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日,一檔 " 國傢寶藏 " 的文博節目橫空出世,讓許多珍貴且高冷的文物以一種新鮮的形態出現在國民眼前。讓這些國寶不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測,這檔親民的節目也為如何讓國寶平易近人開創瞭先河。接下來此篇,我也借鑒此法,和大傢聊聊嘉峪關的故事。
時間來到明代中期,一個接近年關的普通清晨。太陽還沒爬上山,嘉峪關還在熟睡之中,而城樓上的兩個小吏卻頂著寒風,叨叨調侃,打發時間起來。
乙:哥哥,你這是在嘉峪關第幾個春秋瞭啊?(不住的搓手取暖中)
甲:開春也算第二載瞭。剛來的時候也和你差不多,滿身的不適應,現在習慣成自然瞭。
乙:那是,那是。哥哥一定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卒都瞭若指掌,可否給兄弟分享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甲:何謂與眾不同?這嘉峪關不管從軍事意義還是國之本初來說就是一個奇跡,還需什麼與眾不同?
乙:哥哥有所不知,兄弟在來嘉峪關前,搜集和聽說過一些關於嘉峪關的傳聞。哥哥,可知定城磚一說?
甲:略知一二,但沒詳查,你說來聽聽。
乙:其實我也是道聽途說,但說來傳神,聽來真切,而且這偌大的城池,如果沒有一點法術壓陣,恐也難持久啊。
甲:呵,說來聽聽。
乙: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隻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後說:" 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 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 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 竣工後,隻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 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 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
甲:這麼邪乎?兄弟可別危言聳聽啊。
乙:我怎敢胡亂編故事,純粹是人人皆雲,大傢對嘉峪關的建造和延續都抱著好奇。而且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現在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甲:我倒也知道這塊磚的存在,當初我也覺得這塊磚的擺放有些不倫不類。如此威武的雄關,這麼一塊黃磚放在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殊不知還有這麼一說。
乙:所以啊,從上任那天開始,我就去廟宇求瞭一帖平安符,以保周全啊。這些玄乎的事兒,可不得不防啊。
此圖來源於網絡
這些對話被巡視的將領丙聽見,隨即喝住瞭小吏甲乙二人。
丙:一派胡言,是何人在此妖言惑眾,亂我軍心?
甲 & 乙:無心之言,請主帥恕罪。
乙:主帥,是我之過,我聽旁人對我關的傳聞甚是真實,所以就和甲求證起來。
丙:一塊定城磚就能讓嘉峪關長治久安?那要我等何用?
甲 & 乙:恕我等愚昧!
丙:自嘉峪關建關以來,雖無特大戰爭,但動亂也時常發生,是什麼讓嘉峪關度過次次考驗?難道就那定城磚?
甲 & 乙:我等不知!
丙:作為天朝最西邊的關卡,嘉峪關可謂是經歷著諸多的考驗。不管是外患還是內憂,嘉峪關都能屹立不倒,這靠的是民心。唐代著名大臣魏征曾用民為水,君為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說法來勸說唐太宗,輔其成為千古明君。難道我們還不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嗎?
你們可有看見每天來往於嘉峪關的人群,他們臉上露出的笑容。你們有沒有看到親人送別至嘉峪關口,那些依依不舍。你們有沒有看到將士戎馬回歸,全城對他們的喜迎,他們傢人的期待。這些都是嘉峪關活生生的組成部分,由我看來這些才是嘉峪關固若金湯,永世不倒的理由。
自洪武五年(1372 年),馮勝將軍平定河西。經勘察,選址祁連山和黑山之間最狹窄處修建土城,歷經 168 年才修築成功此關城,從此成為東西交通的門戶。這裡自古是 " 番人入貢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咽喉 "。在軍事上來說,它是最固若金湯的防守堡壘。從文化上,這裡每天成百上千的商販,從西域而來或出去,帶著我們的特產,讓全世界知道中國。同時也帶回外面的玩意,讓朝民大開眼界。所以嘉峪關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關卡!
甲 & 乙:我等知罪,請主帥責罰
丙:你們都起來。隨我來!(此時天邊開始泛紅,太陽欲冒出頭來,甲乙跟隨丙來到靠東城樓)
丙:你們看天邊的紅日,它慢慢的升起,你們是否能感覺到自己的責任重大。就是在這裡,每天有多少人懷揣著希望,帶著夢想而出發。他們的起航是誰在保駕?難道不是我們嗎?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珍視自己的崗位,把它當兒戲,嘉峪關的破敗還用等那定城磚的破落嗎?爾等觸犯,不予追究,若再犯,定不輕饒。
甲 & 乙:謝主帥不罰之恩。(待主帥離開後禮畢)
乙:哥哥,剛那位主帥是??
甲:馮某將軍,馮勝將軍的後代,在此已經駐守 10 年有餘!
後記:嘉峪關的天下第一雄關,不僅僅是因為地勢險峻,地位崇高,更是中華文明的象征。它的繁華是華夏民族光輝歷史的縮影。如今的嘉峪關更是肩負著現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作用,作為西北重工業重鎮,嘉峪關正迎接著自己不同時代但同樣重要的非凡使命!