著他蠟黃的臉色,卻有種說不出的別扭。
不能說的秘密:名校學生的 " 嗑藥癮 "
在英美的一些名校,某些學生靠著一兩顆 " 聰明藥 " 熬過考試強度密集的 final week,甚至最終取得優異成績,這個聽上去好像天方夜譚的故事,其實正是校園裡大傢心照不宣的秘密。
美國國傢藥物濫用研究所針對常春藤盟校的一項匿名調查顯示,有將近 70% 的藤校學生承認自己曾為瞭趕論文而服用 " 聰明藥 ",66% 的學生曾在期末考試之前服用過它,另外還有 27% 的學生坦言自己每逢考試,必吃 " 聰明藥 "。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紐約執業心理醫生德安辛 · 帕克表示," 服用聰明藥 " 並不僅僅是某一所學校的文化," 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校園文化,更是遍佈全美的現象 "。
為瞭通過至關重要的考試,學生哀求傢教給自己 " 聰明藥 "
(圖片截取自美國電影《人類削減計劃》)
類似藥物的蹤影不僅在美國出現,就連英國名校也未能 " 幸免 "。BBC 紀錄片《藥品依賴》中就曾提到,劍橋大學的某些學生也在濫用一種叫做 "Ritalin" 的藥品,它們就像 " 大腦偉哥 ",能讓學生在高強度的學業壓力下保持充沛精力。
圖片截取自 BBC 紀錄片《藥品依賴》
不少海外名校的學生都很熟悉這樣一個說法:學業、社交和睡眠就像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但你往往隻能兼顧其中兩個,想要這個 " 三角形 " 三邊齊全,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於 " 學渣 " 吉米來說,他很清楚自己平時的時間花在瞭哪裡——吉他、橄欖球、學生會、開車兜風、談戀愛,這裡面唯獨沒有學習。
吉米深知,如果沒有 " 聰明藥 ",自己肯定就完蛋瞭。現在有瞭它,不僅 GPA 可以屹立不倒,還能營造出 " 不學習也能考得好 " 的天才形象。
如果你以為隻有像吉米這樣的學渣才會依賴於 " 聰明藥 ",那你就錯瞭,哪怕是天天埋頭苦讀的學霸,有時也很難逃得過 " 聰明藥 " 的誘惑。
瑪德萊娜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學霸,同為藤校學生的她認真聽講,勤勉讀書,按時作業,可是一到期末周的時候,她也會控制不住地 " 嗑藥 "。
哪怕是在考場上,她也會以 " 去廁所 " 或 " 喝水 " 為借口,將 40 毫克的 " 聰明藥 " 悉數服下。根據她的描述,服藥後不久,註意力就會像激光一樣精準,記憶中潛藏的知識點也會清晰地浮現在眼前,而且信心十足,毫不畏懼眼前的難題。
瑪德萊娜從班上一些 " 學渣 " 那裡知道瞭 " 聰明藥 " 的存在,便覺得自己也一定要想方設法搞點來吃。她認為,如果 " 學渣 " 吃瞭 " 聰明藥 " 考得比自己這個學霸還好,那簡直就太荒唐瞭。
" 如果大傢都在吃你卻沒吃,這不是不公平嗎?"
從哪搞到 " 聰明藥 "?答:戲精附體
無論是 "Adderall" 還是 "Ritalin",它們本質上都屬於用於治療多動癥和嗜睡癥的管控藥品。對於此類藥品,美國禁毒署早就將它們劃為 " 二類受管制物質 " ——等同於嗎啡和可卡因。
這意味著,學生們想搞到它們,並不容易。
唯一的辦法,就是假裝自己患有極其嚴重的多動癥或嗜睡癥,讓醫生合法合理地開藥給你。
吉米每次主動去看醫生的時候,都會按照既定的 " 劇本 " 進行——一坐下來,兩腿不停地哆嗦,眼睛也一直向窗外瞄來瞄去,就是不看醫生。
再加上幾句很焦慮的 " 我做什麼事都沒法集中 " 以及 " 總是走神兒和犯困 ",好心的醫生往往就會開一個療程的 Adderall 給你,也足夠熬過期末瞭。
" 戲精附體 " 的吉米在搞到足夠藥物後,除瞭自己服用,還會以每粒 5-10 美元的價格賣給需要的同學。每當臨近期末,這種藥總是供不應求。
而像瑪德萊娜那樣的學霸,則會以幫其他同學修改論文或輔導作業為條件,換取幾粒藥物。她說,自己根本不用費心在醫生面前演戲,隻要有錢或是有點才學,總有辦法把藥搞到手。
一些專傢指出,在學生濫用 " 聰明藥 " 現象中最讓人傷腦筋的問題,就是不管這些孩子是不是真的患有需要服藥的癥狀,他們總有辦法從醫生那兒拿到藥物,然後再經由其手流入校園。
" 主動要求服藥 " 這種介於曖昧邊緣的做法,不僅讓醫生很難判斷,有時連傢長都很難認清。隻要不是毒品,隻是看到孩子服用膠囊或藥片,也不太可能會引起及時的警覺和註意。
" 嗑藥 " 一時爽,後果很悲慘
然而,在許多學生偷偷地享受著 " 聰明藥 " 帶來的利好之時,卻早已忘記,這些被歸類於 " 管控藥物 " 的東西,極有可能傷害身體機理,長期服用後,甚至會產生像吸毒那樣的依賴性。
當麥克爾坐在戒毒康復中心的床上,回憶起自己崩潰的那一刻——一口氣吸食瞭 400 毫克的 Adderall,眼前開始出現幻覺,全身抽搐 ……他依然覺得很不真實,可他知道自己沒有吸毒。
可是,作為 " 聰明藥 " 的重度使用者,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對這類藥品變得無比渴慕,無論接著是否需要去熬夜趕論文或參加大考。
戒毒康復中心另一個同齡男生,就是因為在長期服用大量 " 聰明藥 " 之後,開始逐漸對鎮痛劑 "Percocet" 上癮,最後就迷上瞭海洛因。
哪怕服用 " 聰明藥 " 的人很好運地沒有產生像吸毒那樣的戒斷反應,長期把它們當興奮劑來吃,也會給大腦和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醫學專傢是這樣定義 " 聰明藥 " 的副作用的:
我們的研究表明,當一項任務要求即時反應時,精神振奮藥物會增加人們的反應時間,而人們的認知能力也不會提高。結果表明此類藥物能提高狀態極差之人的認知能力,但會損害狀態極佳之人的認知功能。
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健康的人強行服用 " 聰明藥 ",長久下去可能就這麼吃傻瞭!!!
" 聰明藥 " 的副作用,可能比你想象得還多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還有一點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由於這些 " 聰明藥 " 大多是在各國嚴格管控的藥物范圍之內,未經許可私下買賣此類藥品,有可能會被起訴!
外國學生是如何買賣 " 聰明藥 " 咱就不談瞭,讓說姐感到細思極恐的是,有時它們還會被打上 " 保健品 " 的標簽,出現在海外代購的朋友圈中。
圖為說姐與某 " 聰明藥 " 代購的聊天記錄
如果某些頭腦發昏的中國學生和傢長通過種種途徑搞到 " 聰明藥 ",還把它當作海外神藥一樣來崇拜,不僅會危害孩子身心健康而不自知,更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觸犯法律底線的 " 幫兇 "……
說姐一直覺得,成功本身是沒有捷徑的,所有的 " 捷徑 " 背後,必然是難以想象的高昂代價!
" 聰明藥 " 的存在其實也在無形中給奔赴海外名校留學的中國學生敲響瞭警鐘:有些 " 校園文化 ",你真的不必去 " 融入 "。用無愧於心的認真態度,專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才不會讓自己的珍貴的留學生涯,留下不可挽回的遺憾!
版權歸精英說所有,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